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強,冷 偉,李堃瑛,韓冬紅
(1.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00;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病二科,陜西 咸陽 712000)
赤黃丸治療慢性腎衰竭臨床觀察
范志強1,冷 偉2,李堃瑛1,韓冬紅1
(1.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00;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病二科,陜西 咸陽 712000)
目的:觀察赤黃丸治療慢性腎衰竭的療效。方法:7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9例。兩組均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原發病等,對照組加用愛西特,治療組加用赤黃丸。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79.5%、對照組56.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兩組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但治療后治療組降低更為顯著(P<0.05)。結論:赤黃丸可降低慢性腎功能衰竭毒素水平,不良反應少。
慢性腎衰竭;赤黃丸;對照治療觀察
慢性腎衰竭(CRF)是慢性腎臟病進行性發展引起腎單位和腎功能不可逆的損害,導致以代謝產物和毒素潴留、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以及內分泌失調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1]。我們采用院內制劑赤黃丸治療CRF取得較好的療效,報道如下。
共78例,均為2015年至2016年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病科門診及住院患者,均符合慢性腎功能衰竭診斷標準[2]。原發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43例,糖尿病腎病19例,高血壓腎病11例,多囊腎3例,狼瘡性腎炎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男36例、女13例,年齡平均(53±12)歲。治療組男37例、女12例,年齡平均(52±13)歲。兩組性別、年齡、病程、肌酐、尿素氮水平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營養支持,保腎,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改善貧血,控制高血壓等常規治療。
對照組加用愛西特片(藥用炭片)4片,日3次,2個月為一療程。
治療組加用院內制劑赤黃丸(大黃0.12g、赤石脂0.08g,每丸0.2g)15丸。日3次,2個月為一療程。
觀察治療前以及治療后1個月、2個月的臨床表現及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脂等。
顯效:臨床癥狀改善,BUN、Scr降低大于30%。有效:臨床癥狀改善,BUN、Scr降低5~30%。無效:BUN、Scr降低小于5%。
用SPA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檢驗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檢測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檢測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檢測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ScrBUN尿酸UA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482±111324±101*△32±1219±9*46±3060±25*△對照組482±111477±11234±921±11*47±2754±24*
各種腎臟基礎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由于腎臟的排泄能力降低造成體內毒素排出水平下降,造成毒素如肌酐、尿素氮、胺類、胍類等代謝產物的潴留,嚴重影響生活及生存質量。腸道是排出人體毒素的重要途徑。現代醫學認為如果對早期慢性腎衰竭患者進行口服吸附劑治療,可延緩腎衰發展進程,減少尿毒癥的發生。即使在尿毒癥期,口服吸附劑也可配合透析治療延長透析間隔,縮短透析時間,起到配伍相加的作用[2]。藥用炭是一種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治療中最常見的腸道吸附劑,腸道吸附作用顯著,但一系列不良反應限制了其在慢性腎功能衰竭中的應用。藥用炭在慢性腎功能衰竭中最主要的不良反應為便秘,發生便秘后進一步限制了毒素從腸道中排出,進一步加速了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進展。此外,藥用炭的吸附作用無選擇性,在吸附肌酐、尿素氮、胺類、胍類等毒素的同時也會吸附其他藥物。藥用炭單次服用量較大,易引起惡心、食欲下降,患者的依從性差,影響了其療效。
隨著收澀藥在慢性腎功能衰竭中的應用,不少中藥通過腸道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療效顯著,如大黃、赤石脂、牡蠣、龍骨、海螵鞘等。赤黃丸由大黃、赤石脂組成。大黃性苦寒,歸胃、大腸、肝經,《本經》云其有“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的功效。研究表明,大黃可減少腸道對合成尿素的原料氨基酸的吸收,升高血中必需氨基酸的濃度,并利用氨合成蛋白質,使肝、腎組織合成尿素減少,抑制體內蛋白質分解,還促進尿素和肌酐從腎臟排出。大黃及大黃各種制劑復方治療CRF療效肯定,機理涉及多個環節包括改善氮質血癥、抑制腎臟代償性肥大和高代謝狀態等[3]。慢性腎衰竭病程較長,由于久病氣化不足,分清泌濁功能障礙,不能將毒物及水液疏導、轉輸及運化,因而形成濕濁、溺毒,使五臟六腑、筋骨及肌膚產生眾多變證,如濕毒困脾,脾失健運可見食欲不振,氣血生化無源,則氣血虧虛更甚。濕毒阻礙心陽,心氣不足,運血無力,則可見心悸、氣短,此時應用赤石脂往往有較好的療效。赤石脂性甘、酸、澀、溫,《綱目》云其“補心血,生肌肉,厚腸胃,除水濕,收脫肛”。謝宏贊應用赤石脂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認為赤石脂在CRF中的作用主要是除水濕,其機制為赤石脂利用其收斂之性吸附胃腸道中的尿毒素、磷、炎性滲出物和過多的水份等有毒物質[4],從而達到除濕毒的作用。
中醫認為,“丸者緩也”、“丸藥以舒緩為治”以及“藥性有宜丸者”、“大毒者須用丸”的優勢,可見丸劑延緩釋放可達到平穩持久的療效,減低毒性及不良反應,可用于治療慢性疾病或久病體弱等[5],此外還有劑量準確、使用方便,便于生產、貯藏、運輸,攜帶方便等優勢,是天然的緩釋制劑。赤黃丸將大黃、赤石脂制成丸劑,增加了其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延長了其作用效果。赤石脂性收澀,與大黃合用,制約了大黃的泄下作用,避免造成峻瀉,達到緩瀉作用。大黃、赤石脂一散一收,相互制約,藥性平和,可避免便秘、腹瀉等不良后果,同時兩者通過腸道降低CRF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同時,還可改善CRF患者的全身狀況。
赤黃丸不良反應少,在降低CRF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同時,還可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
[1] 王海燕.腎臟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5.
[2] 李根林,張娟.口服吸附劑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2009,29(12):1248.
[3] 肖煒.大黃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與實驗研究概述[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4):241-243.[4] 謝宏贊.赤黃散治療慢性腎衰84例[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1997,7(9):41-43.
[5] 郭國富,陳天朝.略論中藥丸劑戰略優勢[J].中醫學報,2012,27(8):990-992.
R256.599.25
B
1004-2814(2016)09-0864-02
2016-04-07
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科研基金項目(N0.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