陳文勝
摘要:反腐倡廉建設是黨的建設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微博為公民行使監督權提供了便捷的工具,成為當下反腐敗斗爭的新陣地和新利器,拓寬了社會參與反腐倡廉的渠道,倒逼中國反腐機制的不斷創新。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微博反腐盡管優勢明顯,但其也帶來了虛假信息、網絡暴力泛濫等一系列倫理和法律問題。為此,要堅持“以法治博”的大原則,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采取綜合治理舉措,充分發揮其正向功能,消弭其隱憂,實現趨利避害,從而有效推動反腐倡廉建設健康發展。
關鍵詞:微博;微博反腐;法治;反腐倡廉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6)10-0025-05
作為一種新的反腐方式,近年來微博反腐可謂風生水起,一浪高過一浪,格外引人關注?!爸r譏于市朝,而達于朝廷”。網民舉報,借助微博轉發形成輿論壓力,司法部門跟進調查,查腐挖貪,這一新型的反腐方式使腐敗分子無處遁形。近年來在眾多查處的反腐案件中,如“表叔”、“房叔”、“雷公”等的查處中,均有微博的影子。許多司法機關還專門開設了反腐微博,有力地推進黨的反腐倡廉建設。如河南省高級法院“豫法陽光”、浙江省海寧市司法局“海寧司法”等,為推動司法公開和司法為民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也為傳統工作方式轉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盡管微博帶來了新鮮元素,但從實踐來看,微博反腐既有其效度,也有其限度。我們不能將其作用無限放大,還應看到其帶來的負效應,特別是要對反腐敗工作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進行探索,進而使微博反腐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有序運行。
一、微博反腐的優勢分析
微博作為輿論監督的新興力量,正以巨大的影響力引導著公眾反腐熱情和信心。微博反腐之所以能夠成為網絡反腐的新寵,就在于它的廣泛參與性、傳遞便捷性、架構開放性、信息透明性、成本低廉性、監督連續性、案情挖掘性、互動平等性等特征。尤其是微博參與主體的平民化和多元化,為黨的反腐倡廉建設賦予了多重創新意義??梢哉f,微博具有反腐的天然優勢,對反腐倡廉建設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1.參與主體多元化,有利于形成反腐合力。微博反腐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參與監督主體的全民性。人民群眾是反腐敗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也是腐敗的最大反對者和反腐敗最好的監督力量。反腐敗是一場充滿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的斗爭,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參與、配合。充分相信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開誠布公,廣開言路,聽民聲,知民情,查民意,積極采納社會方方面面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做到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才能揭發舉證,集中攻堅,取得反腐敗的決定性勝利。微博的出現帶來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變革和輿論格局的深刻變化,打破了傳統媒體的精英控制格局,為公眾提供了一個自主發言的平臺,也為公眾成為反腐的主體提供了前提條件。微博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腐敗案件的監督者和揭發者,充分調動了人民群眾參與反腐敗的熱情和積極性。當前,微博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民群眾千百萬雙雪亮的眼睛的監督之下,官員貪腐行為的任何蛛絲馬跡都逃不過群眾的法眼,逃不出群眾這種無邊無際的天網。
微博巨大的信息轉發量吸引越來越多的知情者形成“圍觀”的力量,有利于對腐敗線索進行不斷地補充和修正。民眾之所以愿意對腐敗行為進行微博圍觀,乃是基于對腐敗的憎惡。微博反腐呈現出全民皆兵、全民反腐的態勢,它可以激發媒體及網民的反腐熱情,最大限度揭發腐敗行為,壓縮貪腐滋生的空間,打擊腐敗分子的囂張氣焰,震懾貪腐心理,充分體現人民群眾反腐的巨大力量。因為,對于腐敗官員而言,“懼怕曝光的心理也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其影響行動的威力不亞于公布事實本身?!盵1]以南京市紀委監察局官方微博“@鐘山清風”為例,自開通以來,其就發布了50余條微博網友舉報權力部門及公職人員違紀行為的內容。
2.揭露腐敗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有利于降低反腐成本。在傳統反腐中,公眾和紀檢部門想調查和了解某一事件,往往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費盡周折,而且在發現案情和調查取證等過程中,中間的環節也比較多,程序較為復雜,很難直達案情,最終了解的信息量也及其有限。老百姓想要揭露腐敗,往往也需要經受多次的奔波之苦,甚至是思想上的煎熬,耗費時間、財力和精力,往往還找不到對應的負責部門,費盡周折。而借助微博可以使反腐變得愈加高效便捷,大大降低了反腐成本。微博是一個大眾化的媒介平臺,微博反腐不需要太復雜的技術限制,也不要過高的設備成本。而且,微博有著強大的傳播效果,其裂變式、鏈接式、輻射式的傳播,提供了一個立體式、全方位、相互交錯型的巨大輿論場所和信息場,有利于擴大腐敗案件的影響,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從而形成“圍觀”的力量,給相關部門造成壓力,“倒逼”其給予關注,并且進行處理解決,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因此,有人將其描述為“微博一轉,關注數萬;紀委一動,倒下一片?!绷硗?,在這個信息過剩,人們的生活更加“碎片化”的時代,微博的碎片化信息較之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長篇大論”更符合人們快速閱讀的需求,這一特征也使其吸納著超高人氣,觸動受眾的心,引起廣泛的關注。這也使腐敗事件一經微博爆料,便能夠引起很高的社會輿論關注度,即“瞬發而即至、始悉而周知”,從而擴大了腐敗事件的傳播和影響,同時,也減少了中間環境的阻力,使反腐信息在第一時間為紀檢或反腐機構所獲知??梢姡⒉┓锤O督主體的全民化,揭露腐敗的便利化,反腐信息的公開化,信息傳播的裂變化,腐敗案情報告的及時化,制造和引領社會輿論的強大功能,大大地降低了反腐成本,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反腐效果。
3.隱匿性與透明性并存,有利于保護檢舉人并加快反腐進度?;诶硇越洕思僭O,公眾往往會因為所承受的財力和心理壓力,而選擇放棄對腐敗案件地揭發和上訪。這樣一來就會使腐敗案件的線索資源大量流失,對反腐敗工作十分不利。過去那種傳統的舉報方式,就是由于相關法律的缺失,從而導致了舉報人屢遭報復和打擊。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統計,全國每年發生的證人、舉報人致殘、致死案件多達1200多件。每一個舉報人,都是“時代的良心”。這種打擊報復舉報人的現象,不僅使那些舉報人因此產生強烈的道德挫敗感,而且也助長了腐敗分子的囂張氣焰,極大地損害了社會正義,干擾了反腐敗工作的正常進行。而微博反腐的匿名注冊、匿名舉報,或是通過私信功能,可以使得信息披露變得更加隱匿和安全。這也有效地消除了公眾的擔憂和顧忌,使其不再懼怕因揭發腐敗官員而遭受打擊報復,從而暢所欲言,積極提供有價值的反腐線索。就目前看來,微博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收集線索。在某種程度上,微博已代替了各民間維權網站和各地方論壇,成為最重要的舉報陣地。同時,腐敗案件經微博發酵、擴散后,能夠獲得聲援,形成共同舉報的氛圍,造成集體的輿論壓力,使舉報者感覺到不再是“孤掌難鳴”和孤軍奮戰,從而激發其反腐的熱情和信心。微博反腐,還打破了傳統的“監督機制”,將反腐帶入一個相對公開透明的環境中,極大地提升了反腐的效果。公開和透明也是反腐敗的根本,美國學者杰夫·賈維斯在談到信息公開時說:“我們必須謹記所公開的一定是出于公共的利益,這是建立一個開放的、自由的社會所必須的。”[2]微博實現了多種媒體的融合,加速了信息傳播的自由發散式傳播。它不僅能夠及時曝光腐敗現象,使腐敗現象處在大眾的視野之中,而且能夠將處理結果實時公布于眾,或就相關信息向政府提出疑問,讓相關信息變得更加透明,保證受眾的知情權。此外,微博這種新型的舉報方式,線索多,證據充分,時間快,能夠使紀檢部門更快地注意到信息,并使紀檢部們和司法機關在巨大的輿論“洪流”和洶涌的“民意”而形成的壓力面前,迅速地處理腐敗線索。
4.對腐敗案件的挖掘和連續跟蹤,有利于推動反腐的進程。微博反腐大多會經過爆料—轉發—媒體介入—調查—公布結果這五個相互緊密聯系的步驟。在這五個階段中,微博的作用并不僅僅限于提供腐敗線索,進行大量的轉發,擴大影響,它還可以參與到整個反腐的其它各個環節之中,并可以進行反復傳播、反復“轟炸”、滾動播放,實時發布腐敗情報,將腐敗案件查處的最新進展及時報道,直到案件最終得到處理和解決。微博反腐能夠消除時空的限制,不僅能夠以永遠在場的優勢,將第一手的腐敗信息進行及時曝光,而且能夠將網民爆料的腐敗信息進行不斷地挖掘、補充、修正和完善,形成“全民福爾摩斯”式的反腐行動,從而推動現實反腐的發展。因為,微博反腐能夠對權力的運行和官員的行為進行無死角的、全方位的、立體式的監督,“一些不公的現象或暗箱操作的腐敗問題一旦經過媒體披露和傳播放大,就會發動成千上萬的公眾作為監督的同盟軍參與其中。”[3]這樣就使得任何貪腐行為都可能充分曝光在“眾目睽睽之下”和集群式的輿論“轟炸”之中,四面楚歌,無處遁形。同時,微博還是真相的“挖掘機”,能夠建構對于真相的追逐空間,不斷地挖掘真相,還原真相,讓公眾對整個腐敗案件的前因后果有更多的知曉,形成 “全民話題”,同時也會引起更加壯大的“圍觀”場面。如地震時的求救、動車事故、打拐、宜黃事件直播等事例,都證明了微博是挖掘真相的重要途徑。在微博實時跟蹤、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相關信息完全透明化的情況下,相關責任部門對腐敗現象熟視無睹或試圖采取“捂”“蓋”“瞞”等搪塞、懈怠的做法,都將是不明智的,也是十分有害的。洶涌澎湃的網絡民意,會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迅速介入,展開深入調查和搜證,從而達到微博反腐肅貪的目的。如,原陜西省安監局長楊達才就是在被微博不斷爆料的“微笑門”“名表門”“眼鏡門”的丑聞下,被紀檢和司法部門調查和最終處理的。
二、微博反腐的現實困境
在看到微博反腐的巨大優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微博反腐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瓶頸和困境,特別是容易造成虛假信息泛濫、謠言頻出、個人隱私泄露、非理性表達、惡搞式狂歡、干擾司法公正等諸多道德倫理問題和法律問題,不僅破壞網絡環境,也影響社會穩定,客觀上也制約了反腐的成效。我們應理性審視和客觀地看待微博在反腐方面存在的諸多弊端和缺陷。
1.信息真假難辨,容易造成誤傷。微博低門檻準入在賦予人們表達自由和便利的同時,也為謠言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微博“運動式”的反腐方式充滿了信息泡沫,真相撲朔迷離。一些人或為了賺取眼球,或為了制造噱頭,或為了掩蓋事實真相,或出于發泄私憤,或為了窺探隱私,故意無中生有,發布虛假信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借機搖唇鼓舌、編造謊言,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明真相的網民在其精心編造的謊言的誤導下,很容易被煽動蠱惑,陷入“集體無意識狀態”,造成一些虛假信息被大量轉發評論,以訛傳訛。這些不負責的網絡示范行為,“則顯然給網絡空間增添了不少‘緊張氣息”,“使得社會的正常運行受到阻礙,秩序水平有所下降。” [4]美國學者斯坦利·J·巴倫還指出,“因特網不能分辨真實與虛假、偏見與客觀、瑣細與重要,一旦錯誤信息送上網絡,追回和糾正幾乎是不可能的?!盵5]網絡反腐信息中腐敗真相與謠言并存,真假難辨,甚至引發“錯誤的憤怒”,形成“網絡暴力”,導致一些無辜者受到誤傷,造成精神上和聲譽上的損害,同時也給黨的職能部門反腐敗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干擾。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報道,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百件微博熱點輿情案例中,謠言占三成。當今利用生活作風問題糾腐、反腐的過程往往出現低俗化和娛樂化傾向。可見,微博舉報的“零負擔”、信源的不可控性,信息的脆片化、表象化,以及快速傳播的特性,很容易造成不經證實的負面信息的傳播,引發輿情的非理性震蕩,導致危機擴散和升級,這不僅破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離間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而且損害微博反腐的公信力,脫離了反腐的初衷,這也成為微博反腐的最大瑕疵。
2.人身攻擊日益頻繁,人肉搜索侵犯隱私權。在微博盛行的今天,微博因其開放性和便捷性,不僅給公眾提供了一個言論自由和權利張揚的公共輿論平臺,而且因其舉報的隱匿性和安全性,也給公眾提供了一個揭貪懲腐的平臺。但對于微博反腐,目前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公民的知情權、監督權與官員的名譽權、隱私權相沖突的問題,這也是微博反腐中爭議最大的問題。由于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等方面權利都沒有明確具體的相關法律規定,造成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界限也模糊不清。在現實中,個別人出于泄私憤、報復或陷害他人、報復別人或謀取個人私利等目的,憑借微博匿名的特點,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等人身攻擊,給當事人帶來很多的傷害。在微博反腐的過程中,經常伴有“人肉搜索”的影子。這種人肉搜索往往會挖掘出當事人的真實姓名、身份、家庭、生活等細節,并召集更多的網民對其進行口誅筆伐,給當事人帶來巨大的壓力。網民和非職能部門,對他人隱私行為進行調查的合法性值得商榷。挖出貪官和讓其接受輿論的道德審判固然重要,但如果僅是報復性宣泄,就有可能傷及無辜,擾亂網絡社會的正常秩序。微博反腐是一種“有罪推定”,一旦信息失真,過度夸張與放大,就會演繹成網絡暴力非常態行為的舞臺,并有可能越過法律界限,侵犯公民隱私權等相關權益。可見,微博雖然是一個實現正義的平臺,但也極易變成侵犯公民犯隱私權、破壞社會穩定的工具。因此,微博反腐必須加強規范和合理引導。
3.缺乏法律保障,反腐機制尚未建立。雖然目前微博問政已勃然興起,微博反腐也如火如荼,但我國目前還未有出臺專門的規范微博管理的法律。一些地方針對自身微博管理特點制定了相應規定,如《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廣東省政府應急辦微博管理辦法》等,但是這些規范性文件位階較低,其在權威性和影響力上都十分有限。這也使得微博反腐經常面臨著“法律的無疆地帶”和“無法可依”的兩難境況。作為一種擁有上億用戶的自媒體,微博相關管理法規的缺失,必將產生大量的社會問題和法律責任。這些責任可能是因為微博惡意中傷直接帶來的,也有可能是因為微博言論或使用微博行為的不當而間接產生的。因法制建設的不足,在現實的微博反腐中常出現下列問題:一是許多微博舉報內容常被龐大的網絡“水軍”所淹沒。在相關職能部門既無精力從龐雜的信息中進行篩選和調查有價值的線索,又無針對性的規章制度進行按章辦事的情況下,一些反腐舉報常常無果而終。二是微博反腐只是改變了公民行使監督權和舉報權的形式,擴大了公眾參與的范圍,而對政府部門是否受理、查處、反饋等方面卻在立法上缺乏硬性的約束和規定。三是對微博舉報人的人身安全、舉報獎勵、不實舉報等都缺乏相應的保護和獎懲機制。四是當前微博反腐還沒有形成暢通的合力體制。不僅相關的職能部門彼此之間還沒能夠建立起及時進行信息共享和溝通機制,而且政民之間也沒有能夠實現無縫隙互動和密切配合。這些問題在客觀上都影響了微博反腐的效率。
4.情緒化和非理性化嚴重,干擾司法審判。微博打破了傳統大眾媒體對話語權的絕對壟斷,給公眾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的平臺,促使人們的言論向更寬領域發展,這也為微博反腐提供了民意支持的基礎。但如果缺乏實現社會公平所需的理性、理智、冷靜,也會出現事與愿違的情況。如,常常有人違背社會公德和傳統的價值觀,借助微博這個虛擬平臺進行個人情感上的宣泄,或對他人進行語言文字上的討伐和攻擊,使微博反腐的功效大大受到影響。首先,微博這種虛擬性,使得參與的每個網民都可以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進行匿名舉報。由于沒有現實生活中舉報的顧忌,加上本應該遵守的規范也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因此使得更多人活躍在微博這個人聲嘈雜的輿論場中,大量的情緒化的觀點充斥其中,甚至成為觸發網絡暴力的導火線。其次,“網絡哄客”過度以“道德”為名發泄憤怒和不滿情緒,干擾司法審判。一些網民往往以伸張“正義”的名義對當事人進行追討和打擊,使司法活動面臨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因為社會關注、公眾不滿、矛盾未能緩解等因素,都將會對案情具有傾向性的引導和未審先判的評論,影響到司法的公正審判。再次,網民在進行輿論監督時缺乏理性,很容易盲目跟風。在微博輿論場中,群體心理具有感染性、情緒化、從眾化的特點,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網民由于缺少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他們的意見很容易被影響、誤導、夸大、利用而情緒化,誤入歧途,甚至偏離法治軌道。最后,加上網絡推手的推波助瀾、網站無責任感的大肆炒作、網絡意見領袖的誤導,更加加劇了微博亂象叢生的局面。公眾這些非理性和情緒化參與,極大地損害了微博反腐的正當性及其有效性
三、微博反腐的改進方略
微博反腐涉及到輿論、公序良俗、具體權利,甚至是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其在現實中具有雙重效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總結反思,通過有效的措施來除弊興利。為此,我們既要從黨政機關、博民、相關媒體和網站的角度來加強該項工作,形成反腐合力,也要從立法、司法、執法、守法層面上來實現“微博反腐”法制化、程序化、嚴格化、秩序化,最終通過加強法律、機制、技術、素質等方面的建設,推動微博反腐健康有序地發展。
1.從立法層面上講,應盡快實現“微博反腐”法制化。為了把微博反腐導入法治化的正途,就要實現微博反腐法制化,這既是彌補微博反腐不足、充分發揮其作用的需要,也是當前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當前微博反腐還僅停留在輿論監督和爆料的層面,雖然能引起社會的關注,形成輿論聲勢,并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紀檢監察等黨和國家公權力機關作出回應,介入調查處理,但對相關職能部門是否重視和回應網民提供的信息線索,卻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性約束和監督,這也使得很多起微博舉報最終不了了之。而且,微博反腐還存在著謠言和網絡暴力等問題,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阻礙了文明理性社會的培育發展。法制無疑是肅清虛假信息,凈化網絡環境,提升微博反腐公信力的最佳手段。另外,微博反腐因其快速傳播和影響大的特征,非常容易“打草驚蛇”,給司法部門的調查取證帶來困難。如何通過法律和制度的途徑來規避這種情況,也是值得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我國微博反腐立法理念和法制化建設還嚴重不足,目前尚無獨立的微博反腐法律,也沒有配套的機制并設置規范的運行程序。這就使得微博反腐游離于法律范圍之外,成為“法外之地”,面臨“無法可依”的困境。因此,在未來要想真正發揮微博反腐的作用,而不是把其當作權宜之計,就需要在當前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加強微博反腐的法制化建設,確保微博反腐健康、有序發展。從立法層面上說,應該盡快從制度和立法上規制反腐,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這才是走出微博反腐困境的治本之策。當前,要將微博反腐納入法律的保護范圍,從機制、體制上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如舉報人保護制度、舉報責任追究制度、案件查處回復制度等。既要做到掌握應該掌握的全部反腐線索,保護群眾舉報的積極性,也要識別和嚴肅查處不實舉報和不良舉報,防止一些職能部門在對待公眾的舉報上不作為的行為。力求在制度的保障下,構建線上和線下充分互動、官民緊密合作、公眾積極舉報與職能部門主動出擊的微博反腐模式。
2.從司法層面上講,應盡快實現“微博反腐”程序化。從司法層面上講,微博反腐缺乏程序性制度,要盡快實現反腐程序化。因為缺乏相應的配套制度和反腐程序,就難以使微博反腐取得真正的成效。因此,紀檢監察和檢察機關要從整個辦案流程的規范化方面規范微博反腐,建立健全相關的辦案機制。司法機關要在舉報宣傳、案件查辦、結果公示等環節作出嚴格的規定,并進行監督,既要保證舉報線索在每一個環節之間的順利流轉,還要保證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得到嚴格的執行,而不是流于形式和敷衍了事。要想提高微博反腐的成效,還必須重視民間的反腐力量,加快民間反腐法治化建設的進程,實現網絡反腐和制度反腐的對接,不斷提高舉報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拓寬辦案渠道,創新辦案查案方式,提升辦案質量。另外,在司法層面還要正確地對待網絡舉報和網絡輿情,時刻維護公正司法,既要避免由于網絡輿情的非理性和偏差性帶來的輿論壓力而影響司法應有的獨立性和司法公正,也要避免一些與該案件相關的權力機關和個人對案件的干擾而影響司法公正。具體說來,在對待舉報工作的宣傳方面,檢察機關要積極利用報紙、電視、廣播以及網絡等各種媒體,宣傳其管轄權限和受案范圍,普及法律法規知識,提高舉報常識,讓廣大群眾能夠積極參與到網絡舉報中來,擴大案件線索來源。在信息收集方面,要及時并盡可能地收集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堅決杜絕對公眾的舉報采取漠不關心和不聞不問的態度。在線索受理方面,要實行全天候的值班制,暢通一切形式的舉報渠道,對舉報線索及時受理,及時處理。在排查方面,要創新案件線索排查和甄別機制,認真分析,慎重篩選,在防止案件線索流失的同時,力爭從眾多分散的線索來源中,為案件查辦工作提供高質有效案源。在審批方面,要做到“陽光審批”、及時審批,嚴格審批程序和嚴格審批紀律,創新審批形式。在案件查辦、公示、反饋方面,要加大對舉報案件的查處力度,并第一時間將查處結果用微博等方式公布出來,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另外,堅持調查全過程的公開,就案件開展動態跟蹤,開展互動,聽取公眾的意見,不斷完善措施,提高辦案質量。最后,還要處理好輿論監督與司法之間的關系,做好民意的價值認同與專業人士的法律指引工作,化解輿情危機,促成司法公正。
3.從執法層面上講,應盡快實現“微博反腐”嚴格化。嚴格執法是法治中國的關鍵,也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為了提高微博反腐的嚴肅性,必須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杜絕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對發現的腐敗問題無論涉及到何人何事,都必須嚴肅查處,決不能姑息。嚴格執法要做到正確對待公眾的權利。對公眾行使自己的正當權利,如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舉報權等要尊重和保護,尤其是保障公民的舉報權。因為舉報權是憲法賦予公民的監督權利。司法機關和檢察機關要給予舉報人及時、切實、有效的保護,對那些泄露舉報人信息的,要依法給予處分。防止一些司法和紀檢部門面對微博舉報的時候,不當行使自由裁量權。當然,對執法者的正當執法行為也應該給予保護,對于那些試圖干擾執法或對執法者及其家屬進行報復的行為,要給予嚴懲,使其不敢想也不敢為。在這同時,要把網絡“虛擬空間”納入到“公共場所”的范疇,并強化公民法治觀念,對于公民的權利越界和濫用行為進行限制和規范,防止一些非理性和偏見性的舉報干擾正常的工作。對于那些制造虛假信息,惡意攻擊,責難謾罵,買賣炮制粉絲,炒作話題,拿錢替人刪帖等當事人要進行查處和嚴厲打擊,防止出現一些人利用微博挾私報復現象。
我們還要認識到,目前,微博反腐還沒有完全扣開制度的扳機,只能是反腐的輔助手段和補充,只能起到媒體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其本身沒有強制力和執法權,如果沒有執法部門的重視,沒有公權力的配合,微博反腐最終很難有所作為。司法機關和紀檢部門面對公眾的微博舉報,一定要認真對待,積極核實,及時公布調查結果。在執法上要堅持秉公執法,嚴肅執法。在查處貪腐案件中一定要保持法律上的理性與嚴密的程序邏輯,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盡職盡責,不搞人情執法、態度執法和關系執法,做到嚴厲、公平、公正。只有嚴格執法,才能讓公眾看到黨和政府的反腐決心,感受到公平正義,從而也增強自己參與舉報反腐的信心。官民互信是反腐的根基,它有利于塑造良性的官民關系,有利于獲得民眾的擁護和配合,有利于建立反腐的秩序和程序,有利于反腐工作的正常進行。各司法部門既是執法的力量,也是被公正監督的對象,而且微博舉報的一些問題,大多是受到廣泛關注且高度敏感的議題,執法部門必須嚴格執法,一定要強化約束,主動作為,積極推進信息公開,使群眾的舉報工作有回應、能解決,使“微博反腐”真正成為反腐倡廉建設的強大利器,成為具有時代特征的民心工程。
4.從守法層面上講,應盡快實現微博反腐秩序化。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的基礎。從守法層面上講,微博反腐要應盡快實現秩序化。微博反腐對權力腐敗、少數官員生活腐化的揭露,使權力部門和官員成為輿論監督和爆料的中心目標。但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國家公權力的介入,使反腐程序由體制外轉入體制內,對所發現的腐敗案件按照法律的程序進行查處。作為我國的職能部門,對微博反腐這一網絡反腐形式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既不能以“官本位”的思想來對待公眾的微博舉報,即對公眾的舉報采取不理睬、不溝通、不主動、不積極的冷淡和消極的態度,也不能對微博反腐抱以恐懼的心態,對其作用故意貶低,甚至討厭和排斥微博反腐。作為黨政機關和官員,要以平和、積極樂觀的心態來對待公眾的反腐舉動,真正以法治的思維、法治的眼光和法治的方式來對待微博反腐這一反腐方式,充分發揮其在發現、預防、查處腐敗方面的作用,讓微博反腐發揮出更大的能量。
微博反腐的秩序化有待于公民意識的成熟,公共理性的生成。當今,公眾在微博舉報方面還存在著一些非理性化現象,給反腐工作帶來負面效應。由于一些公眾缺乏反腐意識和法律意識,不知道向那些部門舉報,如何舉報。很多網民所遞給司法部門的檢舉信證據不足,事實不清,多是陳述“冤情”,或個人情緒發泄。作為我國反腐的主戰場的紀檢部門和司法部門,有責任對公眾加強普法教育,培養公眾的法治意識、法治素養以及法治能力,培養公民理性精神,增強他們社會責任感。相關部門應教會民眾如何在守法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渠道,理性、合理、合法檢舉,有效地引導民眾的反腐熱情,做微博反腐的引領者、保障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這一方面要求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強化微博執政能力,對網民的舉報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敏感度,不推諉、不打壓,及時回應和積極引導;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對微博反腐的頂層設計,整合資源,做好體制內外的良性對接,尤其是加強法治建設,突出反腐的嚴肅性、法定性和時效性。在鼓勵社會公眾理性地參與到“微博反腐”中的同時,積極健全和實施網絡舉報制度、信息把關制度、案件查處制度、信息公開制度、信息反饋制度等,打擊各種虛假信息和虛假舉報行為,增強微博反腐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此外,對于作為反腐的最大參與者的社會公眾,要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自律意識,使其明確言論自由和批判監督的界限,理性地參與網絡反腐之中去,在反腐敗斗爭中發揮自己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美]道瑞斯·A·戈瑞伯爾.大眾傳媒與美國政治[M].張萍,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5.
[2][美]杰夫·賈維斯.公開:新媒體時代的網絡正能量[M].南溪,譯.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3∶7.
[3]王石泉.公共行政與媒體關系——領導干部媒體溝通的智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4]李一.網絡行為失范[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180.
[5][美]斯坦利·J·巴倫.大眾傳播概論:媒介認知與文化[M].劉鴻英,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368.
【責任編輯:黎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