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業集聚是指同一類產業在某個地理范圍內高度集中,產業資本要素在空間范圍內不斷聚集的一個過程。城鎮化是人口持續向城鎮集聚的過程。產業集聚為城鎮化發展奠定基礎。產業集聚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的重要手段。要以產業集聚區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推進農業產業集聚。
關鍵詞:產業集聚;城鎮化;農業產業集聚
中圖分類號:F06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1
產業集聚是指同一類產業在某個地理范圍內高度集中,產業資本要素在空間范圍內不斷聚集的一個過程。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城鎮化是農村人口持續向城鎮匯聚的過程,是工業化進程中必然經歷的歷史過程。
1.產業集聚是實現城鎮化關鍵
目前,城鎮化建設面臨進城農民就業困難、持續資金投入壓力大,生活服務體系構建滯后三大難題。進城農民離開土地,沒有工作,則很難實現真正的安居樂業;城鎮化建設需要長期持續的資金投入,財政難以為繼;沒有實業支撐使得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影響城鎮化建設的順利進行。這三大難題得不到解決,城鎮化就難以推進。產業集聚是實現城鎮化的關鍵。集聚一批企業,建設一個園區,發展一類產業,形成一片城鎮,繁榮一區經濟。
產業集聚城鎮,使當地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工作機會,在城鎮扎下了根,在生活成本較低的城鎮安居樂業。企業在就地招工,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提高了產品競爭能力。
產業集聚城鎮,稅源豐富了,地方財政得到加強,使城鎮化建設資金更雄厚,城鎮基礎生活服務設施更加完善。人多了,第三產業也繁榮了,城鎮功能配套也會進一步完善。
2.產業集聚與城鎮化的雙向互動
城鎮化的過程就是產業集聚的過程,只有具備足夠的產業集聚,城鎮才能得以存在和發展。產業集聚為城鎮化發展奠定基礎。城鎮化的發展要求生產要素高度集中,推動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服務業、文衛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增強城鎮的內在動力。產業集聚為城鎮化提供了財源。產業集聚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促進了經濟發展,壯大了經濟實力,給城鎮發展提供了財源。產業集聚為城鎮化擴大了地理空間。產業向新型城鎮集中,項目向招商園區集中,城鎮地理空間得以擴展,城市規模得以發展。產業集聚為城鎮化降低成本。產業集聚后,解決了處處辦廠和村村冒煙的問題,可以節約寶貴土地資源,降低行政管理開支。產業集聚大大增強了城鎮功能,產業集聚快速推動了城市的發展,帶動了城市的合理規劃、科學布局。
城鎮化進程有助于更好地整合資源,引導產業集聚。城鎮化給產業提供了充分銷售市場;促進企業的專業分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給企業帶來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給企業員工提供較好的居住生活條件。
產業集聚與城鎮化有著更加緊密的相關依存度。城鎮化建設促進了基礎設施的改善,為產業集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產業集聚帶動了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向城鎮集中,促進了城鎮的資本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商品市場以及服務市場的發展,使城鎮的規模不斷拓展,城鎮的經濟輻射功能增強,吸引更多的優質產業向城鎮集聚。
3.推進產業集聚提升城鎮化質量
推進產業集聚是提升城鎮化質量的重要保證。相關產業集聚,可以提高地區生產效率,產生膨脹式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到園區集聚,促進集群內更多的新型企業的迅速成長。產業集聚區可以實現區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可以帶動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高度集聚。產業集聚區的建設提高了城鎮規劃的科學性、布局的合理性、設施的共享性,提高了城鎮化的質量;可以提高集約利用效率;可以增強集群協同效應。
4.以產業集聚區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
要引導農民就近城鎮化,就需要不斷強化產業支撐。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作為提升產業競爭能力、促進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手段,規劃建設有產品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提升了集聚人口的能力,促進了農村人口就近從業。要依托產業集聚區,推動農村富余人口就近城鎮化;要發揮產業集聚區的吸收功能,引導當地農民就近就地擇業;要利用產業集聚區的擴散功能,推動工廠城區融合;要發揮產業集聚區的經濟功能,促進轉移人口安居樂業。
5.以城鎮化帶動農業產業集聚
農業產業集聚就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為重點,以農業產業集聚龍頭企業為統領,以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為紐帶,通過將農業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聯成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實行種養工、供產銷、農工貿、農科商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不斷發展、迅速積累、日趨優化的良性發展軌道。
城鎮化是農業產業集聚的必然結果,是實現農業設施化的載體和農業產業化的助推器。城鎮化的發展狀況制約著了農業產業集聚的發展水平。沒有城鎮化,就不可能實現農業的產業化。城鎮化促進農業產業集聚,使農村富余勞動力迅速地向城鎮轉移,農業向工商服務業轉移,為農業產業集聚提供了條件。農業產業集聚帶動了農業生產基地集約化,人口相對集中,聚集形成新型城鎮。在農業產業集聚過程中,生產采取設施化、機械化、自動化、集約化方式,這就要求經營管理更規范,生產資料使用更集約,人員素質更高、人員數量更少。它促使一部分富余勞動力進入城鎮尋找新的就業機會,在城鎮扎下了根,逐步轉化為城鎮常住人口,從而推動了城鎮化的進程。
作者簡介:戴春山(1957-),男 ,江蘇高郵人 ,副教授 ,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市場營銷,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