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飛+蔣力
【摘要】闡述浙江金鷹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況,并且通過上市公司浙江金鷹股份公司的四項基本指標看公司各項能力和水平。整體評價金鷹公司償債壓力負擔小,盈利能力穩定,發展不夠穩定。同時指出紡織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公司的意見和建議,對公司未來的展望。
【關鍵詞】財務分析 能力指標 總體評價 未來展望
一、浙江金鷹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浙江金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特色的紡織企業,企業不僅研制開發產品,還加強工藝技術。該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23日,主營業務是絹、針織、麻、梭織服裝等紡織品的生產銷售。金鷹公司繼續加強紡織工程和其他大型商業的同時持續改進機械及電力設備和其他產品,顯示出良好的性能和高品位在金鷹新的領域和起點。公司亞麻產品的主要出售是美國、歐洲以及亞洲地區的日本等國家,其它產品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公司投入資金發行股票,在市場上流通,并且該公司2000年6月2日在上海證券所上市。
二、能力指標分析
(一)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償債能力了解一個企業是否承擔較重壓力,以及一個企業的資本結構,我們來分析金鷹公司的償債能力。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金鷹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至2015年該公司的流動比率一直處于增長的趨勢,尤其是2013、2014和2015的數據達到了2:1以上。當比率達到2:1以上,流動資產發生降價的危險低。速動比率指標和現金流量比率指標2011年的數據是下降的,但是2012年至2015年處于增長的趨勢,而且該公司整體上的速動比率是1:1,短期償債能力強。資產負債率從2010年至2015年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而且一直都沒有超過50%,說明長期償債能力強。從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可以了解該公司整體上的償債能力較強,債務負擔較輕,但是也從另一方面說明該公司可能沒有很好地利用閑置現金。
(二)營運能力指標分析
企業的經營能力是指一個企業是否有合理的經營結構,并且能否最后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一項指標,這是最基本的概念。
我們分析該公司的營運能力,因為是上市公司我們可以了解到該公司2010年至2015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數據相差不大,說明該公司的應收賬款正常,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存貨周轉率一樣數據相差不大,說明該公司的存貨周轉速度比較正常,該公司是紡織行業,如果存貨周轉速度偏低就說明經營不善,產品滯銷了,這可能會抑制企業的發展從而引發一系列問題甚至讓企業倒閉,所以這個指標對該公司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指標。我們還可以看該公司的固定資產周轉速度,如果該公司的固定資產周轉速度比較快,說明公司對固定資產的處置比較良好,反之,則說明企業沒有很好的運用固定資產,金鷹公司的固定資產數據比較穩定,正常情況下,說明周轉良好。流動資產率和總資產周轉率也相對穩定,但是略低于行業水平。現金利潤比率是2013年和2015年的指標最大,說明這兩年的企業凈利潤的現金部分大,支付能力較強。現金利潤比率2013年達到32.61和2015年達到28.38,其它年份則保持在10以內,可以看出數據波動比較大,說明企業的能力還不夠穩定,有待加強。
(三)獲利能力指標分析
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利,我們從資本經營盈利能力和商品經營能力來重點分析金鷹股份有限公司的獲利能力。
1.資本經營獲利能力因素分析。根據上市公司出具的資料對金鷹公司的資本經營能力進行了分析,該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在2014年34.95%和2015年40.4%,可以看出2015年比2014年提高了35%,主要是由于投資報酬率提高引起的,而該公司在2011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可能還受到其它因素比如財務杠桿的作用有明顯的增長。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的獲利能力就越強,因此可以分析出該公司的獲利能力在不斷提高,尤其是2014年至2015年這兩年有了明顯的提高。
金鷹公司屬于紡織行業。按照證監會的行業分類,屬于紡織行業的公司共有45家。表3是同行業公司凈資產收益率比較分析,可以看出金鷹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是0.31,同行業平均水平是0.07,金鷹公司指標比行業平均水平高,但是綜合來說金鷹公司的收益率仍處于靠近中間的位置,其盈利能力和同行大規模公司相比還是比較劣勢。這樣的情況下,公司一般不會有很大的問題,但是要想成為知名度高的企業還是有待加強。
現金流量指標是公司的重要指標,能流動的現金越多,越有利于公司運轉,這樣不至于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資金周轉,我們來看金鷹公司的現金流量指標。該公司2011年至2015年的凈資產現金回收率與2010年相比有明顯的差距,2010年凈資產現金回收率高達17.22%,而其它年份都低于10%,說明該公司的盈利質量還需要改善。正常情況下,公司盈利質量會隨著現金流指標的增長而提高。該公司在2010年的盈利質量最高達到了21.29,2011年至2015年的盈利質量低,尤其是2014年和2015年。但總的來說2010年至2015年的盈利現金比率大于行業標準,說明該公司的盈利質量還不屬于低下,只是需要改善。
2.商品經營盈利能力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金鷹公司的總資產凈利潤率和營業凈利率在2014年至2015年都有小幅度提高,分別提高了33%和53%。但是主營業務利潤率和營業毛利率在2014年至2015年卻有所降低,但是降低幅度不大,這些指標在2010年至2015年間都有一定的波動起伏。這些表明,金鷹公司的盈利能力比較穩定,而且這兩年穩定中還在發展。
從表6可以看出金鷹股份的每股收益遠低于行業平均,目前根據行業平均每股收益排名26,說明公司獲利能力小。市盈率目前排名29,從上表可以看出該公司的市盈率遠高于行業平均,說明該公司雖然目前的盈利能力還不夠,但是投資者看中了該公司整體的發展,認為該公司的未來趨勢較好,所以愿意投資,這個好的方面,但是也可能是較大的風險投資。
(四)發展能力指標分析
看一個企業的未來主要還是看企業的發展能力,發展能力就是說通過指標分析這個企業未來幾年是否能穩定持續,我們來分析金鷹企業整體的發展能力。
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在2012年是負增長11.56%、2014年是負增長6.87%甚至2015年還是負增長5.21,但是與2014相比已經有所改善,但是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公司收入增長慢的事實。凈利潤一直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財務指標,是指企業最終能得到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企業的營運能力,通過比較不同時期的凈利潤的增長率,可以看出企業凈利潤的增長速度以及企業的發展潛力。金鷹公司的凈利潤增長十分不穩定,起伏大,2013年增長率甚至達到了620.78%,而2012年出現負增長。一般而言,增長率越高越好,但是如果超過了企業的承受能力,力不能及就會出現隱患。金鷹公司這種不穩定的狀況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通過折線圖分析金鷹公司的發展能力,我們可以更清晰直觀地了解該公司的凈資產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是處于0上下波動,而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變化比較大,我們可以看出變化十分明顯,凈利潤的變動也是受該指標的影響。整體來說,該公司目前的增長還比較慢,但是因為之前有過較快速的增長速度,也很難判斷之后的增長趨勢。
三、總體評價與未來展望
(一)總體評價
1.盈利能力。金鷹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弱與同行業大規模的企業,在紡織行業上還不能算是數一數二的,而且公司的盈利質量還不夠高,企業存在的目標就是為了獲取利潤,如果這方面不強,那么一個企業如何能夠長存,雖然金鷹公司的盈利還不算特別弱,但是為了讓企業做大做強,我覺得金鷹公司還是要改變一下企業的資產結構,要敢于創新敢于冒險,而且一定要保證公司的盈利是高質量。
2.發展能力。金鷹公司在出具的財務報表中,各項發展指標的變幅度過大,這不利于一個企業穩定的發展。該公司畢竟是上市公司,而且該公司的市盈率和同行相比還是處于比較高的地位,說明很多投資者還是很看好該公司的發展的,所以需要該公司能發現為何增長趨勢變化大的關鍵原因并且能很好地改善。
3.資本結構政策。金鷹公司現在處于負債壓力小的情況,但是可以看出該公司沒有很好地活用現金,所以會導致該公司的回報不高。企業想穩定發展無可厚非,但是過于穩定可能會導致企業沒有發展的活力,一個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還是需要有一定的負債水平的,沒有壓力就缺少動力,加大負債籌資用于投資反而會更有利于企業的成長。
(二)展望
影響紡織行業的主要問題有很多,比如說原料市場的不確定性,節能環保政策的實施,國家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就導致一些傳統的行業不得不面臨轉型。傳統的行業在信息化時代受到巨大的挑戰,很多傳統行業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就會面臨淘汰,紡織行業如果一味保守,注定是會成為時代變遷下的犧牲者。公司適應國際市場和國際需求的優秀的人力資源的缺乏。企業信息化的程度低,信息資源不能很好地溝通共享,市場的機制還不夠完善,這種情況下企業就很難實時得到消息。
紡織行業整體上來說,國內的市場需求基本還算比較穩定,國際需求也在穩中有升。單從這一方面來說,金鷹公司只要在這個大的市場環境下,提高新型制造技術的應用,引進好的人才和資源,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就能鞏固行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該公司要全面落實國家的政策,推廣節能環保的新工藝、新設備。除此之外,金鷹公司最主要的是打出自己的品牌,所以在公司內部要形成良好的氛圍,努力營造出利于企業品牌成長的良好的環境。
在紡織這個行業里,金鷹公司目前雖然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通過財務分析還是發現公司存在的問題,企業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這是企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但是希望金鷹公司能夠吸取教訓,揚長避短,創造更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初毅.財務分析案例—萬科集團公司財務分析[J].齊魯珠壇.2007(02):38-42.
[2]周玉嬌.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綜合案例—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報表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01):75-76.
[3]楊紀朝.紡織行業現狀與發展分析[J].棉紡織技術.2011,39(0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