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利 徐華 黃超 吳智輝 高媚
【摘 要】分析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微格教學培訓模式的現狀和問題,以Y高校為案例,對開展青年教師微格教學培訓的實踐活動進行研究。
【關鍵詞】醫科院校 青年教師 微格教學 培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C-0179-02
醫學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求,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醫藥衛生人才。因此,提高醫科院校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建立適應現代教學理念的醫學教師培訓體系,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醫學人才顯得非常有必要。
醫學院校的青年教師大多畢業于醫科院校,沒有受過專業的教師職業培養,微格教學培訓方法為醫學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提升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可以幫助青年教師從學科專家成長為教學專家。
一、微格教學簡述
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形成于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教育改革運動,是一種依托現代教育技術來培訓教師的教學方法。微格教學創始人之一,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德瓦埃.特.愛倫博士(W.Allen)等人在“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將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微小”的教學片段,利用攝錄像設備實錄受培訓者的教學行為并分析評價,使其在短期內掌握一定的教學技能,后來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門微格教學課程。W.Allen認為微格教學“是一個縮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學環境,它使準備成為或已經是教師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學技能和教學內容”。
微格教學培訓時,一般讓參加培訓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導師的理論指導下,對一小組學生進行10-15分鐘左右的“微格教學”,并當場將實況攝錄下來。然后在指導教師引導下,組織小組成員一起反復觀看錄制成的視聽材料,同時進行討論和評議,最后由導師進行小結。這樣依次讓所有學生輪流進行多次微格教學,使師范生或在職教師的教學技能、技巧有所提高,從而也提高了教師的整體素質。
20世紀70年代末,微格教學已逐步被一些國家作為培訓教師教學技能、技巧的一種有效方法而采用。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引進這種教學方法,1987—1990年,北京地區一些師范院校在與日本合作的“中日教育工程”中進一步開發了這一課程。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北京教育學院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開展了微格教學效果的對比實驗研究。最后的實驗結果表明,用微格教學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的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方法的效果。類似的實驗在國外和國內的一些學校都進行過,多數的結果都表明微格教學的培訓方法效果顯著。
二、微格教學培訓方法在Y高校的應用
(一)應用背景。Y高校是全國建校較早的22所地方醫學院校之一,經過80年的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學校逐步形成了注重基本要求加特色教育、注重研究和應用相結合、注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和以“全面發展,應用型見長”為人才培養特色,培養了大批科學素養與實踐能力、奉獻精神兼備的優秀人才。
學校近年來通過實施“人才引進計劃”等人才發展重大決策,人才隊伍整體素質逐步提升。目前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21.2%,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占專任教師68%,其中35歲以下專任教師76人。
經過多年建設,Y高校的師資隊伍結構日趨合理。但是一方面,Y高校很多青年教師都是來自醫學、工學、理學專業,沒有接受師范院校的專業教育和培訓;另一方面,青年教師的繼續教育偏重學科知識培訓,輕教學能力和教學技能培訓,所以很多基本的教學技能都有待提高。據學校教學督導組反映,部分青年教師上課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講課只能照著PPT讀課件,教學方法單調乏味,學生不感興趣,課堂氣氛沉悶,用語隨意、語速快、層次不明、講述難分主次等。作為醫學院校的老師,本身承擔著多重角色,他既是教學一線的工作者,又是臨床一線的工作者,也是科研一線的工作者,教學、醫療、科研壓力越來越大,不僅要保證教學質量,又要為社會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怎樣利用有效的時間讓Y高校的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專業化的老師的確還面臨著諸多問題。所以,積極探索Y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模式,建立適應現代教學理念的醫學教師培訓體系,對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內就微格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師范院校和體育院校,就醫學院校而言,微格教學還處在摸索階段。數據庫顯示,關于微格教學在衛生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臨床護理研究和預防醫學方面,針對一線醫學高校教師的培訓研究還是個空缺。Y高校青年教師多非師范院校畢業,入校后沒有系統的專業培訓,主要靠老師在自己教學過程摸索前進,這樣所需周期時間長,效果也不理想,將嚴重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結合以上研究:(l)Y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水平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2)對醫學教師的教學能力調查仍比較少,未見對醫學教師能力發展研究和實踐方面的研究。(3)研究出一套新的針對醫學院校的教師的可具體描述、可示范、可供青年教師訓練的技能模式很有必要。
(二)應用情況。針對調研、分析得出的結論,Y高校決定依托學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及教師發展中心,制定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策略,在教師發展科的統一規劃下結合實際建立微格教學的培訓模式。
1.微格教室配備。為了促進教師培訓,Y高校專門在教師發展科下配置兩間微格教室,相比于傳統微格教室,Y高校配置的微格教室支持基于網絡環境的微格教學系統。微格教室配備多媒體講臺、電腦、監控攝像機、電子白板、語音對講系統等,主控室配備監控顯示屏、監控服務器、數據備份服務器、流媒體點播服務器、語音對講系統等。
2.微格培訓管理系統配備。微格培訓管理系統包括監控系統、教室管理系統、視頻分類系統、網絡直播及點播系統、網絡評價系統及跟蹤學習系統。微格教學依賴反復多次反饋及校正操練,基于網絡環境的微格教學系統可以有效儲存、整理和查詢微格教學內容,并最大限度地實現其開放性和共享性。
3.基本微格教學形式。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利用錄播系統把每一位受培訓者的講課過程記錄下來,之后根據現場資料進行多次反復的小組討論及自評,進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受訓者的教學技能。培訓以理論學習配合微格教學實踐為主,每10個學時為一階段,一階段培訓結束后,由專家組對受訓者進行評定、反饋,結合評定結果制訂進一步培訓計劃,從而達到逐步提高的目標。
4.微格教學流程中的幾個關鍵環節。(1)培訓受訓者。微格教學是將教學內容分隔成若干個微小的教學片段,將教學技能細分,借助錄播系統和小組討論的形式,在嚴格控制時間和學習規模的情況下,重點培訓受訓者一到兩個專門的教學技能的教學培訓形式,在培訓前必須對受訓者進行微格教學的專門培訓。(2)課前準備工作。微格教學培訓前,應帶領受訓者清楚了解本次教學培訓內容所對應的教學技能是什么,以及該教學技能的作用及典型事例運用,明確此次培訓的訓練目標。(3)多次反饋及校正操練。評價反饋是微格教學中最重要環節。需要結合自我反饋、小組集體反饋及網絡評價系統進行多次反復反饋,并針對反饋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正操練,以利于受訓者進一步改進、提高。
三、微格教學應用實踐的反思
微格教學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可控的實驗系統,其將復雜的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技能進行科學分類,然后逐一對每類教學技能單項單獨進行訓練。在按規定的教學目標下進行有目的的教學實踐的同時,利用視聽技術手段進行實況記錄,隨后重播實況,使試教者和評議者都能更客觀地評價試教者的教學行為。微格教學中的一系列實踐活動可以使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得到具體的貫徹和應用。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對教學法課程的學習興趣,為此需要: (l)學習目的明確,重點突出。由于采用微型課堂的形式進行實踐教學,所用時間短,只集中訓練一兩個教學技能,有利于使受訓者明確學習目的,便于把精力集中放在重點上。(2)信息反饋直觀、形象、及時。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受訓者的行為進行記錄,能及時準確地獲取反饋信息,可大大提高訓練的效率。(3)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微格教學堅持以受訓者為主體、以指導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4)完善微格教學流程。微格教學的實施應包括學習相關知識、確定訓練目標、觀摩示范、分析與討論、編寫教案、角色扮演與微格實踐、評價反饋、修改教案等步驟。
總之,應根據醫學院校現有的青年教師隊伍特點,對教師教學能力進行分析,結合醫學院校的特殊性、老師的自身情況和外部環境,制定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策略,構建適合醫科院校實際的微格教學培訓體系,建立以提高教學技能為中心的微格教學培訓模式,從而逐步轉變青年教師理念,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建立適應現代教學理念的醫學教師培訓體系,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鵬,安玉潔.微格教學的多元化架構[J].電化教育研究,2005(9)
[2]汪振海,張東慧.微格教學法在教學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0(3)
[3]鞏小軍.應用微格教學法提高護理實踐教學質量[J].醫學信息學,2010(12)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微格教學在醫學院青年教師教學培訓中的應用研究”(2015JGB189)
【作者簡介】李英利(1975— ),男,壯族,廣西欽州人,工商管理碩士,桂林醫學院總會計師,廣西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正高級會計師,副教授,研究方向:醫院財務管理、投融資。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