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月+馬龍
【摘要】在現代商業銀行中,持續發展和穩健經營是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的關鍵,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工商銀行為例,選取資產平均收益率ROAA指標,對2007年至2015年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不良貸款率、成本收入比、資產規模和宏觀變量對資產平均收益率有顯著性影響并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關建議:1.壓縮營運成本,提高運營效率;2.擴大信貸規模的同時注重信貸質量;3.加快中間業務發展,拓寬利潤來源渠道。
【關鍵詞】資產平均收益率 不良貸款率 成本收入比 資產規模
一、引言
2006年,中國金融行業的對外開放以及巴III協議的實施,中國商業銀行在內外雙重壓力下,使得持續發展和穩健經營成為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的關鍵,而有效的風險控制和成本控制正是商業銀行穩健、持續盈利的保障,直接決定著其經營的成敗。而為了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學者也有較多的研究,歸結起來主要有:較低的營運成本,適中的資產規模,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等。因此在本文中,我們以工商銀行為例,選取了資產平均收益率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出資產平均收益率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關建議,從而保持商業銀行資產收益的穩定性,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
二、分析研究
(一)變量、數據選取
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指商業銀行獲得利潤的能力,通常表現為其一定時期內收益額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陸軍、魏煜(1999)提出資產平均收益率ROAA是衡量商業銀行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ROAA為凈利潤/平均總資產,是用來衡量每單位資產創造多少凈利潤的指標[1]。因此選取ROAA作為反映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影響盈利能力的因素主要有風險控制因素、成本控制因素和宏觀因素,在本文中我們選取了不良貸款率(NR),成本收入比(CIR),資產規模(LA),進出口貿易額(VOIAE)來研究。各相關變量解釋具體見表1。
在數據選取方面,我們選取了工商銀行2007年至2015年的資產平均收益率、不良貸款率、成本收入比、資產規模,進出口貿易額,并對資產規模和進出口貿易額取對數,以上數據均為年度數據且數據都來源于wind數據庫。
(二)實證模型
本文采用的實證模型如(1)式所有:
ROAAi=C+ΣαXi+ΣβYi (1)
式中:ROAAi:i年的資產平均利潤率;Xi:i年的解釋變量,如不良貸款率等;Yi:i年的控制變量,如進出口貿易額。
(三)影響機理分析
1.資產規模的影響。規模經濟理論是指在生產規模沒有超過最佳產量點時,繼續擴大生產會使得長期成本下降,一旦超過最佳產量點時,再擴大則會使的長期成本不斷增加。研究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時,資產的數量代表著銀行的資產規模,對于“宇宙第一行”的工商銀行來說,其資產數量越多則有可能帶來規模不經濟,因此,本文將資產規模作為解釋變量來研究對銀行盈利的影響。
2.風險因素的影響。李志輝、王偉、謝盈瑩(2012)提出商業銀行經營的特殊性決定了風險性的存在,良好的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保障[2]。商業銀行主要面臨著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等。在考察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時風險指標常用不良貸款率來反映。因此,為了更好的平衡收益與風險,本文將不良貸款率作為解釋變量納入盈利分析的研究中。
3.成本因素的影響。成本控制是指通過對成本消耗進行規劃與調整,使成本能依據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執行。銀行進行成本控制遵循著效益最大化的原則,通過減少成本來增加利潤。因此,將成本收入比作為解釋變量來研究對銀行盈利的影響。
4.宏觀市場的影響。銀行的經營離不開宏觀經濟的發展,一般來講,宏觀經濟向好時,銀行的經營穩健且快速發展,盈利水平較好;而經濟處于下行期時,商業銀行的各類風險加劇,影響銀行的盈利水平,因此,銀行的盈利水平與宏觀經濟相關性較強,在本文中,選擇進出口貿易額的對數來研究其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
三、實證研究
(一)單位根檢驗
單位根檢驗是實證研究的第一步,一般的單位根檢驗都采用的是ADF檢驗法,根據檢驗結果來判定時間序列是否是平穩的。本文的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變量中除了NR和LA平穩外,其他都不平穩,因此需要進行差分處理,處理后再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各變量都平穩,可以進行回歸研究。
(二)回歸結果分析
考慮到時間序列的滯后效應,我們對各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做了一期的滯后處理后,確定了最優模型,擬合優度為0.99,具體形式如下:
ROAAi=12.07-0.24NRi-1-0.8×10-2DCIRi-1-1.40LNLAi-1+ 0.72DLNVOIAEi-1 (2)
由方程2的結果分析可知:NR(不良貸款率)、LNLA(資產規模對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與工商銀行的盈利負相關,DCIR(成本收入比差分)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與工商銀行的盈利負相關,DLNVOIAE(進出口貿易額的對數差分)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與工商銀行的盈利正相關。
四、研究結論及相關
在本文中,我們對資產平均收益率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由于時間序列的滯后效應,且成本收入比、不良貸款率和資產規模前期對后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對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做了滯后一期的處理,確定了最優模型,該模型表示成本、不良貸款和資產規模對工商銀行的盈利能力有顯著的負相關影響,其中:1.成本收入比增加,使得營業成本增加,導致凈利潤降低;2.不良貸款率越高,計提的減值準備就越多,導致凈利潤下降;3.資產規模增速越快,風險資產增加就越多,計提的風險資產減值準備就越大,從而導致凈利潤下降??刂谱兞恐械倪M出口貿易額對銀行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影響。通過分析,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壓縮營運成本,提高運營效率。要合理安排各項營業費用,包括財務費用和人力費用,提高運營效率,減少對盈利能力低的網點投入,壓縮辦公費用,降低管理成本和風險控制成本;2.擴大信貸規模的同時注重信貸質量。在不斷擴大信貸規模的同時要更加注重信貸資產的質量,加強對不良貸款的收回,采取催收追討訴訟等有效手段降低信貸資產的風險。3.加快中間業務發展,拓寬利潤來源渠道。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創新產品種類,給銀行帶來更多元化的利潤來源渠道,幫助銀行搶占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陸軍,魏煜.《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與資產負債結構分析》.《金融研究》1999年第11期.
[2]李志輝,王偉,謝盈瑩.《中國資本監管新標準的實施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金融監管研究》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