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濤,陳謨林,劉 昭
(1新鄭市紅棗科學研究院 河南新鄭 451100;2新鄭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河南新鄭 451100)
灰棗紅點軟腐病的病原為葡萄座腔菌(B.dothidea),系真菌病害。葡萄座腔菌是引起李樹、藍莓等多種果樹流膠病、潰瘍病、灰斑病等病害的重要病菌,這方面研究報道較多,但在棗果紅點軟腐病防治方面的報道較少。該病是2005年以來在新鄭首次發現并大面積發生的新型病害,2009年在新疆阿克蘇、阿拉爾棗區發現該病危害。據調查,一般年份發病率在3%~5%,發病指數1~2級,嚴重年份發病率可達10%~30%,發病指數達4級,甚至有的園子達60%,造成多數棗果品質低下,不堪食用,致使種植戶損失慘重,嚴重挫傷了棗農種植棗樹的積極性。為此,特介紹了灰棗紅點軟腐病的發病癥狀及發病規律并提出了有效的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灰棗紅點軟腐病在白熟期或著色期發病,表現癥狀不同。在白熟期發病初期為針刺紅點,無輪紋,病斑擴展迅速,2~3天整個病果變軟腐爛,果肉呈漿糊狀,有酒糟味,俗稱“呼雷泡”(圖1)。在著色期發病初期為針刺黑點,3~5天病斑擴大為大小不一、局部脹氣黑斑,用手摁壓,黑斑處塌陷,發病果肉黏稠,有酒糟味,俗稱“黑頭”(圖2)。多數病果上有一個斑點,嚴重的也有幾個病斑。白熟期感病后,隨著病斑擴大,棗果脫落,著色期感病后,棗果不脫落,但商品價值大為降低,不堪食用。

圖1 灰棗紅點軟腐病白熟期發病癥狀

圖2 灰棗紅點軟腐病著色期發病癥狀
灰棗紅點軟腐病在新鄭棗區8月中下旬的白熟期發病,在新疆棗區9月中下旬的著色期發病。
影響發病的因素主要有品種、栽培模式、土質、雨水及刺吸式害蟲等。就品種而言,新疆地區的駿棗比灰棗發病重,就栽培模式而言,密植、樹冠郁閉棗園發病比通風透光棗園發病重,就土質而言,膠泥土比砂質土棗園發病重,就氣候而言,雨水較多地區比較少地區棗園發病重,尤其新疆地區,9月份雨水有無,是該病嚴重與否的直接預報,阿克蘇地區(包括阿拉爾)兩次發病嚴重年份(2010、2013),都與 9月遭遇雨水天氣有重大關聯。
該病原菌為弱寄生真菌,自然侵染力較差,與傳病昆蟲綠盲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危害密切相關(圖3),故而雜草,糞堆,林帶,樹木周圍棗樹感病嚴重,因該蟲有趨綠性,這也是樹勢旺盛的駿棗較灰棗發病嚴重、潮濕地發病重于干旱地的重要原因。

圖3 綠盲蝽等害蟲危害后較易發病
灰棗紅點軟腐病病原菌除危害棗果外還危害枝條,一般在寄主樹皮、雜草、病果、病枝等場所越冬。翌年日均氣溫20℃以上時,開始活動,并隨風、傳病昆蟲(綠盲蝽等)傳播。在新疆8月下旬至9月上旬遇雨,空氣溫濕度、昆蟲活動、棗果發育均適宜該病傳播發病,則發病嚴重。
棗樹老皮是傳病昆蟲(綠盲蝽、花心蟲、棗鐮翅小卷蛾等)及有害菌的越冬場所,在冬季刮去干部及主枝基部老棗皮可以有效預防(圖4)。刮時見紅(木栓層)不露白(木質部),將刮下棗皮,集中焚之,以滅蟲蛹、蟲卵及菌類。刮皮后用石灰水(1∶150)+0.5%食鹽,進行涂白,一則殺菌,二則防寒、抗日灼。
秋季清園,清除病果、雜草深埋或燒掉;施有機肥要選用完全腐熟發酵的農家肥;棗樹冬剪要合理,盡量使樹冠生長期內通風透光,避免郁閉。
在棗樹萌芽前全園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
河南新鄭棗區在8月上旬、新疆棗區在9月上旬噴施1.8%阿維菌素、吡蟲啉或菊酯等任一種防治害蟲。
在發病前,配合綠盲蝽防治,噴施10%苯醚甲環唑4 000倍或2%春雷霉素500倍等內吸性真菌殺菌劑防治,每7~10天1遍,連噴2~3遍。
新鄭棗區在8月初(白熟期),新疆棗區在8月下旬(著色期)各噴一次農用稀土500毫克/千克,可有效抑制該病,提高棗果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