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起步較晚,要求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必須科學籌劃、有序發展;一些關鍵軍事技術瓶頸有待突破,要求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必須集智攻關、突出重點;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術創新力較弱,要求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必須深化改革、鼓勵創新;新型作戰力量人才隊伍亟需加強,要求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必須超前培養、建強隊伍。
關鍵詞:軍隊;新型作戰力量;國防和軍事領域改革
中圖分類號:E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1]76吹響了加快我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號角,也使得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首要任務之一。在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等高新科技的蓬勃興起的當下,我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能否抓住機遇,挖掘潛能,克服短板,搶占先機,在未來戰爭中奪取戰斗力制高點,既關系到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全局,又影響和決定著軍隊的未來。
一、我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起步較晚,要求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必須科學籌劃、有序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適應信息化軍事發展趨勢,我軍提出建設信息化軍隊的口號。歷經十余年的發展,我軍在裝備方面已經有一定積累,但作戰力量總體上仍然屬于“國土防御型”“陸戰型”“近戰型”,我軍“兩個不相適應”的矛盾仍很突出,一些新型作戰力量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2]“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體規模偏小、力量偏弱。”[3]208特別是與一些軍事強國相比,我軍在新裝備、新技術上還存有一定的差距。總體而言,起步晚、實踐少,規模小、力量弱等差距不可回避。同時,由于我國長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防和軍事領域資金、人力投入仍然較為有限。近些年來,我國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大,但軍費占GDP比重平均只有1.33%,遠低于2.6%的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我國國防費相當于美國的24%,國民人均國防費約為美國的1/18、日本的1/4,軍人人均國防費是美國的14.34%,日本的35.78%。也就是說,在未來一段時期,投入到我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各類資源仍會相對不足,將“好鋼用到刀刃上”尤為重要。
因此,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必須科學籌劃、有序發展。要結合我國國情、軍情,把握世界軍事發展的趨勢和特點,科學判定新型作戰力量的發展方向;要著眼信息化條件下的戰場環境,重視海、空、天軍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作用發揮,加強海空天兵種的建設;要著眼建設現代軍事力量體系需求,縮減老舊裝備部隊,增加高新技術裝備部隊比重,特別是要重點發展關鍵領域的新型作戰力量;要加強對安全形勢的預判、對安全威脅的預測和對核心技術發展趨勢的預估,在科學評估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建設部分類型的新型作戰力量;要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切實解決好新型作戰力量建設需求與投入不足之間的矛盾,努力走出一條投入較少、效益較高、有中國特色的新型作戰力量發展道路;要堅持積極防御戰略方針,始終把積極防御作為我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出發點,大力發展防御性為主和攻防兼備的新型作戰力量。
二、一些關鍵軍事技術瓶頸有待突破,要求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必須集智攻關、突出重點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曾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壺茶碗,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4]329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國防工業在一片廢墟中,在廣大技術人員獨立自主、艱苦努力、不斷創新下,取得了很大成績,與軍事大國間的“技術差”正在逐步縮小。但由于我軍信息化建設底子薄,加上多年來西方軍事大國一直對我實行軍事技術封鎖,雖然在“兩彈一星”、軍事航天等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其他軍工項目與世界的先進水平還存有一定差距,特別是一些關鍵軍事技術影響制約著我軍新型作戰力量的快速發展。
因此,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必須集智攻關、突出重點。要適應世界范圍內人才培養、技術創新軍地兼容、軍民融合的發展趨勢,把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根植于國家經濟、教育、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大程度上利用好社會資源,實現體制協調、資源共享、效益雙贏,滿足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及運用對技術創新的急需;要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確立技術協同創新的大融合觀,擴大開放力度,積極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用好軍內外優質資源,擴展融合范圍,豐富融合形式,提高融合層次,完善融合機制,進一步健全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技術創新體系;要突出重點,發揮我軍優勢項目,努力打造新型作戰力拳頭部隊,以在未來戰爭中發揮“殺手锏”作用,弄瞎敵人的眼睛,搗毀敵方司令部,有效打擊甚至摧毀敵方指揮機構,贏得未來戰爭的主動權。
三、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術創新力較弱,要求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必須深化改革、鼓勵創新
目前,我軍一些主戰裝備已經基本實現信息化,而在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理論、國防與軍隊建設理論、戰爭與作戰理論等方向還比較落后。雖然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觀點、新體系,但仍落后于軍事技術發展和戰爭實踐的需要。更突出的問題在于:很多人往往愿意接受武器性能和軍事技術方面存在的客觀不足,卻看不到或不大愿意接受軍事理論創新方面存在的現實差距。一支強大的軍隊離不開科學的軍事理論指引。特別是對正處在軍事轉型和深化軍事領域改革的我軍來說,軍隊建設發展中的很多問題都需要從軍事理論的前瞻設計、科學論證和及時指導。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而言,重點建設哪些領域和方向,如何促進戰斗力生成,怎樣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發揮拳頭作用,如何完善指揮、訓練和保障體制,都亟待從理論上做出解答。
因此,我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必須深化改革、鼓勵創新。《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推進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優化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大大提高我軍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2016年3月,習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明確提出,“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戰斗力的加速器。攻克制約我軍建設和改革的突出矛盾,需要以創新的思路辦法攻堅破難。”[5]新型作戰力量建設要借助國防和軍事領域深化改革的東風,切實貫徹習主席軍事創新的指示精神,大力破除影響制約軍隊戰斗力發展的瓶頸和桎梏,把改革著力點放在走結構優化、質量提高、實力增強的內涵式發展上來。要按照優化布局、滾動發展的思路,進一步擴大新型作戰力量規模;要按照平戰一致、攻防兼備的原則,靈活確定編組方式,使內部結構配合緊密、運行高效,提高新型作戰力量運用的時效性和可靠性;要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和條令條例,確保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發展的規范化、制度化;要堅持在軍委總管統攬下,大力改進工作作風,打破各軍兵種各自為陣的傳統定勢,齊心協力地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要始終將創新作為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發展的靈魂,以創新為驅動力,從創新中不斷獲取生命力、提高戰斗力,發揮好我軍新型作戰力量部隊在作戰樣式轉型升級和軍事理論創新變革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努力實現由傳統的“線式接觸作戰”向“非線式、接觸與非接觸相結合的作戰”方式轉變,由傳統的以火力整體毀傷為主的“粗放式作戰”向“信息+火力”體系破擊精確作戰方式轉變,由立足陣地平面攻防向空地一體廣域奔襲的機動作戰方式轉變,由單一作戰樣式向集多樣式于一體的混合作戰方式轉變,由按區域遞進式程式化作戰向多區域同步不規則作戰方式轉變,由主要以抗擊硬摧毀防護向以既能抗擊硬打擊又能抗擊軟打擊的全維防護方式轉變。
四、新型作戰力量人才隊伍需要加強,要求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必須超前培養、建強隊伍
人才是興軍之本,也是我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關鍵。人是戰斗力中的能動因素,是武器裝備的使用者與操作者,也是各類軍事謀略和軍事行動的實踐者。現代戰爭既是武器裝備的比拼,更是知識技術、戰略戰術的較量。歸根到底,則是人才的競爭。新型作戰力量是新型技術、裝備和新型人才結合,技術構成復雜,知識密集程度高,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隊伍建設是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關鍵,必須“把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3]120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工程,投入更大精力,集中優勢資源,構建人才培養體系,推動人才隊伍建設整體水平有一個大的躍升。綜觀我軍現有軍事院校,培養新型作戰力量人才的單位數量較少、門類不全。若沒有高素質的人才,新型作戰能力建設就不可能快速推進;沒有高素質的人才,也就駕馭不了基于信息系統的新型作戰力量。
因此,我們必須注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的超前培養。所謂超前培養,是指以現實和未來新型作戰力量建設人才需求為牽引,以時間維度為主要參照系,以裝備、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等為輔助參照系,以打贏未來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為目標,超前謀劃、預先培育新型軍事人才的戰略工程。所謂建強隊伍,就是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加強新型作戰力量的人才隊伍建設。要著力增強新型作戰力量人才院校建設,建立健全和不斷優化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育課程;要以提高信息素養為核心,以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各類專業人才、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為重點,培養造就一批德才兼備、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隊伍;要采取院校超前培養、部隊預先儲備、及時組織改訓等辦法,走“院校訂單式”“裝備研制生產嵌入式”等培養新路子,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實行更為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立足自身培養人才的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引進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蔡仁照,夏一東,王志軍.校準戰略突破的發力點[EB/OL].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
172467/17192765.html,2012-02-23.
[3]習近平.習近平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
[4]毛澤東.毛澤東文選(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N].解放軍報,
2016-03-14.
作者簡介:周四清(1979-),男,解放軍理工大學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學。
(責任編輯: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