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清+潘雨雄


【摘 要】 目的:觀察高齡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PCI)前應用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80例高齡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均行常規藥物治療,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于術前分別加用20mg、80mg阿托伐他汀治療。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心臟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PCI術后觀察組同期各指標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CI術前給予高齡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80mg強化治療可有效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PCI術;阿托伐他汀;冠心病;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2-0111-02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該病易并發糖尿病、高血壓病等疾病,行PCI術治療具有一定療效,但其易引發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心臟不良事件[1]。研究顯示,PCI術前給予患者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可對手術產生不同臨床療效[2-3]。為更好地對高齡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選擇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診治的80例高齡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診治的80例高齡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齡(65.3±2.9)歲,伴有高血糖13例,血脂異常9例,高血壓18例。對照組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齡(65.6±2.8)歲,伴有高血糖12例,血脂異常10例,高血壓18例。兩組性別、年齡及病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4]①所選患者均符合WHO心臟病命名的診斷標準;②院外心臟CTA或冠脈造影確診冠心病 ;③入院后心臟CTA確診 ;④有典型病史及肯定的心電圖和酶學檢查結果。
1.3 納入標準 ①患者年齡60~85歲之間;②心電圖有明顯的病理學改變,病情經診斷確診為冠心病;③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④患者患病時間在20年以內;⑤冠心病病情穩定不會有生命危險 ;⑥患者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⑦沒有相關藥物禁忌癥。
1.4 排除標準 ①合并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 ;②冠心病病情不穩定可能危急生命者 ;③冠心病患病時間在20年以上 ;④對他汀類藥物禁忌癥者 ;⑤近期應用免疫抑制劑者;⑥合并惡性腫瘤、急慢性感染、嚴重心力衰竭、肝腎功能不全者;⑦不愿加入本次研究者。
1.5 方法 均予兩組患者行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硝酸酯類、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等常規藥物治療,于入院后15~25min分別給予對照組、觀察組患者20mg、80mg阿托伐他汀(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50)用100ml溫開水送服,兩組患者均行PCI術治療。
患者接受PCI術后, 分別于術前、術后1d、3d經肘靜脈采集靜脈血4mL, 將血樣置于自凝管中, 經室溫靜置1h后立即通過離心機離心(3500r/min,5min), 取上清液使用免疫抑制法測定血漿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漿肌鈣蛋白(cTnI)及炎癥反應標志物C反應蛋白(CRP),用 ELISA法測定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MCP)-1和巨噬細胞遷移抑制因子(MIF)。追蹤其6個月內心血管急性事件如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心臟不良事件情況,并進行對比分析。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6.0 統計研究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2 結果
2.1 兩組PCI術后cTnI、CK-MB等指標比較 PCI術后觀察組同期各指標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3 討論
血栓形成、再狹窄易發生于介入治療后,其主要病理機制為炎性反應。經支架植入、皮球囊擴張等操作誘發血小板激活、聚集致血栓形成均導致炎癥反應。改善內皮功能、抗炎及調脂均為他汀類藥物主要功能,其可分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使動脈粥樣硬化受阻,他汀類藥物常聯合PCI術治療高齡冠心病患者[5-6]。
PCI術可致內膜損傷、心肌壞死、斑塊破裂,cTnI、CK-MB升高,活化內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等細胞分泌和釋放MCP-1、MIF等與局部炎癥反應的生成物,通過組織因子及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影響斑塊的穩定性,激發機體的急性炎癥反應,增強巨噬細胞對感染和組織損傷的反應能力,同時因缺血再灌注損傷作用影響機體內環境穩態[7-8]。李國研究結果顯示,阿托伐他汀藥物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調脂藥物,可抗氧化應激和擴張冠脈微血管,具有明顯的抗炎癥反應作用;抑制膽固醇合成,有效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濃度, 減少由微血栓造成的心肌壞死,短期高劑量阿托伐他汀對心肌及血管具有保護作用[9]。本次選擇80例高齡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PCI術后觀察組同期各指標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 (P<0.05)。結果表明,PCI術對心血管系統損傷、壞死,進而引起cTnI、CK-MB升高,促使細胞分泌和釋放MCP-1、MIF等炎癥因子,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術前予冠心病患者他汀類藥物治療,可起到內皮保護功能、抗心肌缺血、抗炎的作用、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情況,且強化劑量的阿托伐他汀比常規劑量更加明顯。但本臨床觀察存在一定局限性,病例分組后樣本數偏小,藥物治療時間較短,對療效及藥物安全性的研究需進一步研究,尚待大樣本病例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于PCI術前予高齡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強化治療可有效抑制的炎性反應發生,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盛建龍,王曉晨,許邦龍,等.負荷量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PCI術后預后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4,18(4):728-731.
[2]徐峰,徐海濤,楊學成,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前阿托伐他汀強化治療的心肌保護作用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34):8-11.
[3]王志建.復方丹參滴丸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脂和hs-CRP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3,20(10):414-416.
[4]王鳳蓮,吳利平.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對心電圖、血脂的影響[J].臨床研究與經驗2011,12(1):49-50.
[5]陳琿,蔡泓敏,馮端浩,等.CYP2C9 和CYP2C19基因多態性對藥物代謝的影響及個體化用藥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4,11(4):240-244.
[6]徐亮.楊慶坤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的近期療效評價[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6(5):123-146.
[7]鄧宏偉,劉偉波. 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13):2319-2340.
[8]李偉.阿托伐他汀對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38(15):20-48.
[9]李國.治術前強化他汀治療對高齡冠心病患者冠脈介入治療預后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13(10):23-24.
(收稿日期: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