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松蓉
摘要:可持續發展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出現的概念。其定義:在保證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平的條件下,社會經濟政治和資源得到科學有序的開發利用,而整個社會處于相對穩定和諧的狀態。本文介紹人力資源部門的概況,再講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堅持要以人力資源取代自然資源,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人力資源;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49.27;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1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強大的人力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物資資本的收集,對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做好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性投資才會形成人力資本,并產生一定的價值。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正處于科學技術極其發達、國際競爭越發激烈的環境中。數十年來,我國粗放經濟的發展模式帶來的效益每況愈下。因此,將粗放經濟的發展模式轉變為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在這種背景下,要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具備綜合素質較高的人力資源隊伍。
一、人力資源開發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與特點
(一)人力資源開發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現代經濟的發展已由傳統的資本、資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知識、技術、信息、專業化的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的方向轉變,人才資源的開發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積累的重大問題。中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要贏得勝利,就必須從根本上把人才資源開發提到戰略性高度上來,通過多種途徑,加大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培育和創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制度環境,以不斷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二)人力資源開發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特點
1.能動性。人力資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資源,能創造出比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是推動國民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2.雙重性。人力資源在參與經濟持續發展中要付出體力、腦力勞動,在自我消耗的同時,也獲得了自我提高,既有消耗的一面也有增值的一面,積累經驗、豐富知識、增長才干等,從而更有效的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
3.持續性。人力資源開發推動經濟持續發展需要長期永久持續下去。對于人力資源開發需要不斷的學習與創新,不斷的更新知識與技術,使勞動者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能力,從而導致經濟環境協調持續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協調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二、人力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一)人力資源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良好的人力資源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人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相應的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貨幣保持著適度寬松的和相對穩定的狀態。那么在這個高度發展的社會經濟體中,人力資源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社會生產能力和人均消費能力,而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依托于流動性的合理和資源的分配。經過研究發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取決于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其對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初期,也就是在經濟可持續發展初級階段,對資金、技術、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特別是對于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更為關鍵。
(二)人力資源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率非常大
如果我國不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社會經濟活動就無法有效開展,甚至連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也不會得到根本的保證。根據經濟數據表明,人力資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中,發達國家為51%,發展中國家為29%。這種貢獻性主要是反應在人力資源本身就是一種持續的相對穩定的資源,人力資源的勞動性和科技性相結合的特點,決定了人力資源本身不是一種等量的資源,它是經濟持續發展中起催化作用和穩定作用。
(三)人力資源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人力資源的動力性就在于人力資源本身就是一個經濟體中的發動機,一個經濟體能否高速的運作,取決于他是否具備了這個經濟相適應的條件,所以說人力資源的發動機也要適合所在實體,在這個前提下,就可以發動它來帶動經濟體的向前發展。而人力資源的動力性還要表現在他不僅推動自己向前走,還要帶動其它社會關系之間的和諧和向前走,所以這里面也會涉及到高級人力資源的重要性,這種重要幾乎可以改變一個企業發展中碰到的種種因難,重視高級人力資源的引進和培養是許多發達國家的企業非常重視的企業規劃。
三、合理開發人力資源,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合理的優化人才結構
眾所周知,產業結構對于企業的意義重大,是企業優化升級的主要依據和關鍵,也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就目前我國的區域發展模式來說,企業只有對自身提高要求,才能夠保證發展的穩定性。
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和產業結構有著類似之處,做好各個區域的協調統一,才能夠保證整體的進步和完善。完善后的人力資源體系可以進一步協調經濟結構關系,將經濟的增長點和人員的勞動有效的結合,對于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都具有一定的價值。人才結構的開發和調整是經濟優化的前提,也是社會進步的關鍵,因此,在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地區經濟的發展趨勢,不斷開拓經濟發展模式,合理利用人力資源,促進經濟有效發展。
(二)人才競爭是企業進步的關鍵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發展對于經濟和社會十分重要,特別是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根據現實情況,合理的制定發展規劃和方針。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地區人口總體素質,而人口的總體素質中,不僅包括文化、科學、技術,還包括了人才的學習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以及全面意識。
四、結束語
我國在提出以人力資源替代自然資源,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時,必須同時解決好我國勞動力就業問題。合理的人力資源發展戰略必須非常重視勞動力就業問題,而不應該將資源過度投入于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領域。要想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研究人力資源開發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體系,才能有效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建立人力資源體系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必須制定相關的規定,為人力資源的開發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通過實現人力資源的開發來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戌.略論人力資源價值計量中的成本價值計量[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4(02).
[2]杜受祜.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變的理論思考[J].現代人才,2012(01).
[3]鄭長德.西部大開發以來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未來展望[J].民族學刊,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