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布森+巴·其其克+解立松
摘要:從基礎設施、技術條件、母羊管理水平方面介紹了肉羊兩年三產繁育模式,為提高養羊產業繁育率、增產增收、提高產業化水平、增加經濟效益提供了技術保障。
關鍵詞:肉羊;兩年三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S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7-0038-02
肉羊生產兩年三產繁育是與兩年兩產而言,即母羊在24個月內產羔3次。綿羊懷孕期約150 d左右,哺乳期和配種期各約45 d,8個月(240 d)為一個繁育周期。如采用兩年三產模式,每產按單胎計算,兩年可產3只羔羊,比常規繁育兩年產兩只羔增加1只,繁育率提高50%,如果是多胎母羊則至少產6只羔羊,繁殖率則是常規的3倍。
1 肉羊兩年三產條件
能否實施兩年三產涉及到一個地區地理環境、生態自然條件,品種資源和飼草料資源等因素有關,與母羊繁殖性能及羊場綜合管理能力、生產條件和技術水平等因素有關。若無強有力條件支持,兩年三產繁育體系也難以實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1.1 肉羊兩年三胎生產必備條件
(1)母羊品種選擇。與配母羊應具備常年發情、多產多胎特性。如中國小尾寒羊、湖羊、新疆多浪羊、策勒黑羊、及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與地方品種雜交一代母羊等。
(2)種公羊品種選擇。公羊以薩福克、道賽特、特克賽爾等。
(3)生產管理技術。生產條件、圈舍條件、技術水平等都必須達到要求。
(4)飼草料資源營養豐富充足。兩年三產繁育體系適宜在經濟發達、生產條件好的養羊場。農作物子實及其加工農副產品、秸稈、苜蓿、棉殼、果蔬、甜菜、胡蘿卜、番茄加工殘渣、酒糟、醋糟、豆腐渣等均可作為飼料來源。
(5)實施兩年三產的羊場,要有充足備草備料,科學合理配方,加強飼養管理。
1.2 技術要求
養殖場應具備相應技術條件開展各項繁育工作。技術人員熟練掌握繁育、營養調控、飼草料加工、日糧配方、代乳料與人工育羔、羔羊早期斷奶、羔羊育肥等技術。技術人員熟練掌握疫病防治、疫病免疫、常見病防治、消毒等技術。
2 母羊飼養管理技術
2.1 空懷期飼養管理
加強母羊配種前期及配種期的飼養管理是提高母羊受胎率的有效措施,因此,在配種前1.0~1.5個月,應對繁殖母羊加強飼養、補飼,突擊抓膘,對膘情差的母羊要分群短期優飼,這對母羊提高配種受胎率頗為有利。
2.2 妊娠母羊的飼養管理
母羊妊娠后前3個月為妊娠前期,此期胎兒發育較慢,所需營養與空懷期大體一致,要求母羊繼續保持良好膘情,避免食用霜草或霉爛草料,不使母羊受驚猛跑,不飲冰渣水,以防發生早期流產。
妊娠后期2個月,是胎兒迅速生長期,羔羊出生重的90%在此期間完成,為此,在妊娠后5~6周,可將精料提高至日糧的18%~20%左右。
2.3 哺乳期母羊飼養管理
母羊哺乳期為2~3個月,在哺乳期(前2個月)應加強補飼,精料量應比妊娠后期稍有增加,粗飼料以優質干草、青貯飼料和多汁飼料為主,保證飲水充足,圈舍干燥清潔衛生,冬季要有保暖設備。產前10 d左右可多一些多汁飼料和精料,促進乳腺分泌,產后3~5 d內不應補飼精料,以防消化不良或發生乳房炎。哺乳后期(1~2個月)羔羊對母乳依賴程度逐步減少,可酌情補飼精料。
3 接羔育幼
(1)預產期。羊正常妊娠期為150 d,可根據配種時間推算,前后誤差7~15 d。
(2)分群分圈管理。臨近預產期,要注意懷孕母羊行為,加強護理。若羊群數量過大,需要按預產期重新組群,將預產期相近母羊編在一群,組成待分娩群。對腹圍粗大、膘情較差的母羊重點管理,因這些母羊很可能是雙羔。
(3)臨產母羊管理。臨產母羊出入圈防止擁擠、碰撞,出牧和歸牧緩行,避免驚嚇。
(4)組織管理安排。①實行24h值班制度,制定接羔護羔操作規程、相關制度,組織接羔人員學習,熟練掌握接羔技術。②待產母羊和已產母羊的母子要分別管理,減少初生羔死亡,提高成活率。
(5)其他準備。①產羔圈清掃消毒,冬保暖、夏降溫,照明設備、產羔圈分欄、一只生產母羊需要面積1.0~1.5 m2。給生產母羊鋪墊麥草、野草等10 cm。②產期為冬季時,產羔圈應采用供暖設備、煤炭爐、火墻、電暖氣等加溫。夜間門、窗要關閉,中午通風換氣,不能過度潮濕。③初生羔24 h內,室溫要在30 ℃左右,然后每天下降1 ℃,降至22 ℃左右保持15 d,15 d后降至18 ℃即可。
(6)產羔圈分區管理。產房分為:待產區、產羔區、適應環境3個區。并具備待產母羊觀察、接羔護幼;已產母子觀察等3項功能。
4 接羔技術
(1)分娩征兆。母羊臨近分娩時,乳房膨大,用手擠時有少量黃色乳汁,陰門腫脹潮紅,有時排出濃稠黏液,行動困難,排尿次數增多,性情溫順,起臥不安,時而回顧腹部,常獨處墻角臥地,四肢伸直努責。表現不安,精神興奮或不振,食欲減退,甚至停止反芻,不時咩叫。
(2)接產。①產羔過程。正常分娩時,羊膜破裂后數分鐘至半小時羔羊產出。接產人員先看到胎兒前肢兩個蹄伸出,隨著嘴和鼻,直到羔羊順利產出。接產時正確的做法是用右手抓住兩蹄、左手護住陰門、向母羊后蹄方向輕微一拉,更有利于羔羊產出。如產雙羔時,兩只羔羊前后出生間隔5~30 min,有的幾小時。應注意檢查母羊腹中是否還有未產羔羊。羔羊生下后,注意觀察15 d,0.5~3.0 h胎衣脫出。產后7~10 d母羊常有惡露排出屬正常,發現不正常現象及時處理。②接羔。羔羊出生后應迅速將口、鼻、耳中的黏液掏出,以免呼吸障礙而窒息死亡或黏液吸入肺內引起肺炎。羔羊體表黏液應用毛巾或干布擦拭后,讓母羊舔干,同時協助羔羊吃上初乳,增強母羊親子性、辨認力、哺乳性。對戀羔弱的母羊,可將羔羊身上的黏液涂在母羊嘴上或將麥麩撒在羔羊身上讓母羊舔食,增強母子感情。母羊產后即站起,臍帶自然斷裂。如無斷裂,可用手指或消毒剪刀在離基部8~10 cm處擼去血水后擰斷或剪斷,然后用碘酊消毒。勿需結扎。
(3)母羊產后護理。產羔后應給母羊及時飲用溫水,麩皮加紅糖水,有利于母羊恢復體能、促進子宮收縮。
(4)分娩完成后及時剪去母羊乳房周圍和股內側毛發(便于羔羊吃奶),隨即用溫水擦洗乳房,再用溫濕毛巾或紗布擦干按摩乳房,擠去幾滴乳汁,輔助羔羊第一次吃飽初乳。
(5)羔羊的建檔立卡。在羔羊吃奶前即可稱重、進行初生標記、鑒定,做好產羔記錄,建立檔案資料。
(6)母羊產羔后護理。母羊產羔后1個月內要特殊照顧,應有專人看管護理,1~15 d內,既要保證舍內溫度和濕度,又要對母羊加強飼養管理,給以易消化飼草料,適當增加精料,促進母羊多產奶,恢復體能和健康,注意觀察羔羊吃奶情況,處理好各種意外。
5 兩年三產繁育模式介紹
推薦模式為:以5月配種為例,10月產羔,1月再配種,6月產羔,9月再配種,2月又產羔。形成1個周期兩年三產。在繁育體系中,羔羊一般是2個月斷奶,母羊在羔羊斷奶后1個月配種。
6 肉羊兩年三胎繁育生產應注意的問題
(1)加強空懷母羊飼養管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空懷母羊往往被忽視,要注意空懷母羊飼養管理,空懷母羊營養水平上不去,體況恢復緩慢,會直接影響延期配種,打亂生產秩序,影響生產計劃。
(2)做好選配,避免近親交配。兩年三產配種工作頻繁,種公羊數量要適應配種需要,要做好選配計劃,避免近親交配,父本與母本血緣要遠,做到經常換血。
(3)用作繁育母羊選擇。宜多胎品種:如小尾寒羊、湖羊等。雜交母羊有隨雜交代數增長而多胎性能下降趨勢,以選用雜交一代母羊為好。
(4)養殖場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頻密繁育工作,如果能繁母羊養殖數量大,可有計劃分批分組進行,時間上可常年均衡開展,避免過于集中,使人力物力得到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