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洪寧
摘 要:筆者根據這些年科研經費管理從不嚴到嚴格再到提倡松綁的變化,努力思考其中關鍵所在。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從一定程度上能防止違法違規使用經費,有助于相關人員守住道德底線。要讓科研經費的投入產生預期效益,應著眼全局,從頂層設計上為科研搭建健康發展的平臺。本文從合理解決科研人員待遇、重視預算編制的有據可依、完善科研成果評價機制幾個方面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科研人員;待遇;預算編制;成果評價
隨著我國科研經費投入不斷增長以及科研經費違規使用的問題曝光,科研經費領域引起經費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鑒于此,科研計劃歸口管理部門近年來陸續出臺一系列加強經費管理的制度文件。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卻激發了一些矛盾,而矛盾主要集中在依托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及財務部門與科研人員之間,科研人員抱怨,在財務人員面前,他們成了“孫子”,科研積極性受到了影響。于是有了最近的“為科研人員松綁”的政策導向。究竟是該嚴格還是該松綁?科研經費領域出現的問題是否僅僅因為依托單位管理不夠嚴格?管理的目標是解決違法違規使用經費問題,還是著力于解決科研管理中不客觀、不合理的現象,理順各方面矛盾,以使科研經費的使用產生最大的效益?本文認為,科研計劃管理部門對科研項目的管理未達到真正的客觀和科學有效,卻把壓力給了課題依托單位。筆者結合工作中體會到的科研經費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對科研經費的管理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合理解決科研人員待遇問題
1.科研課題不應與職稱評定掛鉤
當前,高校中不僅專業教師,各個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也都熱衷于搞課題,似乎科研熱情普遍高漲,符合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但是為什么我們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不多呢?筆者認為,有很大一部分人搞課題是為了評職稱,有課題的人評職稱比較容易,課題多的人比課題少的容易晉級。
職稱是對個人工作資歷的認可,關系到基本的生活待遇,人有爭取更高職稱、提高生活待遇的欲望,無可厚非,但科研并不適合大多數人去做,真正有科研精神的人才適合搞科研。科研課題成為職稱評定的優勢或者決定性因素,會造成人人爭取課題的虛假繁榮,這種情形下要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是不現實的,反而容易出現學術造假、泛行政化等違規擾亂正常科研秩序的行為。
2.科研人員的待遇應合理體現
從現行的制度設計來看,科研人員的待遇是無法體現的。項目預算中的勞務費是指在項目研究過程中支付給項目組成員中沒有工資性收入的在校研究生、博士后和臨時聘用人員的勞務費用,以及臨時聘用人員的社會保險補助費用。而對于有工資性收入的在職高校教師來說,他們的科研工作是沒有報酬的,反而會因為科研工作占用教學時間減少了課酬收入。那么科研對于教師的意義就只是職稱評定需要了,這樣的制度設計沒有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科技日報》(2014年9月1日)有一篇科技專論,題目是“從薪酬制度改革入手解決科研經費使用問題”,筆者認為很有道理。拿虛假票據、不實人員信息冒領科研經費等科研腐敗問題的出現,關鍵在于沒有合理解決科研人員的待遇。建議參考西方國家科研人員薪酬管理的辦法,將科研人員的付出根據其能力水平、實際付出與工作成效體現在薪酬中,保證科研人員生活水平不會因為科研占用教學時間而受影響。
二、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應科學合理、有據可依
筆者認為,給科研人員松綁,是除去一些一刀切的制度要求和繁瑣的審批程序,但不等于放任不管。強化預算管理,杜絕科研腐敗仍然是必需的。項目經費預算是經費支出的依據,是課題制實行的重要環節,在批準的預算范圍內,課題負責人擁有足夠的自主權。因此,科研人員要對預算的編制足夠重視,預算審批部門要真正起到審批的作用。今年以來,科研經費管理制度經過相應調整已經趨于寬松、合理,目的在于倡導實事求是地編制預算。預算應做到有據可依,有相應的支撐材料證明預算的合理性,這些支撐材料也是預算審批部門復核預算的依據。目前的預算編制和審核還不夠嚴謹,舉例說明。
(1)預算表列示內容沒有實際意義。我們看到預算編制要求超過5萬元的材料支出要詳列,而批復的預算中是這樣列的:原材料(無材料名稱)25000千克,單價2元/千克,合計5萬元。實際購買的原材料有好幾個品種,單價從10~30元不等。這樣的預算是沒有約束力的。預算編制根據重要性原則要求對超過5萬元的支出詳細列支是必要的,但詳列不能敷衍了事,審批環節也應該能夠發現問題,要求填列的內容有實際意義,同時要求提供支撐材料。
(2)對課題中的大額實驗檢測費預算缺乏管理。如果一項課題大部分實驗都要委托外單位來做,那么這個檢測單位應該作為課題合作單位在預算中列明。目前這方面在預算編制環節缺乏管理和約束,到預算執行階段課題依托單位也不好管。因為在經費預算中確實有這么大額的檢測費支出預算,依托單位在預算執行的環節再去審核預算內支出的合理性,有多頭管理之嫌。雖然增設了幾道審批程序,也只是在形式上完善了手續而已,不能真正起到防范作用。這也是問題高發區,以檢測費名義外轉經費并私分公款的案例也不少。
批復的預算是經費支出的依據,也是課題依托單位監管的依據之一,在預算范圍內的支出,應給予課題負責人足夠的自主權,依托單位不應再設置過多的審批程序影響科研活動的正常及時開展。依托單位如何避免要么不管,要么一管就死的狀況出現,關鍵在于要理清科技計劃部門對科研經費的管理責任和課題依托單位的監管責任,使其各司其職。
三、完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使科研經費的投入真正產生預期的效益
現行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方法主要通過量化指標評分的辦法進行評價。雖然便于操作,但很難反映科研項目的內涵及真正價值。對科研成果的評價應該是多方位的,不應過多依賴報送的材料、論文發表的期刊等級、論文發表的數量等。科研的目的應該最直接反映在對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上,使科研人員專注于科研質量,而不是在論文數量上消耗精力。現行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因為評價方式的主觀、單一,評價結果又與職稱晉級密切相關,致使拉關系、走人情、謊報成果效益等學術腐敗現象普遍存在,后果是很多項目拿了大獎,結果根本就沒有應用,對社會發展無益,又阻礙了今后他人的研究。注重科研成果質量,完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可以有效遏制重立項、輕結果現象,使科研經費的投入真正產生預期的效益。
如果不能有效評價科研經費投入的成果,那么我們國家每年遞增的科研經費投入就是巨大的浪費。只要能產出真正有價值的科研成果,我們確實沒有必要像防賊一樣去管理經費。尊重科研人員,增強科研人員改革的成就感和獲得感,為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營造良好環境,才符合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 力.從薪酬制度改革入手解決科研經費使用問題[N].科技日報,2004-09-01.
[2]孫友甫.關于改進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建議[EB/O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7531-55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