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華
【設計理念】
“年、月、日”屬于“常見的量”中的一個內容,這是一節典型的常識性內容教學課。新課標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應該說,學生已經掌握了時間單位時、分、秒,對年、月、日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經驗往往比較零碎、不系統。
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曾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年、月、日”的知識點多且有點散,所以這節課的問題設計也容易過多而凌亂。我認為,教學中應該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核心問題,把這些知識點有機地整合起來,增強教學的整體性,促進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認真研讀教材,我認識到:本課的核心知識是“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學生對“一年有12個月”的知識點容易掌握,對“一個月”“一年”這兩個量學習起來有難度。如果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理解“一個月有多少天”的規律,“一年有多少天”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先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數學問題,并在學生交流“年、月、日”知識的過程中,提煉出本課的核心問題“一個月有多少天”。然后,學生交流課前根據教師提供的年歷表填寫的預學單,探索核心問題“一個月有多少天”,深度學習“大月、小月及特殊月”的知識,完整地經歷探索新知識、整理新知識的過程。
在學生掌握新知后,應該繼續用合適的問題促進學生運用知識,建構“年、月、日”的知識體系,并學習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發展數學思維。圍繞核心知識,我設計了問題串:“不看年歷表,有沒有好辦法記住大月和小月?”“每個月的天數都知道了,那你知道2016年全年有多少天嗎?”“這批酸牛奶有什么問題?”“這盒藥還能用嗎?”“關于‘年、月、日,你還有什么疑問?”這樣的問題串,是基于核心問題的解決、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形成的邏輯順序提出的,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實現知識的整體建構,力爭體現“讓學習真正發生”的理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認識大月和小月,能記住和說出哪些是大月和小月;了解每個月和全年的天數,能說出一些重要節日的時間。
2.使學生通過觀察年歷、數每月天數等活動,深入了解年、月、日的知識,體會年、月、日的時間長短,形成時間單位年、月、日的觀念,培養觀察、收集、歸類分析、處理信息等能力。
3.使學生能主動參與觀察、比較、歸納等學習活動,培養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融于生活,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懂得并學會珍惜時間。
【教學活動及意圖】
一、激活經驗,提出問題
1.激活經驗:今天是×年×月×日?你能很快地在今年的年歷表上找到今天嗎?指名說說是怎樣找的。
2.揭題: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時間單位“年、月、日”。(板書課題)
3.提問:看到“年、月、日”這個課題,你想提哪些數學問題?
預設:一年有幾個月?一個月有幾天?一年有幾天?“年、月、日”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時間單位“時、分、秒”有什么關系?……
【以“今天是×年×月×日”的問題和“在年歷表上找今天”的活動導入新課,既有助于學生把儲備的生活經驗展示出來,也有利于他們探索找月份、日期的好方法,為下一步探索“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奠定知識基礎。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數學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二、合作研究,探索新知
(一)提煉核心問題,探索“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1.交流共享已有知識經驗。
剛才,我們圍繞課題提出了很多數學問題。那關于“年、月、日”,你已經知道了什么?同桌之間交流一下。
2.合作研究每月天數及大月、小月。
組織全班交流。可能會有以下回答:(1)一年有12個月。(2)一年有365天或366天。(3)有些月份是31天,有些月份是30天;2月只有29天。(4)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導提煉本課的核心問題: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年有幾個月”這個問題很簡單,“一個月有多少天”這個問題卻很復雜?下面,結合年歷表,我們來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吧。
請學生拿出課前填寫的預學任務單:
提問:課前,大家根據老師提供的2012~2016年的5張年歷表,填寫了這張表格,誰來說說,填完這張表格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學生交流自己填表后的想法。
預設1:有的年份2月是28天,有的年份2月是29天;其他月份的天數每年都是不變的。
預設2:每個月都接近30天。
預設3:交流大月和小月的天數。
…………
在學生交流初步發現的基礎上,進一步縮簡表格如下:
課件呈現并講授:一年有12個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把表中的大月涂上紅色,小月涂上綠色。(指名說,教師點擊課件完成涂色)
觀察表格,再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交流發現。
預設1:大月有1月、3月、5月……小月有4月、6月、9月……
預設2: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
預設3: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預設4:7月和8月是連續的兩個大月。
預設5:7月以前的單數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雙數月是大月。
…………
小結:我們發現,一年中,大月有1、3、5、7、8、10、12月;小月有4、6、9、11月;2月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天,是個非常特殊的月份,我們就叫它“特殊月”吧!
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探討和歸納過程,適時板書:
【“關于‘年、月、日,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這個問題,掀起了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思考、交流的高潮。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提煉出本課的核心問題——“一個月有多少天”,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交流課前根據教師提供的2012~2016年的5張年歷表填寫的預學單。在探索“一個月有多少天”的過程中,學生深度學習了大月、小月及特殊月的知識,完整地經歷了探索、整理新知識的過程。】
(二)主動發現規律,巧記大月、小月
1.引導學生探索巧記大月、小月的方法。
師:不看年歷表,大家有沒有好辦法記住大月和小月?
(1)單雙數記憶法:七前單數是大月,八后雙數是大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表格、板書發現規律)
(2)順口溜記憶法: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長輩的生活經驗介紹)
(3)“拳頭記憶法”:課件演示,教師提示(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出現過這樣的內容,此處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記憶。注意提示數的方向,8月從拳頭表示1月的地方開始再重復一次;數到2月雖然在拳頭的凹處,但2月不是小月,統稱它為“2月特”),同桌互相說、記。
2.教師介紹古羅馬皇帝愷撒和奧古斯都關于歷法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大月和小月的規律。
師:這個故事對大家記憶大月和小月有幫助嗎?請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記一記,比一比誰記得又快又準!(學生自由識記)
3.師:記好了嗎?那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檢查大家剛才記憶的速度與效果。游戲規則是:老師報月份,如果是大月就請拍手,是小月就拍肩。準備好了嗎?開始!
【新課標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看年歷表,大家有沒有好辦法記住大月和小月?”這一問題進一步勾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嘗試想出不同的方法識記大月和小月。游戲測試不僅讓學生的知識及時得到了鞏固和應用,而且寓教于樂。】
(三)計算驗證全年天數
1.提問:每個月的天數我們都知道了,那你知道2016年全年有多少天嗎?讓我們通過計算驗證一下吧。
2.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教師挑選運用不同計算方法的學生說出這樣算的理由。
預設1:31+29+31+30+31+30+31+31+30+31+30+31=366(天)。
預設2:31×7+30×4+29=366(天)。
預設3:30×12-1+7=366(天)。
預設4:31×7+30×5-1=366(天)。
3.師:通過計算,我們發現2016年有366天。那為什么我們經常聽到“一年365天”的說法呢?這里為什么會相差1天呢?
小結: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完善板書)
【計算驗證全年的天數,不僅是探索“年”和“日”之間的關系,也是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嘗試。在教學中,既肯定大部分學生的常規計算方法,也鼓勵會思考、有創意的學生。】
三、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1.小試身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是( )年( )月( )日成立的,到( )年( )月( )日正好是建國一百周年。
(2)( )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后一天是( )月( )日。
2.火眼金睛。
(1)構建誠信社會,人人有責。3月15日,電視臺曝光了一批假冒偽劣商品。請你看看,下面這批酸牛奶有什么問題?(生產日期標成了20160230,2月沒有30天)
(2)小明發現奶奶抽屜里的藥片生產日期是2012年11月19日,有效期為36個月。這盒藥還能用嗎?他應該怎么說服奶奶?
小結: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年、月、日”的知識。食品藥品安全直接關系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學習了“年、月、日”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判斷食品藥品是不是在保質期內。
【“小試身手”是關于“年、月、日”之間關系的基礎性練習;“火眼金睛”則設計了兩道有關產品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的生活情境題,使學習目標問題化、活動化,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四、引導質疑,拓展視野
提問:關于“年、月、日”,你還有什么疑問?
預設1:為什么有“年、月、日”?(教師結合課件介紹:古時候,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大自然中的一些規律,黑夜和白天更替,這是“一日”;月亮從缺到圓,再從圓到缺,這是一個月;經歷了春、夏、秋、冬,就是一年。后來,他們繼續探究,又發現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就是一日;月亮繞著地球轉一圈的時間就是一個月;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就是一年。)
預設2:為什么有平年和閏年之分?(課件呈現“你知道嗎”的內容:我們居住的地球總是繞著太陽旋轉的。地球繞太陽轉一周需要365天5時48分46秒。為了方便,將一年定為365天,叫作平年。這樣,每過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來。把這一天加在2月里,這一年就有366天,叫作閏年。我國古代很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還多天。)
【兒童的天性中有探索知識奧秘的因子,教師要善于激發和把握他們的好奇心。在探索、整理了“年、月、日”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同時,滲透自然科學知識的教育,激發學生探究知識、探索科學的熱情。】
五、反思學習,教育惜時
1.反思學習: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2.教育惜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希望同學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綠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