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高峰 岳惠 夏婷婷
摘要:構建和諧企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迫切要求。然而在當前形勢下,一些企業的內部環境與構建和諧企業的要求還相差甚遠,要不斷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保證和促進企業協調發展。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和諧企業;凝聚力
中圖分類號:F426.2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1
構建和諧企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迫切要求。然而在當前形勢下,一些企業的內部環境與構建和諧企業的要求還相差甚遠,諸如,管理體制不順暢、激勵約束機制缺乏活力,員工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干群關系不太融洽等等,這就給構建和諧企業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當前構建和諧企業就是要求企業系統中的各部分和要素處于一種相互協調的平衡發展狀態,具體表現在:企業凝聚力強,經濟效益好,管理制度科學健全,運作機制合理順暢,領導班子團結,干群關系融洽,員工與員工之間和睦相處,企業與外部關系協調。其核心是通過促進企業內外“和諧”,達到企業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從而保證和促進企業協調發展。
一、構建和諧企業,要不斷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精神支撐。如果員工對企業失去信心,人心向背,企業氛圍就不能算是和諧。首先,經營管理層所倡導的主流核心價值觀要得到員工的普遍認同。國有企業要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凝聚人心,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員工敬業愛崗、艱苦創業的創造精神和聰明才智,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企業全面進步。因此,要把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項戰略舉措,做到在育人上,堅持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在選人上,堅持不唯學歷,不論資力,只看能力;在用人上,堅持注重開發潛能,敢于偏高使用,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大膽把有本事的人放在重要崗位,力求讓人才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其次,要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扎實、團結協調的經營管理者隊伍。在構建和諧企業的過程中,黨員領導干部的形象和作風是非常重要的,領導干部能不能做到清正廉潔,公平公正,員工看得很清楚。再次,要堅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強大精神支撐。強調以穩定保和諧,以發展促和諧,以創新推和諧,以公正求和諧,以優秀的企業文化育和諧,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二、構建和諧企業,要使不同層次群體的利益得到相應滿足
構建和諧企業不是要從根本上消滅利益差別化,不是不允許各層次的利益存在,而是要在公平與公正的原則下,正視不同的利益訴求,善于協調和正確處理各種利益差別,在協調多方利益、平衡各種利益關系中不斷求得新的和諧,從而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這就要求企業內部各項運作機制和控制體系要能夠充分地發揮以下作用:一是要必須達到企業管理公平透明、內部制度科學合理、組織運作協調高效、各項流程高度健全、執行堅強有力。和諧企業氛圍絕不是好人主義,一團和氣。相反,和諧企業必定是有章可循,違章必究,懲戒必嚴,一切都要在規范有序的軌道上運行。要消除企業的不和諧因素,關鍵還是要從制度建設入手。從制度入手,才是科學管理、才是民主管理、才是依法管理。二是要靠機制去創建,靠制度來保障。如果企業經營層建立了良好的決策機制、廉潔自律機制、規范管理機制等,企業就有了融洽和諧的經營管理氛圍、完整而簡短的執行鏈條,能形成政通人和的經營局面,也才有可能駕馭企業的經營活動在差異中趨于協調、在對立中求得統一。
三、構建和諧企業要致力于形成高效暢通的矛盾疏導渠道
在企業改革和發展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推進的過程中,舊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了,新矛盾新問題也就會隨之產生。看起來這是與構建和諧企業氛圍是格格不入的。實際上,和諧企業決不是沒有利益沖突的企業,相反,它是一個有能力解決利益矛盾和化解利益沖突,并由此實現利益關系趨于均衡的企業。這里要求企業應該重點提高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敏銳地觀察發現矛盾的能力,二是高效地疏導解決矛盾的能力。一個和諧企業必須具備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不和諧因素并相應作出分析判斷的能力。要在企業內部構建矛盾預警機制,以及時反饋企業中的矛盾、磨擦、沖突、風險,讓決策層能夠迅速掌握影響企業穩定的準確信息。發現了矛盾就要進行有效的疏導和妥善的解決。企業必須健全完善矛盾疏導的工作機制,通過處理來信來訪、設置領導接待日、開通反映問題的受理渠道等各種方式,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等方法,及時合理地處理員工反映的問題,從而使矛盾磨擦鈍化、弱化,控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
四、構建和諧企業必須體現企業各項制度本身的公正性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一個企業離開了制度就會成為一盤散沙,但制度又反映一個企業的基本觀念,反映企業對社會、對人的基本態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隨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約的。制度必須從企業的根本性需求出發,是對企業根本性需求的維護。如制度必須體現對員工高度的約束和規范,但又充分地信任員工和尊重員工,這就要求制度的產生必須是立足于企業需要之上的,立足于企業需要之上的制度即使再嚴格也是被員工樂于接受的。企業規章制度朝令夕改的情況,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還沒有得到徹底根除,而且管理越不規范,這種情況就越嚴重,而越是這樣,就越是與構建和諧企業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可以說,不僅構建和諧企業要求制度出臺的規范性,就是管理制度本身要求其制定的過程要公正、規范、穩定。公正平等的執行制度,要求領導干部帶頭執行好規章制度,這不僅是制度發揮最大功能的需要,更是制度設定目標的需要。因此,公正平等的執行制度是發揮制度最大功能的關鍵,也是構建和諧企業氛圍的保障。因此,制度化管理體現在構建和諧企業的進程中的“柔”和“剛”并不是對立的,關鍵是從制度的制定到執行整個過程是否真正體現出了公正的內涵,是否體現了企業的根本需求,如果達到了這個要求,那么制度化管理就奠定了構建和諧企業的核心內容,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