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琪
【摘要】人民幣加入SDR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進程。文中從認識人民幣國際化的近期表現以及人民幣加入SDR入題,明確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應有作用,分析如何正確看待人民幣加入SDR帶來的影響,深入探究新常態下持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性發展。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 SDR 新常態 影響 發展
一、認識人民幣國際化的近期表現
(一)國際市場人民幣業務清算速度加快
近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人民幣逐步可以與國際上多種外幣進行直接交易,國際市場中人民幣的清算速度明顯加快。我國央行繼指定中國銀行為香港地區唯一的人民幣清算業務的地區,又于2013年2月,首次指定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作為當地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此后2014年6~9月,建設銀行(倫敦)有限公司、中國銀行法蘭克福分行、交通銀行(首爾)、工商銀行盧森堡分行等獲得了授權廣泛開展人民幣業務清算業務。這有力地促進了國際市場上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互換規模和數量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水平,提高了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二)人民幣點心債發行快速發展
為了實施長期利率的有效管制,保持獨立的貨幣政策,必須積極放開匯率,使進人民幣市場化、國際化。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了推進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還積極采取了其他各項有力措施,如推動發展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促進離岸人民幣持有量快速增長。這些措施充分體現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積極進展。尤其如,2014年9月,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也在倫敦發行了2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此后,英國又發行了一支以人民幣計價的政府債券,發行籌集了約30億元人民幣金額,開了外國中央政府發行人民幣點心債的先河,這極大地促進了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流通。
(三)國外央行儲備人民幣份額將持續擴容
近年,國際上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在使用人民幣作為本國的外匯儲備,人民幣儲備貨幣角色受到關注,并將呈現持續擴容的狀況。2014年9月,英國政府啟動人民幣國債發行,募集的資金將為其外匯儲備提供積極的財政支持,人民幣成為了英國外匯儲備幣種序列。并且歐洲央行也把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資產。至2014年底,全球超50家央行已將人民幣納入其國家外儲。
二、正確看待人民幣加入SDR的影響
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與歐元、美元等主流國際貨幣相比,其國際化程度尚存在較大差距,我們應理性地正確看待人民幣加入SDR帶來的影響。
(一)三十多載三大步
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批準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新的貨幣籃子將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自1980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恢復中國的代表權,其間我國在IMF中的份額占比約4%;2010年11月IMF通過份額和治理改革等方案,我國份額占比提升至6.394%,由于美國國會的長期抵制,這一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直至2015年12月才得以生效;2015年11月30日,在IMF調整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的權重中,我國人民幣占10.92%,僅次于美元41.73%、歐元30.93%,居第三位,“入籃”將在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從中可見,中國加入IMF已歷三十多載,我們走過了恢復地位、躋身前三名、貨幣“入籃”的三大步,充分彰顯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歷程。
(二)“入籃”尤顯象征意義
雖然特別提款權只是一種政府賬面資產,并不是一種有形的貨幣,但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更具象征性意義,表現在:(1)“入籃”體現出我國政府在IMF所擁有的SDR及信貸安排,展現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經濟地位,反映出人民幣逐漸成為全球支付、貿易融資、國際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儲備等經濟活動中的重要貨幣。(2)將增加我國人民幣在SDR國際儲備份額。按照人民幣10.92%的“入籃”權重,將有近300億美元轉變為人民幣儲備資產。(3)“入籃”將為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提供了一個條件,將更多地作為IMF成員的國際儲備貨幣。目前,國際上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宣布持有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入籃”為我國經濟帶來實際利益,如國際貿易結算更多選擇,企業進出口商品、跨境交易投資可選擇采用人民幣來計價、結算,可以有效降低匯率風險和匯兌成本,兌換外幣更方便。
三、新常態下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
(一)瞄準新常態、尋求新突破
我國經濟更加注重新常態發展,助推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和變化。2014年,在中國主導下,已建立起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2015年,中國主張發起上合組織銀行。我國主動、深度參與這些國際金融組織,設計好出資制度和援助安排,都有利于創新人民幣國際化平臺,拓寬人民幣與國際化的接軌渠道,增加人民幣的國際流通程度,提高人民幣國際化的質量和水平,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從而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更多良好的突破發展機會。
(二)夯實“引進來”、創新“走出去”
2014年,我國實現對外直接投資1160億美元,同比增長15.5%,高于利用外資的規模。2014年我國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之間的關系發生了顯著變化。在此背景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性發展,鼓勵更多的中國跨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成為必然,這是增強人民幣國際需求的重要力量。加快實體經濟國際化發展步伐,鼓勵中國跨國公司廣泛開展跨境人民幣投資,將對堅定人民幣國際化基礎發揮重要作用。所以,必須進一步優化創新“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調整我國的經濟結構和市場發展,促進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跨境流通、清算、支付、儲備等。
(三)倒逼提速、力促國際化
應該說,人民幣“入籃”與人民幣國際化是相互促進的進程。目前,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跨境支付和跨國投資中仍是新玩家。人民幣國際化目前存在的最主要困難在于國際接受程度較低。為更好地適應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需要,我國持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尤為必要,同時“入籃”也將倒逼人民幣國際化提速,促使人民幣在經常項目、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優化調整我國資本市場,提高人民幣的可接受和可兌換程度,創造更多的人民幣國際化需求,更好確立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提高人民幣國際化的質量,不斷拓展人民幣國際化的新路徑。
四、結語
在新常態經濟發展條件下,探討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進步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日益發揮著在國際上的應有作用,但持續促進人民幣發展程度、提升整體水平、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始終是我們亟需繼續探索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涂永紅.人民幣加入SDR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清華金融評論,2016年01期.
[2]石慧,羅大為,熊艷春.人民幣國際化:現狀、挑戰及基本原則[J].西南金融,201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