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茸誼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11)
新課程背景下的我國高中數學課程內容體系的構建特點
甘茸誼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11)
我國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在課程領域的諸多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其中課程結構的調整被認為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經過改革后的我國高中新的課程結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淺談高中數學課程的內容體系構建的特點:模塊化、主題性;多元化、層次性;結構化、建構性。
高中數學;新課程;內容體系;建構特點
高中數學課程由若干課程模塊構成,分為必修、選修兩類,并采用學分制。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對于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愿望進行選擇,高中會考只考察必修課程內容。
從內容的深廣度看,必修模塊的課程內容相對寬廣淺顯;選修模塊的課程內容更具有專題性,有一定的深度,符合學生數學專業發展的需求,也符合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與以往的數學教學大綱相比,基礎內容增加了向量、算法以及概率統計等內容。以往很多教師在授課時,常常用抽象的公式去講解數學,使學生感到數學學習極具困難性。但現在內容標準介紹了數學的實用性,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作用。
課程內容注重學生的認識發展。例如在立體幾何的學習中,建議從對空間幾何體的整體觀察人手,認識整體圖形,再以長方體為載體,直觀認識空間點、線、面的位置關系,抽象出有關概念,用數學語言表述有關性質與判定。事實上,相關研究表明,對個體的認識是先從對整體的認識開始的。教師應該如何看內容標準,應該從怎樣的教育科學研究視角看內容標準,應該更加關注內容標準中的哪些內容?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是面向全國范圍,對數學科目教育中某個學段或某個具體模塊中學生應該學習哪些內容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帶有一種規劃性質。課程標準界定的內容條目,是由模塊中的主題來闡釋的。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的這種組織和呈現方式,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規定了具體數學知識的價值取向。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表明了為什么要教這個內容,具體知識點的學習價值是什么?每個具體知識是為了促進學生對內容主題的認識發展,而主題的認識構建又是為了體現課程模塊的核心功能。分析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要關注課程內容的“多元化”、“層次性”和“建構性”。課程內容線索包括了核心的知識與技能,核心的科學過程方法與數學思想,以及體現與社會生產生活結合的內容,這樣的課程內容體現了多元化。
新課程的課程內容具有鮮明的層次性,一些知識不僅在必修中有基本要求,在選修中還有深入發展的要求。核心知識在整個高中數學新課程中是螺旋上升的,體現出“層次性”、“建構性”有兩個方面的體現,一是課程內容的情景化,二是教學過程的活動化。教師認為新課程的課程內容缺乏系統性,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存在認識上的不足,他們習慣于用過去的體系來衡量新的體系。實踐表明,這種系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具有教育教學價值和功能,教師經過教學實踐后普遍認同和支持這種體系結構。
內容的基礎性。教師看到內容標準后形成一種認識,認為高中數學新課程的課程內容基礎性有所降低,甚至削弱了基礎性。
新課程削弱了基礎性,會導致全體學生數學水平降低。例如內容多,容量大,課時量不夠;習題難,學生做不了;課程結構變化大,要求的教學資源多,排課困難;對于《標準》和教材的要求難于把握;對于評價特別是高考心里沒底。因此教師在新課程數學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問題。
必修模塊的課程內容屬于基礎性的,但肯定不是基礎性的全部,也未必是基礎性的保證。例如,對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之間的類比,或者從一維到多維的推廣;可以是帶著任務的實驗操作;也可以是針對某個問題進行數學建模活動等。總之,高中數學課程應當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種類的選擇,由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對規劃未來人生的思考。為學生提供了選擇和發展的空間,學生可以在適當的指導下進行自主選擇,初步選擇以后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轉換、調整,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同時,學校和教師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選擇,為學生提供選擇的內容和發展的空間。
1、新課程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它改變了過去繁、難、偏、舊的老問題,體現了數學的基礎性和時代性,不僅要求學生學習數學最基本的概念和規律,了解數學的基本觀點、思想和方法,掌握數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同時還拓展了“知識與技能”的內涵。2、真理是永遠不變的,無論是老課程還是新課程在對待數學史上一些好的方法和經驗是永遠適用的。3、新課程數學更注重科學方法的學習。高中數學的學習不只局限于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4、新課程數學重視探究式學習,通過教材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積極思考。5、新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是真正學好數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
[1]周仕東,鄭長龍,李德才.美國高中理科課程設置順序調整研究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0(08)
[2]李艷琴.我國普通高中設置數學選修課程的認識與思考[D].貴州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7.
[3]林文柱.淺談高中新課程數學教學問題的處理[J].數學教育學報,2008,17(2):6.
[4]張永超.關于《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適用性和科學性的幾點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08,17(2):62-64.
[5]鄒少蘭.實施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現狀調查[D].揚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7.
[6]教育部山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調研組,車麗娜,李德林,李妮娜,王婷.高中課程改革的進展、問題與建議——基于山東省實驗區的調查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6)
[7]郭曉明.整體性課程結構觀與優化課程結構的新思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5)
[8]熊梅,常新.當今一些發達國家普通高中課程結構特點的比較[J].外國教育研究.1994(06)
G427
A
1671-864X(2016)09-0123-01
甘茸誼(1993-),女,漢族,四川樂山,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