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勇
近年來,在受煤炭需求大幅下降、產能嚴重過剩的影響下,煤炭價格持續下行,市場低迷,煤炭行業困難局面逐步加劇,隨著國家對煤炭行業去產能、脫困等政策的陸續出臺,市場行情逐步趨于穩定,但煤炭價格仍處于低位運行狀態。影響了煤炭企業經營,阻礙了企業發展。
一、煤炭企業生存、發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介休市在2009年煤礦資源兼并重組整合開始,將原有的31座礦井整合為17座,產能由1023萬噸/年提升到1530萬噸/年,分屬五個主體企業:山西義棠煤業有限責任公司(下屬6座煤炭企業,產能660萬噸/年)、山西介休大佛寺煤業有限公司(下屬5座煤炭企業,產能420萬噸/年)、山西介休鑫峪溝煤業有限公司(下屬4座煤炭企業,產能330萬噸/年)、山西平遙縣興盛煤化有限責任公司(下屬1座煤炭企業,產能60萬噸/年)、山西焦煤集團(下屬1座煤炭企業,產能60萬噸/年),其中屬地監管16座煤礦(山西焦煤集團正益煤業除外),總產能1470萬噸/年。
(二)經營情況
截止2015年,全市原煤產量累計完成663.59萬噸(2014年同期600.28萬噸),比2014年同期增加63.31萬噸,同比增加10.55%;原煤銷售累計完成646.90萬噸(2014年同期676.62萬噸),比2014年同期減少29.72萬噸,同比減少4.39%;累計庫存原煤56.31萬噸(2014年同期30.87萬噸),同比增加25.44萬噸,增加82.41%;實現銷售收入19.39億元(2014年同期20.46億元),比2014年同期減少5.24%;
實現利潤總額-8.25億元(2014年同期是-4.15億元);上交稅金2.65億元(2014年同期3.64億元),比2014年同期減少0.99億元,同比減少26.95%;上繳費用0.21億元(2014年同期1.32億元),比2014年同期減少1.11億元,同比減少83.67%;煤炭價格,根據質量情況,焦煤含稅價175~410元/噸,比2014年同期下降110~310元/噸;動力煤含稅售價150~310元/噸,比2014年同期下降120~220元/噸;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得出,2014年到2015年,由于部分基建礦井轉入生產礦井,煤炭產量有所增加,在當前的煤炭行情下,國家陸續出臺了相應救市政策后,雖然上交稅金、費用有所減少,企業自身調節有效控制了單位成本,但是煤炭行業困難局面依然無法扭轉,銷量的減少和庫存的增加以及煤炭價格的持續下降,銷售收入也跟著減少,利潤虧損更加嚴重。
(三)投資情況
自2009年資源整合以來,全市基建礦井固定資產投資共計73.91億元,其中:義煤集團投入資金29.6億元。大佛寺集團投入資金11.99億元。鑫峪溝集團投入資金27.91億元。鴻發煤業投入資金4.41億元。
(四)銀行貸款情況
自2009年資源整合以來,介休市煤炭企業貸款總額共計94.39億元,其中:義棠集團截止2015年12月末,貸款總額35.3億元,其中短期借款27.4億元,長期借款7.9億元。大佛寺集團到目前為止,該集團公司向各個銀行貸款總額為25.59億元。僅貸款利息一年就得支付2億余元。由于煤炭價格一直下滑,煤炭銷售資金回籠周期長,融資問題已成為當前的突出問題。鑫峪溝集團貸款額合計為33.5億元。
二、煤炭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
(一)煤炭市場低位運行,煤炭企業經營困難
受整體經濟下行影響,煤炭價格一路下滑。煤炭價格出現與成本倒掛現象,致使企業維系正常生產的現金流嚴重短缺,入不敷出;銀行貸款無力償還,利息不能按時支付;前期煤礦建設拖欠的工程款也無力支付;職工工資不能按時發放,職工隊伍不穩定,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等。
(二)煤炭行業銷路不暢,成本費用加大
大面積的虧損使企業舉步維艱,壓力巨大。目前,全市煤炭行業正面臨著市場“寒東”和蕭條帶來的經營困難和挑戰,一些煤礦因營銷渠道不暢,采取了減產或者暫停生產的應對措施,如大佛寺主體因銷路不暢,大佛寺、小尾溝兩煤業采取了限產措施,職工輪崗作業,桃園煤業職工放假,只進行通風、排水、瓦斯監測工作。同時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的增加也使一些煤炭企業無法達到盈利。固定的成本投入與銷售價格無法達到正比,加之即將進入用煤淡季,面對供大于求的煤炭市場,我市的煤炭行業依然形勢嚴峻。
(三)金融壓力大,資金回收困難
自2009年資源整合以來全市煤炭行業基本全部存在有較大銀行貸款的情況,共計貸款總額94.39億元。面臨如此巨額的貸款加之目前經濟形勢的低迷以及生產成本、運輸成本的增加,導致企業入不敷出,每年的利潤剛夠還貸款利息甚至還不夠還貸款利息。
同時資金回籠困難,收款主要以承兌為主,造成企業資金緊張。煤炭企業在基建技改和轉型發展期間需要大量資金,后續資金的缺乏將會影響企業正式投產。
(四)減薪、欠薪導致人才流失嚴重,信訪維穩壓力大,直接影響企業安全生產建設
受經濟形式的影響,目前各煤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資金嚴重缺乏。近兩年來,大部分礦井為了降低成本采取了降薪措施,對管理人員的降薪最高達50%以上,造成人才流失、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特別是少數礦井拖欠職工工資嚴重,職工隊伍不穩定,造成職工流動性大,對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不利。到2015年11月底全市欠薪達億元,最高欠薪從2014年到2015年達10個月,欠薪最多的礦井達到3千萬元。大幅減薪、欠薪造成人員思想不穩,加大維穩工作的壓力。
(五)地質構造復雜,與現代化裝備不匹配
介休市處于霍西、沁水兩大煤田的交匯處,大部分礦井地質構造復雜,斷層、陷落柱等地質構造發育。雖然大部分礦井在技術改造時,根據政策規定選用綜采裝備,但是,不少礦井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極大的困難,不僅沒有發揮綜采裝備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的優勢,而且嚴重制約了生產工效和煤炭質量,但是,到目前沒有生產礦井調整采煤工藝的政策。
(六)資源整合兼并重組遺留問題未得到解決
自2009年資源整合兼并重組以來由于種種原因遺留下來的問題逐漸暴露,致使一些煤炭企業無法正常運轉。所以呼吁省政府解決兼并重組遺留問題。比如理順介休市南窯頭煤業主體企業問題。南窯頭煤業重組時屬大佛寺主體企業,但隨后大佛寺主體企業同意將所持南窯頭煤業股份轉讓給鑫峪溝煤業。目前,雖然經雙方同意,政府明確委托鑫峪溝煤業對南窯頭煤業代行主體企業安全監管職責,但管理上有很多不便。
(七)經濟下行,安全投入受到影響
安全投入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由于煤炭經濟持續惡化,虧損持續加劇,融資持續困難,不少礦井捉襟見肘,安全投入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材料供應不能及時有效保障,主要設備的檢測不能及時跟進。
(八)監管壓力增加,體制需進一步理順
介休市屬重點產煤縣,,煤炭經營企業全晉中最多,由于人員編制的限制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煤炭安全監管壓力非常大。
三、煤炭企業的發展出路及對策
(一)推動煤炭行業提升產品質量
提高產品質量是樹立企業良好形象,提升企業競爭實力,增加市場占有份額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質量與效益緊密相連,質量永遠是企業健康發展的生命線。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是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強根固本的關鍵之舉,也是企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之策。
目前,全市多數煤炭企業加設了篩分、脫硫、洗選等設備。在提高煤炭質量的同時,為企業創造了利潤,減少了虧損。
(二)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煤炭行業向“清潔低碳高效”型企業轉變
作為高碳產業的煤炭,要實現低碳清潔發展,轉化是路徑,科技是支撐。要做好煤炭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依托煤炭企業,加大煤炭科技研發力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創新,推進煤炭科技進步。要提高煤炭加工轉化比重,加大煤炭消費結構調整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實現終端能源清潔化。
例如以清潔開采為突破,推進煤炭綠色生產。一方面不斷加大礦區生態環境修復與治理,不斷改善企業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另一方面在全市范圍內積極開展“充填式開采”、“保水式開采”、“煤與瓦斯共同開采”、“地下氣化開采”、“地下生物開采”等新型開采技術的推廣與運用,建立開采技術應用示范礦井,推進開采方式的進步,從源頭上解決因為煤炭開采引起的地表沉降、塌陷,地下水系統破壞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不斷提升煤炭產業的綠色化水平。
(三)推動煤炭行業向多元化轉型發展
第一,鼓勵煤炭企業拓展產業鏈條,延伸產業空間,進一步增加煤炭的附加值,可以通過煤氣化、煤電化、煤焦化、煤油化等新型產業,進一步拓展煤炭下游產品,使煤炭產業鏈得到延伸,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例如義棠煤業新建瓦斯發電廠,已經投產發電,將義棠、安益兩礦抽出的瓦斯進行有效利用,取得較好效益。
第二,大力發展非煤產業,向多領域發展,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思路。把農業作為重要的發展領域,向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食品加工產業轉型,依托采煤沉陷區治理、遷村移民政策,依法實行土地流轉,實行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把現代化服務業作為新的發展空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開發休閑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既提高了城市品位,又擴大了就業崗位。
例如義煤的張壁古堡旅游項目,鑫峪溝煤業的低熱值發電項目,安益煤業的高檔日用瓷生產線就是很好的轉型項目。
(四)積極開拓融資渠道,切實減輕煤企負擔
“黃金十年”給煤炭企業帶來空前的繁榮,同時也為當前放緩的經濟發展形勢下的煤炭企業運行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事實上,介休市的煤炭企業從2002年至2009年確實得到了一定的積累,但2009年煤礦兼并重組整合的過程是當前煤企出重金收購其它的煤礦,原有積累已所剩無幾,接著就是整合以后礦井的建設,現代化設備的購入、高標準安全裝備的投入、高層技術管理人才的引進等等,按照一般條件下90萬噸/年礦井計算,礦井從建設到投產大約需要4-5億元投資,這部分款項基本靠貸款,而銀行方面因煤礦效益大幅下滑,不愿、不敢貸款給煤礦。
為此政府要積極行動,做好銀行與煤企的協調工作,搭建溝通平臺。轄內金融機構要加強調查,合理調整信貸結構,創新金融產品,實現銀企雙贏。企業應積極合理完善財務體系建設,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解決融資渠道單一的不足。
(五)地方政府強化服務意識,創優發展環境
一方面及時有效地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和政策支持,積極協助企業辦理基建技改、竣工驗收、申領證照等相關手續,對企業的采掘、基建計劃、各種方案、技術措施進行把關指導,對企業生產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積極協助解決。另一方面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出臺的煤炭“20條”、“17條”,晉中市政府出臺的煤炭“13條”、“10條”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結合實際研究出臺涉煤收費清理規范實施方案,積極清理規范涉煤收費和精簡審批事項。介休市共清理規范涉煤收費30多項,精簡、下放審批事項3項,優化了煤炭企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