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紅


【摘 要】 目的:觀察中醫熏洗聯合物理療法對膝痹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膝痹病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觀察組采用中醫熏洗聯合物理療法;對照組服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療效。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觀察組膝關節功能評價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熏洗聯合物理療法在治療膝痹病方面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膝痹病;中醫熏洗;物理療法
【中圖分類號】R684.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2-0097-02
膝痹病即西醫的膝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祖國醫學則認為其屬于“膝痛”、“痹證”、“骨痹”范圍,是一種伴有軟骨下骨質增生甚至骨破壞的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好發于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關節疼痛、晨僵、關節腫脹及關節活動障礙,尤其下蹲、上下樓時明顯,嚴重者可造成關節畸形,影響膝關節功能,從而對患者的日常起居和正常工作、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1]。目前臨床上一般采用中藥熱敷、或者內服和外洗的方法,西醫則以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對癥止痛為主,效果不甚理想。本研究對膝痹患者采取中藥熏蒸聯合物理療法,取得較好地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我科的膝痹病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齡45~65歲,平均年齡(49.9±6.3)歲,住院天數5~13d,平均(6±1.3)d。將這9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住院天數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以《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有關“骨痹”的診斷為主[2],西醫診斷依據《骨關節炎診治指南》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3]:①反復膝關節痛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且最近發生;②站立或負重位X線攝片示關節間隙變窄;③骨關節炎性滑液透明、黏性,1ml,白細胞<1800個;④年齡≥40歲;⑤晨僵≤3min;⑥骨擦感或骨擦音。中醫癥候表現:關節腫痛,在秋冬季或氣溫低時更明顯,溫度高時痛感稍可緩解,陰雨天氣感覺關節不屈伸不自如,味淡口干,畏冷手腳冰冷,腰酸目赤,四肢和頭感沉重,大便質粘,小便色白、量多,舌苔白。
1.3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治療前大約1個月之內沒有接受過任何治療,與此同時,在本次治療過程中,也不采取其它治療者;③知情同意并簽字為證。排除標準:①出現以下任意一種情況者:骨性強直、關節之間的間距減小、關節中間有骨橋形成;②骨折(突然發生、急性)、類風關、膝關節有感染或炎癥、關節腫塊(腫瘤)、關節結核、關節腔化膿者;③膝關節嚴重變形;④有懷孕及哺乳的婦女;⑤關節軟組織有化膿,可疑感染或有合并破潰者;⑥有精神病,或有嚴重心、腦、肺、腎及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系統的器質性疾病者;⑦中西藥藥物過敏史或可疑過敏者。
1.4 方法 觀察組:①中藥熏蒸方法:中藥方由透骨草15g,伸筋草15g,海桐皮12g,紅花6g,牛膝9g,莪術12g,五加皮10g,土茯苓12g等成分組成。用2000~2500ml涼白開水配中藥,放在一個盆中浸泡半小時,然后大火煎煮二十分鐘,最后將煮好的藥液倒入醫院自制的容器床,溫度維持在45~55℃(以患者耐受為主要標準),熏蒸大約持續25min。患者取舒適體位(可坐、躺或趴在熏蒸床上),露出膝蓋,至熏蒸結束前注意給患者保暖,防受涼。每日一次,共連續熏蒸2周。②物理療法:每天在中藥熏蒸法結束后采用激光療法,應用美國超激光疼痛治療儀(superlizer 5500)C探頭,80%輸出功率,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的強度連續輸出。治療部位為內、外膝眼,每天治療1次,每次30min,連續治療2周。此外,該組患者同時注意做到以下幾點患者:①操作前要先對患者進行評估,內容有: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輔助檢查結果、既往病情、家族史、藥物及食物過敏史、患者寒熱體質鑒定、熏蒸部位皮膚情況;②對患者詳細、認真講述中藥熏蒸的要求、目標、具體措施和需注意的問題,取得患者的配合;③注意嚴格控制熏蒸范圍、溫度及時間,避免燙傷;④觀察熏蒸部位皮膚情況,如果在操作過程中皮膚出現起紅點、感覺癢等可疑過敏情況應馬上停止操作,并向上級醫師匯報,盡快處理;⑤幫助患者整理衣服、清理床單,協助患者擺好舒適體位,并記錄具體過程和時間。整個護理過程做到個體化、人性化,護理人員需耐心、細心幫助患者,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舒適的就醫環境。對照組:該組患者采取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雙氯酚酸鈉緩釋片(由湖南華納大藥廠有限公司提供,規格:0.1g,批號:國藥準字H20067776)的方法,劑量1片/次,每日早晚餐后各一次,共兩次,每次均用溫水,把藥片整片送服,不要弄碎或咀嚼吞服。
1.5 觀察指標 評估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情況和臨床治療效果:①膝關節功能評價:參照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標準[4],共8個指標,包括痛感20分,不穩定20分,交叉10分,浮腫15分,爬樓梯15分,向下蹲5分,跛行10分,撐起來5分,滿分100分。②療效判定標準[5]: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制定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標準。顯效:疼痛消失,活動自如,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好轉:疼痛明顯減輕,活動稍受限,能維持正常生活及工作;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改善。有效率=(好轉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以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采用t檢驗,以平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前膝關節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膝痹病會影響患者生活及工作,傳統西藥治療胃腸道副作用大,患者依從性差。目前臨床上多采用物理療法,如光療緩解癥狀,療效尚可,但也存在治療不徹底,癥狀反復等問題。而中藥熏蒸療法已廣為人知,較為成熟,它是一種采用中藥煎湯,利用其熱氣在皮膚或患處進行熏蒸、擦洗的中醫療法,通過藥物有效成分以離子狀態滲入皮膚,直接作用于膝關節,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該法具有溫經散寒、祛濕止痛、活血化瘀、行氣通絡止痛的功效。此外,筆者還采取以物理光療方法為原理的神燈照射,通過物理光化學穿透力,深達皮層深部,以期實現局部中藥液體溫度的維持和滲透,達到一箭雙雕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在物理光療基礎上輔以中藥熏蒸,中藥熏蒸方中透骨草、伸筋草祛風舒筋通絡、祛風除濕;牛膝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紅花化瘀止痛、活血通絡消腫;土茯苓補脾益氣,緩急止痛。全方合用,借助中藥的藥用和物理光療的滲透熱力,通過表面皮層深入到肌體,促使血氣暢通、脈絡通暢、氣血不滯,其溫熱作用有利于中藥有效成分的吸收,藥到病除的效果[4]。
本研究在中藥熏蒸的基礎上結合物理療法不僅可提高療效,還彌補了二者各自單獨使用的不足。同時,物理療法的激光滲透作用直達病灶,可以使中藥透皮為人體所吸收,且整個過程操作簡單、方便、患者感到舒適、效果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申延清,劉鳳霞,曹紅,等.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表現及相關影響因素[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9):1643-1646.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48.
[3]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版)[J].中華骨科雜志,2007,27(10):793-796.
[4]李娟紅,周立霞,李桂英,等.臭氧聯合中藥治療中老年陽虛寒濕型膝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33(4):471-475.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48.
(收稿日期: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