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林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
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城鄉差異及原因
王武林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貴陽550025)
目的分析城鄉老年人的宗教信仰狀況。方法使用2010年第三次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全國性數據,對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城鄉分布、地區分布基本狀況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老年人宗教信仰存在顯著的城鄉和地區差異,這主要是城鄉老年教徒在經濟收入、健康狀況、社會養老保障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以及城鄉人口老齡化倒置所導致。老年人信仰宗教形成的信仰共同體提供的社會保障是老年人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社會保障水平低是老年人宗教信仰城鄉差異的根本原因。結論加快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構建農村老年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任務迫在眉睫。
宗教信仰;信仰共同體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一直以來,老年人是宗教信仰的主要群體,在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呈現增長趨勢。由于一些調查與研究受調查樣本區域的限制,無法分析老年人宗教信仰在地區和城鄉上呈現的特征。本文使用2010年第三次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全國性數據,對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城鄉分布、地區分布基本狀況進行實證分析,并探討老年人宗教信仰存在地區、城鄉差異的原因。
1.1對象以2010年12月1日為時點的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是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組織的一次全國規模的國情、婦情調查,對調查戶內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研究。
1.2方法采用抽樣調查方法進行數據收集,為能夠同時進行全國分析和省級分析,采用按地區發展水平分層的三階段不等概率(PPS)抽樣方法選取樣本。本次調查共回收65歲及以上老年群體有效問卷10 793份,包含老年人宗教信仰相關信息的有效問卷有10 547份。
2.1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的省份與地區差異
2.1.1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省份差異全國老年人中有宗教信仰的所占比例為15.3%,全國30個省(直轄市)中,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占各省(直轄市)老年人的比例為3.8%~53.5%,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在各省(直轄市)之間存在顯著差異(χ2=1 411.185,P<0.001)。見表1。
東部沿海省份老年人中有宗教信仰者所占比例位居全國最高。東北地區省份老年人宗教信仰比例較低。京津冀地區老年人宗教信仰比例最低。

表1 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占各省老年人的比例(%)
2.1.2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地區差異東部地區老年人宗教信仰的比例最高,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為19.0%;西部地區其次,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為17.7%;京津滬地區老年人宗教信仰的比例位居第三,為11.3%;中部地區比例最低,為10.6%。可見,老年人的宗教信仰地區差異顯著(χ2=109.835,P<0.001)。
在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中,西部地區老年人所占比例為39.2%,東部地區老年人所占比例為33.3%,中部地區老年人所占比例為18.7%,京津滬地區老年人所占比例為8.8%。可見,在信仰宗教的老年人中,西部地區老年人最多。
2.1.3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類別的地區差異京津滬地區和東部地區老年人絕大多數是信仰佛教,中部地區老年人以佛教信仰和基督教信仰為主,西部地區老年人以佛教信仰和伊斯蘭教信仰為主,可見,不同地區老年人的宗教信仰類別存在顯著差異(χ2=417.760,P<0.001)。見表2。

表2 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類別的地區差異(%)
各宗教信仰在地區分布上存在顯著差異。基督教信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分別占41.4%和35.4%。天主教信仰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所占比例為37.8%。伊斯蘭教信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所占比例為87.8%。佛教信仰主要分布在東部和西部地區,分別占39.6%和33.2%。道教信仰主要分布在東部和西部地區,分別占47.3%和45.5%。
2.2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城鄉差異
2.2.1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城鄉差異鄉村老年人中,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為17.8%,比城鎮老年人的12.9%高4.9%(χ2=50.161,P<0.001)。
在有信仰宗教的老年人中,鄉村老年人所占的比例為57.7%,比城鎮高15.4%。可見,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中以鄉村老年人為主。
2.2.2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類別的城鄉差異老年人的宗教信仰類別存在顯著的城鄉差異(χ2=20.633,P<0.001),城鎮老年人宗教信仰構成中居前三位的分別是佛教信仰、基督教信仰和伊斯蘭教信仰;而農村老年人宗教信仰構成中成前三位的分別是佛教信仰、伊斯蘭教信仰和基督教信仰。見表3。

表3 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類別的城鄉差異(%)
從各類宗教信仰老年人的城鄉構成來看,在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和道教信徒中,鄉村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分別是55.2%,55.6%,65.1%,55.4%和70.9%,在其他類宗教信仰中,所有老年教徒均是農村老年人。可見,在各類信仰宗教的老年人中,以農村老年人為主體。
2.3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城鄉與地區差異的原因
2.3.1經濟收入城鄉信仰宗教的老年人貧困狀況差異顯著(χ2=266.224,P<0.001),城鎮和鄉村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中,農村貧困老年人所占比例為64.8%,比城鎮的23.8%高41%。城鎮老年人的年人均收入為12 978元,農村老年人為3 956元,城鎮老年人年人均收入是農村的3.28倍。可見,在信仰宗教的老年人中,農村貧困者比城市更多。
不同地區信仰宗教的老年人貧困狀況在地區上存在明顯差別(χ2=83.990,P<0.001),中部地區老年教徒中貧困的老年教徒比例最多,達到56.4%;西部地區為52.5%;東部地區為45.6%;京津滬地區比例僅為13.3%。可見,信仰宗教的老年人中,貧困老人較多,特別是中部地區。
從老年人人均年收入來看,有宗教信仰老年人的人均年收入為7 819元,京津滬地區老年人人均年收入為13 718元,東部地區為8 174元,中部地區為5 089元,西部地區為7 440元。
2.3.2社會養老保障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與不健全是影響老年人宗教信仰呈現地區和城鄉差異的原因之一。城鄉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享有社會養老保障的情況存在顯著差異(χ2=75.325,P<0.001),在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中,鄉村老年人中有50.4%的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比城市的28.9%高21.5%。
不同地區信教老年人享有社會養老保障的情況存在顯著差異(χ2=99.190,P<0.001),中部地區信教老年人中,有57.8%的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西部地區這一比例為44.4%,東部地區達到36.9%,而京津滬地區僅有9.8%。
2.3.3健康狀況老年人中因病而產生宗教信仰的現象比較普遍,一方面是因為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很大,但沒有獲得滿足;另一方面是因為宗教和宗教信仰給患病老年人寄托了希望和可能。所以,健康狀況和患病狀況的差異是老年人宗教信仰地區和城鄉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
城鎮信教老年人患病的比例為84.3%,鄉村信教老年人患病的比例為86.7%,雖然城鄉差異在統計學上不顯著,但鄉村患病的老年教徒比城市高2.4%。
京津滬、東部、中部和西部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中,患病者的比例分別為83.7%,81.1%,89.9%和88.0%,存在顯著差異(χ2=15.624,P<0.01)。
信教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存在顯著的地區(χ2=26.969,P<0.01)和城鄉(χ2=15.686,P<0.01)差異。從信教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自評來看,鄉村老年人健康狀況差的比例占30.7%,其中很差的占7.3%,分別比城鎮高8%和2.2%。從地區來看,中部信教老年人健康狀況自評為差的比例占32.7%,西部地區為30.2%,東部地區為22.1%,京津滬地區為22.4%。見圖1。

圖1 城鄉與地區間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健康狀況差異
2.3.4受教育程度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低,信仰宗教的可能性越大;相反,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信仰宗教的可能性越小〔1〕。城鄉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存在顯著差異(χ2=258.073,P<0.001)。在農村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為64.7%,比城鎮高32.2%;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為26.9%,比城鎮低2.9%;初中、高中和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分別為6.6%,0.9%和1.0%,分別比城鎮低12.8%,5.7%和10.7%。見圖2。

圖2 城鄉與地區間有宗教信仰老年人文化程度的差異
各地區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存在顯著差異(χ2=67.053,P<0.001)。西部地區信教老年人中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最高,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最低,而京津滬地區信教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最高。
2.3.5社會保障城鄉人口老齡化倒置表明農村老齡問題突出,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健全和完善,養老資源主要依靠家庭提供,代際關系弱化,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削弱,使農村老年人面臨更突出的養老、照料、醫療、健康等問題。與城市老年人相比,農村老年人面臨諸多問題的同時,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社會保障水平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因此,在農村老年人家庭養老基礎受城市化、現代化的破壞和農村老年人社會支持體系缺失的狀況下,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巨大,特別是在貧困地區。農村老年人通過宗教信仰形成的信仰共同體為老年人提供了部分養老資源和非正式支持,這是宗教信仰吸引農村老年人的重要原因,也是宗教信仰城鄉差異的原因。
我國老年人的宗教信仰存在顯著的城鄉和地區差異。總體上看,在老年教徒的城鄉構成中,以農村老年教徒為主體;在老年教徒的地區構成中,以西部和東部地區為主體。從各類宗教信仰來看,各類宗教信仰中農村老年教徒所占比重均超過一半以上;老年基督教教徒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西部地區,老年天主教教徒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老年伊斯蘭教教徒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佛教和道教老年教徒主要分布在東部和西部地區。老年人宗教信仰呈現出城鄉及地區差異,主要表現為農村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高于城市。這一問題主要是由于老年教徒在經濟收入、健康狀況、社會養老保障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以及城鄉人口老齡化倒置所導致。我國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城鄉差異與地區差異表明城鄉老年人對待宗教的態度存在較大差異,同時各地傳統文化的差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一現象反映出當前城鄉和各地老年人面臨的老齡問題是不同的。農村老年人和西部地區老年人面臨更為突出、嚴峻的養老、照料、健康、家庭和代際問題。
政府和社會所提供的社會保障與農村宗教提供的社會保障之間具有替代作用;農村“宗教熱”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下所造成的,當人們不能從政府和社會那里獲得其應對風險的社會保障,那么他們只有求助于神靈,皈依宗教〔2,3〕。當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不健全、養老保障水平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未建立,政府和社會為農村老年人提供的社會保障有限,難以滿足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信仰共同體具有提供一定的公共產品的功能,換言之,信仰共同體對農村老年人具有一定的社會保障功能。因此,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社會保障水平低是中國老年人宗教信仰城鄉差異的根本原因。應該盡快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養老服務與養老資源,否則農村老年人信仰宗教的現象將更為普遍。
1王武林.中國老年人的宗教信仰與主觀幸福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2):P2569-72.
2杜鵬,王武林.論人口老齡化程度城鄉差異的轉變〔J〕.人口研究,2010;(2):3-10.
3鄭風田,阮榮平,劉力.風險、社會保障與農村宗教信仰〔J〕.經濟學(季刊),2010;(2):829-49.
〔2016-05-04修回〕
(編輯袁左鳴)
Difference of religious belief of the elderl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in China
Wang Wu-li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25,Guizhou,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igious situ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elderly.MethodsThe national survey data of the social status on women was analyzed for difference of religious belief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religious belief of the elderly,which were mainly caused by income,health,social security and pension and level of education,as well as urban and rural aging population inversion.Social security to the elderly provided by community of religious belief formation wa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elderly religious beliefs.Imperfe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low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were the root causes of urban-rural differences for the elderly religious.ConclusionsIt is urgent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build the system of social services in rural elderly.
Religious belief;Community of religious belief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4CSH05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2YJC84004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10@ZH020)
王武林(1981-),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老年學,老年社會保障研究。
C913.6
A
1005-9202(2016)18-4579-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