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嶺
摘要:母豬產后食欲減退癥是常見現象,但需及時治療,否則會導致母豬缺乳或無乳,會影響母豬和仔豬的生長發育。文章通過分析母豬產后食欲減退的狀況,探討母豬產后食欲減退的原因,提出了母豬產后食欲減退的治療措施。
關鍵詞:母豬產后食欲減退;防治措施;分娩;哺乳期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7-0021-02
母豬產后食欲減退是由于母豬產后消化系統紊亂引起的,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種癥狀,為規模化豬場母豬的常見病。母豬產后一旦出現食欲減退或廢絕,若不及時治療,將會對仔豬的生長、母豬發情率等造成影響。因此,發現母豬食欲減退時應立即查明原因,加強飼養管理,對癥下藥。要想使豬群不發病,務必要從預防著手,全面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疫病防控系統。臨產前要對食欲減退母豬做好標記,并飼喂多汁青飼料,保證適當的運動;母豬分娩時應注意產程的長短,避免母豬因過度勞累而食欲減退;產后給予優質、全價飼料,適當控料,加強對母豬的護理,有利于增進食欲、產后恢復及凈化子宮。
1 母豬產后食欲減退的癥狀
通常情況下,母豬產后食欲減退癥是母豬哺乳期常見疾病之一,它是指母豬自然分娩之日到哺乳結束這段時間內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食欲減退,甚至廢絕的一種病理現象。該病一旦發生輕則造成母豬體重快速下降,泌乳機能下降,導致哺乳仔豬腹瀉、抵抗力減弱、生長緩慢甚至變成僵豬或引發死亡;重則造成母豬因頑固性食欲減退而極度消瘦,導致斷奶后乏情或雖能發情配種,但終因機體營養匱乏而產仔減少,或久配不孕甚至衰竭死亡。因母豬分娩時欄舍消毒不嚴,助產消毒不嚴格,病原菌乘虛而入引起泌尿系統疾病,導致豬產后食欲減退。分娩前后飼養管理不當主要由于妊娠期間飼喂不當,導致體況過肥。臨產前飼喂精料過多,引起母豬厭食、便秘、消化不良。產后母豬腹壓降低,饑餓感增加,因加料過猛,造成母豬消化機能不適應。或因產后護理不當,缺乏充足、清潔飲水等引起母豬食欲減退。對難產母豬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導致母豬產程長,使母豬過度勞累而食欲減退;或者在人工助產時操作方法不對,消毒不嚴格,致使對母豬的子宮、產道有很大的損傷,從而引發炎癥,后體溫升高,身體不適,食欲下降。在平時的飼養管理中,沒有控制好舍內的溫度、濕度,導致母豬應激大而影響食欲。
2 母豬產后食欲減退的原因
2.1 疾病因素
相關研究表明,產褥熱是母豬在分娩過程中或產后,在排出或助產取出胎兒時,軟產道受到損傷,或惡露排出遲滯引起的感染,又稱產后敗血癥。該病是由產后子宮感染病原菌而引起高熱。臨床上以產后體溫升高、寒戰、食欲廢絕、陰戶流出褐色帶有腥臭氣味分泌物為特征的疾病。助產時消毒不嚴,或產圈不清潔,或助產時損傷產道黏膜,導致病原菌進入血液大量繁殖產生毒素而發生產褥熱。母豬便秘主要是由母豬體內毒素排出受阻引起的,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產后無乳等癥狀;容易引起胎兒吸收、流產、生理機能障礙、發情周期破壞等繁殖道疾病;便秘腸部發生炎癥、繼發感染,胃腸出血、壞死等腸道疾病。母豬便秘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管理因素。飲水不足,缺乏適當運動;②飼料因素。米糠、稻殼糠、精料增多,青綠飼料減少;③料中加有過多礦物元素如硫酸亞鐵等;④懷孕后期、分娩后不久的母豬直腸麻痹;⑤繼發腸便秘傳染病和寄生病、豬瘟早期、慢性腸結核、腸道蠕蟲病、發熱性疾病未能及時治療消化不良、異食癖。因分娩困難、產程過長,致使母豬過度勞累引起產后食欲減退,在臨床癥狀比較明顯,常常表現為體溫高、呼吸心跳加快,四肢、耳尖發冷,乳房收縮泌乳減少。大部分產后患有陰道炎、子宮炎、尿道炎,此類多因母豬分娩時圈舍消毒不嚴,受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者是陰道檢查時消毒不嚴、難產、胎衣不下、子宮脫出及產道損傷之后,細菌侵入而引起的炎癥,會導致豬食欲下降。
2.2 營養因素
研究表明,日糧中缺鈣或鈣磷比例不當,日照不足或缺乏運動時,血鈣濃度降低,胃腸蠕動緩慢。若病程長時,還會出現運動障礙。妊娠和哺乳母豬飼料中缺少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造成機體營養不良。這種病例病程較長,早期則表現食欲不振,日漸消瘦。結膜蒼白,被毛粗亂無光,糞便干燥,體溫正常,但也有的體溫稍下降,嚴重者臥地不起。低血糖缺鈣:由于母豬產后大量泌乳產仔數目多,血液中葡萄糖、鈣的濃度降低,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害,分泌性能發生紊亂,泌乳減少,仔豬吃奶不足而騷動不安,干擾母豬休息,導致母豬消化系統發生紊亂。母豬精神不安,感覺異常,興奮和沉郁交替發生,經常臥地而不愿站立。有的肌肉震顫,食欲廢絕,行動遲緩,甚至引起跛行或癱瘓。由于季節的變化,母豬的采食量也在發生變化。在夏季因為天氣炎熱,氣溫升高,母豬產后過度勞累,機體還沒有完全恢復,食欲下降甚至食欲減退。
3 防治措施
3.1 藥物選擇方案
根據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可根據以下藥物針對此狀況進行對癥下藥,可選用的常用藥物有:注射用硫酸鏈霉素、注射用青霉素鈉、魚腥草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鈉、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維生素B1注射液、維生素D2膠性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縮宮素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和安乃近注射液等。對營養不良母豬處理方案的討論。方案一:調整日糧中鈣、磷比例,加強戶外運動和接受日光照射,給予易消化,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飼料,同時肌注維生素D2膠性鈣4~6mL,每天1~2次。方案二: 在飼料中加魚肝油,攪拌均勻,后飼喂給病豬只,連用5~7d。結論:經試驗證明方案一比較可行,用藥效果比方案二痊愈的快。對低血糖缺鈣母豬處理方案的討論,方案一:10%葡萄糖酸鈣100 mL,10%~25%葡萄糖500 mL,維生素C 5 mL/支×10支混合靜脈注射,連用2~3 d。方案二:50%葡萄糖40 mL,安痛定10 mL,維生素B1 10 mL一次靜注。方案三:將黨參10 g、當歸10 g、黃芪10 g碾末過篩,開水沖調,待溫,灌服,每日1次,連用2~3次。結論:經調查分析方案一和方案三可行,處理效果較明顯,方案二不明顯,但較為可行。
3.2 科學的飼養管理
根據經驗表明,用全價日糧飼喂母豬,應注意母豬膘情,使其達到肥不見膘,瘦不露骨的種用體況。加強妊娠母豬特別是圍產期母豬的飼養管理,補充足量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抗生素添加劑。母豬產前一周每天按妊娠后期給料量的1/7遞減,產仔當天禁食或僅喂給麩皮水,多喂青綠多汁的飼料。產后一周內每天按0.5 kg遞增飼料量。產后第8天至斷奶前3~5 d,在保證旺盛食欲的基礎上足量供食。斷奶前3~5 d適當控料,提高母豬的發情率,增加生產周期。進入預產期,在妊娠母豬最前一對乳頭能擠出乳汁后,注射催產素,促進胎衣排出和子宮惡露排盡。加強環境控制,注意防暑降溫,清潔衛生,通風順暢,避免驚群,減少噪音。經常檢查飲水系統,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做好免疫預防工作,以免疫為主導,加強衛生消毒。做好飼料標簽的收集,并核對生產日期工作,嚴防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日糧必須配方合理,營養全面。母豬應進行適量的運動并接受陽光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