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 梁治學
(甘肅醫學院,甘肅 平涼 744000)
?
生理性衰老過程中的職業特征
胡燕梁治學
(甘肅醫學院,甘肅平涼744000)
目的探究生理性衰老過程中的職業特征。方法選用衰老評估量表(AES),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上海、平涼、蘭州3地中老年人群衰老狀況進行分析。結果總體衰老、各領域衰老、衰老大多數方面均以管理人士最輕,最重者是服務人員或農民,其次為專業人士或工人。結論不同職業人群的衰老存在一定差異。應針對不同職業的特點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相應的科學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延緩衰老。
衰老;職業
如何對衰老進行客觀量化評價,進而采取有效措施延緩衰老、提高生存質量,是目前中老年人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們研究的迫切任務〔1〕。本課題組以衰老特點和中醫理論為依據,構建衰老理論結構模型〔2〕,編制出適合中國人衰老狀況的“本土化”衰老評估量表(AES)〔1〕,并利用該量表對我國中老年人的衰老特征進行系列研究,本文探討不同職業人群的衰老特征。
1.1調查內容和工具調查前成立研究小組、制訂操作規程(SOP),對調查員進行培訓,嚴格質量控制。調查內容包括中老年人群的自我體認、衰老和一般情況。采用AES進行調查。量表共包括4個領域(軀體、心理、社會適應、自我體認),13個方面(外表形態、視聽、運動、二便、睡眠、虛弱、疼痛、情感、認知、社會適應、性生活、自我體會、認識態度),39個條目。量表均為自填式。
1.2調查對象、調查過程和數據建立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用AES對上海、平涼、蘭州3個地區2 500名中老年人進行橫斷面現場調查。共發放量表2 500份,回收2 134份,剔除不符合入選標準者70例,最終有效量表2 064份。采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形成原始數據。
1.3統計學處理將EpiData數據轉化成SAS數據集。所有統計分析均通過SAS9.13軟件完成。
2.1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2 064例調查對象中工人最多,占33.2%,管理人士、專業人士、服務人員、農民分別占18.2%、23.4%、13.4 %、11.8%。
2.2不同職業人群的衰老依據χ2檢驗,不同職業研究對象的婚姻分布(χ2=29.65,P=0.238)無統計學差異,而地區分布(χ2=24.835,P<0.001)、性別分布(χ2=77.509,P<0.001)、年齡分布(χ2=98.757,P<0.001)、文化程度分布(χ2=931.082,P<0.001)均有統計學差異。
采用完全隨機設計且有4個協變量(地區、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協方差分析,獲得扣除地區、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影響后的量表總分、各領域得分、各方面得分的修正均數,應用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比較不同職業的衰老,見表1。不同職業研究對象量表總分、各領域得分均有顯著差異(P<0.01),除小便方面外(P>0.05),其他12個方面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量表總分、軀體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適應領域以服務人員得分最高,以管理人士得分最低。形態、視聽、運動、睡眠、虛弱、疼痛、認知方面均以服務人員得分最高,形態、視聽、運動、認知方面管理人士最低,睡眠和疼痛方面工人得分最低,虛弱方面專業人士得分最低。情感、社會適應、體會、認識態度方面均以農民得分最高,管理人士得分最低。性生活以專業人員得分最高,農民最低。

表1 不同職業AES量表4個領域及13個方面的得分及總分的修正均數±s)
經地區、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校正的得分平均數
職業不僅僅是社會的不同分工,這種分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不同職業人群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個人素質、家庭背景、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差異〔3〕。職業不同,閱歷上的差異,不可避免地導致中老年人對生活的需求層次、期望、體驗、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進而影響其衰老。本文結果表明,衰老明顯受職業的影響。分析原因,服務人員或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原多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勞動強度較高,從事的職業較缺乏創造性,多屬從屬地位,易被人支配,工作性質和崗位變動較頻繁,工作時間不固定,社會地位不高,收入水平低,進而對自身、對未來、對社會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下降,對自己缺乏新的職業規劃。再加上我國重士輕農的儒學思想觀念的影響,他們的社會尊重感不強,無法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可產生對生活狀況的不滿意、社會適應低、自我實現不高等現象。而在社會適應、自我體認領域的各個方面,農民顯現的更為明顯和嚴重,可能與其文化程度、社會地位,自我體認有關。
對于工人而言,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機械化、自動化的操作,大大降低其勞動強度,并且在當今知識時代,他們都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一則付出體力勞動減少,二則提高了其自我社會價值的實現,故其衰老程度輕于服務人員或農民。干部技術人員生活質量的總體水平較高〔4〕。管理人士和專業人士基本都是腦力勞動,文化程度較高,社會地位高,收入水平高,生活條件和狀況較好。他們能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普遍尊重,其自我社會價值的實現感較強。有研究表明〔5〕,管理人員的社會角色適應能力高于其他職業人群,說明管理人士對科技信息飛速發展的社會和節奏日益加快的生活適應能力相對較好。這可能是管理人士衰老最輕、速度最慢的主要原因。
同時,本調查還顯示專業人士這一群體的衰老狀況不容忽視,甚至在性生活方面的衰老最重,在認知、形態、視聽、運動等方面還重于農民,在睡眠、疼痛、情感、認知等方面重于工人。社會大多認為專業人士是社會的精英,是各行業技術力量的支撐。他們是典型的腦力勞動者,存在受教育程度不低但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并不如管理人士高的事實。雖然未從事重體力勞動,但勞動強度不低,尤其是科研人員。隨著產業社會和高新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現代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社會競爭節奏日益激烈,專業人士更是面臨工作強度過大、生活壓力日增、社會競爭激烈、生活沒有規律、缺乏合理運動、長時間使用電腦等諸多問題。專業人士的精神常處于高度集中緊張的狀態,大腦長期處于緊張的思考狀態,腦組織的耗氧量會明顯增加,從而促進衰老進程。
綜上所述,不同職業人群的衰老存在一定差異。應針對不同職業的特點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相應的科學合理而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延衰。
1梁治學,胡燕,李其忠,等.衰老評估量表的條目篩選〔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9):2502-4.
2梁治學.基于中醫學理論衰老評價構想〔J〕.中醫研究,2015;28(4):1-2.
3徐大麟,王潤平,孫晉福,等.上海市中心城區社區老人生存質量調查與對比研究〔J〕.老年醫學與保健,2000;6(2):77.
4楊金芬,蘭華.不同職業對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24):4631-2.
5劉申,鄭文韜.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與原職業的相關性〔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12):1111-2.
〔2016-01-19修回〕
(編輯袁左鳴)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No.2006BAI13B01);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資助(No.2013B-134)
梁治學(1970-),男,博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科研、教學與臨床研究。
胡燕(1972-),女,檔案館員,主要從事醫學檔案和中西醫結合研究。
R161.7
A
1005-9202(2016)18-4582-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