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潔
“學說”從字面上的理解是“模仿學習說話”。“學說”是語言學習的基石,是一切靈動語言迸發(fā)的開端,特別是在小班幼兒語言的積累與發(fā)展中,這是必不可少的階段。《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出:3歲兒童是語音發(fā)展的飛躍期,他們基本掌握本地區(qū)語言的全部語音,但在實際說話時發(fā)音不夠準確,由于受到年齡及認知水平的限制,在語言表達上多數(shù)不完整,有的幼兒甚至只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詞或詞組與別人交流,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出一定的匱乏。研究更指出3—6歲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因此,對小班幼兒進行語言“學說”方面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更好地發(fā)展語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那“怎樣讓孩子學說”、“讓孩子學說些什么”就成了我們思考和研究的方向。通過在小班教學的實踐,我認為要將“學說”滲透進小班一日活動多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說”無處不在。
一、語言教學活動中為“學說”積累詞匯
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活動是幼兒語言練習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用各種實物教具,用幼兒最容易聽懂的語言,講解故事情境、內(nèi)容,特別是故事中人物、動物反復強調(diào),動物和人物語言著重刻畫、模仿,讓幼兒慢慢聽懂故事內(nèi)容,分辨人物對話,動物聲音。在學習詞語的過程中,用表情、動作、實物表達講解詞語內(nèi)容,學習詞語,積累詞語。
例如在繪本活動《抱抱》中,幼兒在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大膽嘗試學說“和媽媽怎樣抱一抱,真……”的句式,并與自己的媽媽抱一抱體驗擁抱帶來的愉悅感受。在《小兔乖乖》活動中,幼兒通過聽、講這一故事,不僅能簡單地講一講故事情節(jié),區(qū)分人與動物的對話,還能用好聽的聲音學一學媽媽的唱腔,用較粗的聲音學大灰狼的唱腔,用可愛的童聲學小兔子的聲音。因此,在語言教學活動中,通過學說幼兒不僅學習和積累了詞匯,而且在活動中將這種“學說”進行了實際的運用。
二、每日晨間談話中為“學說”建立自信
在幼兒園中,晨間談話是幼兒園里每天的第一個“小課堂”,具有獨特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晨間談話不僅僅是簡單的交流溝通,更是教育滲透的最直接方式。它有利于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還能開闊幼兒的視野,促進信息量的吸收。在小班下學期,我試著將晨間談話的主導權放手給幼兒,開展“晨間新聞播報員”的活動,讓幼兒在晨間談話的學說歷練中更自信地表達。
有一次東東播報“毛毛蟲變成蝴蝶”的經(jīng)過,由于之前講過《好餓的毛毛蟲》這個故事,東東對于毛毛蟲如何變蝴蝶的過程還是比較清晰的,但是由于第一次播報比較緊張,導致沒有表達出要點。于是我便與孩子們討論:怎樣才能在播報中更自信?最后大家商量決定,每次播報要跟電視中的小播報員一樣,播報前加一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新聞播報員×××”,結束后要加一句“謝謝大家,我的新聞播完了”。大家按照這樣的句式進行學說和播報后,對于播報的要求漸漸清晰,對于播報工作更自信了,這樣的學說過程,也是幼兒共同學習的過程。
三、表演游戲活動中為“學說”創(chuàng)建情境平臺
采用故事表演、情境表演、情景表演等形式,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是幼兒“學說”的重要途徑。通過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用情境和情景表演的形式讓幼兒親身體驗語言交流。學習角色之間的對話,可以讓幼兒在這種活動中輕松快樂的玩耍,培養(yǎng)與人協(xié)作的能力,是發(fā)展幼兒語言的良好時機。
例如童話劇《動物paty》的對話學習中,我運用“開火車”的游戲,引導不同的角色按序?qū)W習對話。幼兒齊聲:“誰是火車頭?”教師:“小狗!”幼兒:“小狗小狗快開車!”小狗的扮演者:“汪汪,我來啦!”又如幼兒齊聲問:“誰是火車尾?”教師:“黃牛!”幼兒:“黃牛黃牛出發(fā)了!”黃牛的扮演者:“哞哞,我來啦!”……在這樣有韻律的“學說”中,幼兒覺得好玩,對情境游戲更感興趣,在之后的角色對話中更想說、愿意說。
四、區(qū)域游戲中為“學說”構建文明用語的提升空間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具有特殊意義。”區(qū)域活動作為幼兒園重要的教育活動形式,力求為幼兒創(chuàng)造最有意義、最真實的語言實踐環(huán)境,所以區(qū)域活動中的“學說”行為是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途徑。
例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家里來了一位客人,丁丁是“媽媽”,但是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知道該怎么辦,于是趕緊向開朗大方的麥兜“爸爸”求助:“有客人來了怎么辦呀?”麥兜“爸爸”趕緊說:“給客人倒杯水吧,請客人先坐一會兒,咱們馬上開飯了。”于是丁丁“媽媽”立刻從冰箱里拿出一罐飲料:“請喝點果汁吧,馬上開飯了。”客人說:“謝謝。”丁丁“媽媽”害羞地說:“不用謝!”接著便開始往桌上擺起餐盤。通過這樣的區(qū)域游戲,幼兒在實際交中加強了“學說”互動,在游戲的同時更學會了如何禮貌待人。
教小班幼兒“學說”是一種藝術,我們只有在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中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無數(shù)的奧妙,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對幼兒實施教育,使幼兒敢說話,愛說話,會說話,真正成為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建構者,真正發(fā)揮這種“學說”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