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王寅+張曉琳
【摘 要】 總結吳佩衡及其傳承人治療痹證的經驗。體現在重視辨證基礎上的分期分型施治,更加重視對扶陽學術思想的運用,尤其對附子在治療痹證的應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值得臨床借鑒應用。
【關鍵詞】 吳佩衡;扶陽思想;痹證
【中圖分類號】R255.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2-0075-01
吳佩衡(1888~1971)是著名的中醫學家,其臨床精辨寒熱,推重陽氣,擅用附子,崇尚經方,善用峻藥,為扶陽學術思想的應用留下了寶貴的臨床經驗。吳佩衡先生運用扶陽的學術思想治療外感、內傷雜病諸疾,具有其特色優勢,尤其是在風濕痹證的治療上,流派后人在吳氏基礎上也多有創新發展。
1 吳佩衡治療痹證經驗
在《吳佩衡醫案》中記載吳佩衡治療“風濕關節痹痛”驗案一則[1]89-90,一位三十余歲的女性患者,患風濕痹證,右手關節疼痛發麻,自覺骨間灼熱,但見寒生畏,病已十余日,曾服四逆湯加當歸、白術等無效,疼痛忽輕忽重,固著肩肘,痛甚不休。其用方:附片60g,干姜15g,桂枝24g,細辛5g,茯苓24g,甘草10g,一劑顯效,二劑霍然。
吳氏認為本病乃風寒濕邪雜合而致經脈阻遏,陽氣不足以運行通利關節,不通則痛。之前雖用四逆湯之干姜、附子來化散寒濕,但摻雜了當歸、白術等壅補滋膩,猶如閉門留寇,使邪氣難化。其后用藥中去掉了當歸、白術,加桂枝、細辛以散寒通經,茯苓以淡滲利濕,獲效明顯。吳氏對陽虛陰寒證的治療經驗較為豐富,其推崇“溫扶陽氣”的治療大法,認為扶陽驅寒,宜溫而不宜補,溫則氣血流通,補則寒濕易滯,所以在臨床用藥上采用四逆湯、白通湯等扶陽散寒之劑時,很少加用滋補藥品。
該驗案中附子用量較大,這是吳氏運用附子治病的一個特色。其在辨證準確,確屬陽虛陰盛的前提下,敢于大劑量應用附子,且注意配伍及煎煮,以避免附子毒性。關于附子與干姜的配伍,吳氏認為干姜溫氣,則上焦之陰寒散而外陽回矣,附子溫水,則下焦之陰寒散而內陽回矣。得甘草之和中,則姜附之力合,上下連成一氣,而旭日當空,表里之陰霾自散[1]117。
2 吳氏扶陽思想的傳承
吳佩衡先生的學術繼承人及再傳弟子們在其學術經驗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吳生元教授為吳佩衡的學術繼承人,在繼承家學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其認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機關鍵是腎虛寒凝,以溫陽散寒、活血化痰通絡為治療大法[2]?!秲冉洝氛J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凝滯,易傷陽氣,寒邪可使氣血凝滯而致瘀;或病久陽虛,陰寒內生,津液不化,聚濕成痰。因此,吳生元教授認為寒邪在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療應以散寒為先[2]。根據以上理論,其擬定桂枝附子湯為本病基本方(包括附子、桂枝、白芍、細辛、羌活、獨活、海桐皮、海風藤、淫羊藿、薏苡仁等)。吳洋等[3]運用加味桂枝附子湯(附片、桂枝、杭芍、防風、細辛、川芎、獨活、羌活、淮牛膝、海桐皮、海風藤、淫羊藿、薏苡仁、生姜、大棗、甘草)治療寒濕痹證220例,治療后臨床痊愈44例,占20%;顯效90例,占41%;有效66例,占30%;無效20例,占9%;總有效率為91%,服藥后患者無不良反應。吳生元教授認為附子有驅除風寒濕邪溫經通絡的效果,可用附子配伍羌活、獨活、懷牛膝、杜仲、細辛、蒼術、桂枝、苡仁、五加皮、防風等治療,有附子配伍驅散風濕之力較強,且又不致耗傷正氣[4]。
吳生元教授治療痹證的經驗[5]主要為:治療濕熱致痹,用竹葉石膏湯加減以清熱除濕;風寒濕痹,用黃芪防己湯加減以散寒除濕;內寒外熱證,采用吳佩衡經驗處方蠲痹沖劑;上熱下寒證,采用潛陽封髓丹治療;氣血失調者,采用補中桂枝湯加味治療。彭江云教授是吳生元教授的學術繼承人,她將補中桂枝湯應用于氣血不足型的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收到較好的臨床療效[6]。
吳生元教授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過程中,謹守病機,重視扶正培本,重視溫散寒濕,且重用附子,其重視溫扶陽氣,將附子做為溫陽散寒的要藥,如用桂枝附子湯、腎氣丸、補中益氣湯加附子等方劑。其附子劑量常用50~100克,并總結推廣高壓鍋煎煮附子的方法[7]。
3 小結
總之,吳佩衡先生及其傳承人治療痹證重視扶陽學術思想的應用,但仍是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及分期分型的辨證施治。正如吳生元教授所言:“藥為方用,方在法中,立法有理,應辨無窮?!痹谥委煴宰C的過程中,應重視正氣及扶陽學術思想的運用。
參考文獻
[1]吳佩衡.吳佩衡醫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89-90,117.
[2]吳生元.從腎虛寒凝辨治類風濕關節炎體會[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3,34(12):1-2.
[3]吳洋,彭江云.加味桂枝附子湯治療寒濕痹證22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0,7(2):61.
[4]吳生元.附子的藥理及臨床應用問題[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1978,3:24.
[5]彭江云,吳洋,吳生元.吳生元辨治痹證的經驗[J].安徽中醫臨床雜志,2000,12(1):10-11.
[6]李雁丹,覃基炬,彭江云.彭江云應用補中桂枝湯臨床驗案舉隅[J].湖南中醫雜志,2014,30(9):101-103.
[7]彭江云.吳生元教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經驗[C].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2010年學術會論文集,2010:390-392.
(收稿日期: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