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晶
“作為業(yè)內較早進入PPP領域的民營建筑企業(yè),龍元建設集團以‘學習者的身份進入、以‘探索者的心態(tài)嘗試、以‘實踐者的決心投入,充分體會到了PPP大潮所帶來的精彩。”龍元建設集團(下稱“龍元建設”)副董事長、總裁賴朝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龍元建設成立于1980年,2004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600491。公司傳統(tǒng)施工年產值超過200億元,連續(xù)17年榮獲全國進滬施工企業(yè)綜合實力第一。

作為子承父業(yè)的家族企業(yè),賴朝暉謙虛地表示自己無法超越父親賴振元(龍元建設董事長)在建筑施工領域的成就。2006年賴振元當選中國建筑業(yè)協(xié)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這也是中國民營企業(yè)家中擔任此職務的第一人。
賴朝暉從1996年10月開始任公司總經理,現任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和父輩不同,賴朝暉對于資本市場和金融更具經驗,在他的努力下,企業(yè)于2004年成功上市。
“我特別不同意把企業(yè)當兒子一樣養(yǎng)當豬一樣賣的說法,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不能空講主人翁精神,一定要自己先付出。”賴朝暉說。在公司工作的20多年來,他堅持每周一開會,除了春節(jié),雷打不動,甚至連自己愛好的攝影采風都放棄了很久。
2016年10月13日,財政部公布了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名單,龍元建設中標的PPP項目有5個入選國家級示范名單(福建晉江國際會展中心、浙江開化火車站站前片區(qū)、陜西臨渭新建學校、陜西商洛商州高級中學和商洛環(huán)城南路商州實施段)。加上列入省級示范項目的,龍元建設落地的16個PPP項目中,國家、省級示范項目占一半以上。
借助PPP政策東風,加快推進企業(yè)戰(zhàn)略轉型
賴朝暉介紹,從2011年起公司開始試水基礎設施投資BT(Build Transfer,即建設—移交)業(yè)務,嘗試向建筑綜合服務商轉型。2014年,借助PPP政策東風,公司成立龍元明城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龍元明城”),專門開展PPP項目投資業(yè)務,積極謀求集團公司盈利模式的轉變,加快推進企業(yè)戰(zhàn)略轉型。
回憶起當年公司進入PPP領域的原因,賴朝暉表示,在幾年前他就對中國的實際城市化率做過判斷,認為遠沒有達到50%,人均基礎設施、體育設施等應該有多少配套,還沒有做過詳細統(tǒng)計,對比發(fā)達國家60%~70%的城市化率水平,中國因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建筑市場空間巨大。
賴朝暉還分析,PPP之前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市場,大多是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平臺公司的天下。2011年,是BT市場的火爆時期。BT模式一度也成為地方政府熱衷的舉債模式。在施工領域的總承包招投標競爭異常激烈,甚至一度達到了低于成本價才能中標的地步。
2013年,國家5部委聯合發(fā)文,明確除公共租賃住房、公路等項目外,地方各級政府一律不得以BT方式舉借政府性債務。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讓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2014年9月,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fā)[2014]43號),提出“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政府補貼等事先公開的收益約定規(guī)則,使投資者有長期穩(wěn)定的收益”。2014年12月,龍元建設成立全資子公司龍元明城,開始全面布局PPP業(yè)務。
“2014年底,國家關于PPP政策出臺,我們非常高興,民營企業(yè)可以參與到本來不能參與的領域,相當于多出了一個發(fā)展空間,拿到一個項目也是增量,龍元明城順勢而生。”賴朝暉說。
從幾人團隊到處于PPP民營企業(yè)領先地位
賴朝暉用“孤獨和艱辛”形容了龍元明城建立之初的艱難。龍元明城成立之初只有幾個人,PPP政策的學習研究、解讀傳播是當時的工作重點,大多數時間公司充當了PPP政策講解員的角色,為各級政府、金融機構、施工企業(yè)提供了百余次的業(yè)務培訓。
如果用數字來說話,龍元明城成立至今,全體業(yè)務人員出差總行程超過300萬公里,足跡遍及全國幾百個城市,2014年度和2015年度公司的“差旅冠軍”行程分別長達13.32萬公里和16.19萬公里。
2015年9月,公司中標全國首個會展類PPP項目——福建省晉江市國際會展中心,實現了PPP項目零的突破。從此之后,公司走上了PPP快速發(fā)展期,截至目前,公司一共承接了16個PPP項目,中標項目投資額約200億元。
華泰證券研究所認為,從PPP中標訂單總金額和單筆訂單平均金額來看,龍元建設處于PPP民營企業(yè)領先地位。根據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數據庫統(tǒng)計顯示,2015年下半年開始,中國PPP項目的落地率開始有了實質性的提高。龍元建設從去年10月至今,PPP訂單累計簽約接近2015年全年營業(yè)收入,2016年PPP新簽訂單目標260億元,在建筑行業(yè)民營企業(yè)比較集中的房建和裝飾園林板塊處于領先地位。公司單筆PPP訂單平均合同額13.13億元,在中標PPP項目較多的民營企業(yè)中也排在靠前位置。
龍元明城在進入PPP領域初期,就明確了自身定位:打造中國領先的PPP全生命周期投資運營服務平臺。通過1+1+1+1>4的資源整合,為政府提供高效優(yōu)質的服務。
對此,賴朝暉解釋,龍元明城要做的是整合各類資源,做“最精通建設管理的投資商”,要打造“投資人+總承包+資本方+運營方”4個1加起來大于4的全生命周期平臺,從各個領域里面各取所需,通過聯合其他主體,形成平臺效應。
目前龍元明城已與多家機構建立了長期戰(zhàn)略合作關系,實現信息共享,開展一站式、個性化高效服務:緊急事項一天內可以決策,市場信息3天內有反饋意見,重點項目一周內出方案,投標準備時間最短僅用7天。今年公司的目標是要完成260億的投資,目前跟蹤的項目有250多個,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
保持“備胎”心態(tài),以專業(yè)、高效贏得市場
讓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PPP領域一直是國家層面鼓勵的方向,但在與國企和地方政府平臺的競爭中,民營企業(yè)的處境有時卻并不樂觀。
根據賴朝暉的觀察,2016年開始,PPP項目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tài),出現了一些偽PPP,但公司不忘初心、規(guī)范自律,堅持原則,做到“不入庫的項目不做、未納入財政預算的不做、有融資‘硬傷的不做”。
“碰壁了我們繞道走,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保持良好溝通,做好風險控制,降低項目融資風險。”賴朝暉說,“規(guī)范是國家的要求、市場的需要,更是我們民營企業(yè)生存的底線。”
賴朝暉還坦言,都說PPP是一場婚姻,從相識、相戀到走進婚姻的殿堂,過程可能是曲折的。作為民營企業(yè),面對眾多央企、大型國企等競爭對手,我們唯有直面挑戰(zhàn),保持“備胎”的心態(tài),不埋怨、不放棄,以更專業(yè)、更高效周到的服務,贏得市場機會,響應各地政府要求。
賴朝暉舉例,在與國有企業(yè)的競爭中,民營企業(yè)也有自身的優(yōu)勢。比如效率高,在一些硬件設施的維護上,其維護成本也會比國有公司低。比如一條市政道路,可以采用節(jié)能燈,可以定向擺放廣告等。又比如中央公園,地下空間的開發(fā)使用等,民營企業(yè)因為機制靈活,更貼近市場,希望可以達到讓政府不出錢,社會資本和民眾共贏的局面。
以公司中標的全國首個會展類PPP項目——福建省晉江市國際會展中心為例,全國各地大部分會展中心都是虧本的。民營企業(yè)的底線,就是不能承擔不規(guī)范的風險,于是在項目設計之初,龍元建設就如成熟的酒店管理顧問公司一樣提前對場館功能規(guī)劃等做了詳細的評估和設計。
具體來說福建晉江是著名的“鞋都”,據數據統(tǒng)計,晉江市擁有國家級體育用品品牌42種(安踏、361°等)、體育用品上市公司21家。全球每生產10雙運動鞋,晉江就占2雙。綜上因素,龍元建設在設計中專門針對運動鞋類的展會需求,從展位布置到場館設計都做了提前規(guī)劃。
“我們相信,經受住時間檢驗的PPP項目,才能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走完整個生命周期;我們堅持,只做規(guī)范的PPP項目,為營造良好的競爭環(huán)境、推動PPP事業(yè)健康發(fā)展出一份力!”賴朝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