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宗凱
摘要:細頸囊尾蚴主要引起家畜尤仔豬的生長發育受阻,體重減輕,當大量感染時可因肝臟嚴重受損而導致死亡。對該病的病原、流行特點、臨床癥狀、診斷及防治措施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豬;細頸囊尾蚴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7-0028-01
隨著現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畜牧業已成為農村一大支柱產業,對國民経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養豬業大發展。豬細頸囊尾蚴病病對養豬業造成相當大危害,輕者影響豬增重,重者造成豬死亡。給養殖者帶來極大損失。
細頸囊尾蚴病是由帶科泡狀帶絳蟲的幼蟲階段——細頸囊尾蚴所引起的。幼蟲蟲體俗稱“水鈴鐺”,呈囊泡狀,大小如黃豆至雞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內含透明液體和1個乳白色頭節,蟲體寄生于豬的肝臟漿膜、網膜及腸系膜等處。細頸囊尾蚴主要引起豬尤其是仔豬的生長發育受阻,體重減輕,當大量感染時可因肝臟嚴重受損而導致死亡。其成蟲則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動物的小腸內。
1 病原及流行特點
細頸囊尾蚴多懸垂于腹腔臟器上。蟲體呈泡囊狀,內含透明液體,囊體大小不一,囊壁外層厚而堅韌,是由宿主動物結締組織形成的包膜。肉眼觀察時,可見囊壁上有1個不透明的乳白色結節,為其頸部和內陷的頭節,如將頭節翻轉出來,則見頭節與囊體之間具有1個細長的頸部。頭節上具4個吸盤,頂突上的小鉤數為30~40個,分兩圈排列。蟲體前部的節片寬而短,后部的節片逐漸變長,到孕節則長大于寬。孕節子宮每側的分枝數為10~16個,每個側枝又有小分枝。子宮內為蟲卵所充滿,蟲卵近似圓形,長36~39 μm,寬31~35 μm,內含六鉤蚴。蟲體呈泡囊狀,內含透明液體。囊體大小不一。囊壁外層厚而堅韌,是由宿主動物結締組織形成的包膜,蟲體的囊壁薄而透明。肉眼觀察時,可見囊壁上有1個不透明的乳白色結節,為其頸部和內陷的頭節。潛伏期為51 d,成蟲在犬體內可生活1年之久。幼蟲寄生在豬、牛、羊等家畜的腸系膜、網膜和肝等處,為一似雞蛋大小的囊泡,頭節所在處呈乳白色。其成蟲寄生于犬的小腸,蟲卵抵抗力很強,在外界環境中長期存在,導致該病廣泛散布。
2 病理變化
幼蟲寄生在腹腔、胸腔引起腹膜炎和胸膜炎可見腹腔出血,腹部膨大,伴有腹水。幼蟲在肝臟移行的數量較多時可見出血性肝炎,在肝實質及微血管形成蟲道。剖檢多見懸垂于腹腔臟器上乳白色囊泡狀的水鈴鐺,大小如雞蛋或更大,直徑約8 cm。
3 臨床癥狀
成年豬除個別感染特別嚴重時出現臨床癥狀外,一般不明顯。仔豬表現為肝臟和腹膜發生炎癥,病豬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郁,被毛粗亂,按壓腹壁有痛感,極少仔豬突然大叫后死亡。多數病豬表現為虛弱,消瘦和出現黃疸。如胸腔和肺也有寄生可表現呼吸困難和咳嗽等癥狀。
4 診斷
剖檢時發現肝臟、腸系膜上寄生有細頸囊尾蚴,結合臨床癥狀及流行病學情況即可確診。
5 防治措施
5.1 治療
吡喹酮按50 mg/kg體重。每天1次,口服,連服2次。或可用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治療。
5.2 預防
對患病豬的臟器進行無害化處理, 未經高溫處理嚴禁飼喂其他動物。在該病的流行地區應及時給犬進行驅蟲,驅蟲可用吡喹酮(5~10 mg/kg 體重) 或丙硫咪唑(15~20 mg/kg體重), 一次口服 。做好豬飼料、飲水及圈舍的清潔衛生工作,防止被犬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