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些高校學生結束實習時,被要求按800元起征點、20%的稅率繳納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由此引發(fā)輿論對這一稅種征收標準36年未作調整的關注。
36年,國家經濟社會狀況、居民工資收入水平變化天翻地覆,勞務稅該怎么辦?
起征點不妨與物價聯動
葉偉(上海市政府公務員)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調整關涉民生民意。遺憾的是,現實中確有部分公共政策長期休眠,無視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明顯不合時宜但就是“我自巋然不動”。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和稅率長期沒有調整的原因其實顯而易見:雖然有理不在聲高,但與需要繳納工資個人所得稅的人數相比,以勞務報酬為主要來源的勞動者長期以來缺乏應有話語權。
然而形勢在不斷變化,當前,靈活就業(yè)已成為新的趨勢,以勞務報酬為主要來源的勞動者漸漸成為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媒體報道援引教育部數據說,每年實習生數量超過1000萬人次,除了少部分企業(yè)為實習生避稅外,大部分實習生都要承擔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曾公開表示,“對于沒有工資收入,只有一處勞務報酬所得項目且收入較低的人,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稅負偏重的問題”。
由此可見,稅制升級體現了現實需求,也已經具備社會共識,關鍵是要付諸行動。
除了上述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的問題,近年來被發(fā)現“沉睡不醒”的政策法規(guī),還有與其執(zhí)行同樣起征點、稅率的稿酬個人所得稅,還有已出臺35年不變的探親假政策,等等。
期待有關部門順應民意,主動清理和修改那些不合時宜的公共政策,與時俱進,跟上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形勢。
變化不妨始自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可否考慮將起征點指數化,與物價等相關因素聯動調整?
別讓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放大痛感
張西流(基層公務員,時事評論員)
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屬于個人所得稅的一種。個人所得稅本是為調整社會收入分配不公而開征。可目前個稅征收仍存在“逆向調節(jié)”的現象,工薪階層成了實際的納稅主體。以實習生等代表的靈活就業(yè)人員若成為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的主要征收對象,必然會進一步放大了“逆向調節(jié)”的痛感。
1980年至今,個稅法歷經6次修改,個稅起征點從800元增至3500元。但是,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800元的起征點、20%的稅率沿用至今,已36年未改。
1980年,全國平均工資為762元/年,800元的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對絕大多數人“高不可攀”。2015年,全國平均工資62029元/年,折合5170元/月,800元的起征點,對大多數靈活就業(yè)人員來說,可以輕易“突破”。
問題是,靈活就業(yè)人員,絕大多數是低收入者,讓他們長期為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埋單,有失公平。
如何分配社會財富,達到公平和效率的最佳平衡點?個稅調節(jié)上可以有所作為。“減稅為薪”是措施之一,即通過個稅改革,政府讓利于民、藏富于民,政府和勞動者分好“利益蛋糕”,政府得小頭,讓勞動者得大頭。
還應將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置于個稅改革中通盤可慮。一方面,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所得稅制度,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統一納入綜合范圍征稅,將養(yǎng)老、二孩、房貸利息等家庭負擔納入抵扣范圍。
此外應提高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使那些從事技術、藝術等工作的高收入靈活就業(yè)者,為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挑大梁;而大多數從事體力勞動的低收入靈活就業(yè)者,可以少交或不交稅。這也是消除貧富差距、維護社會公平的有效途徑。
不能與時俱進的政策法規(guī)亟需升級
劉梅(江蘇省某市稅務局公務員)
2002年,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業(yè)務問題的批復》將勤工儉學大學生納入個人所得稅征收對象之后,實習生也成為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大軍中的一員。
依法納稅,人人有責。但問題是,據某招聘平臺數據顯示,2015年該平臺1.8萬家企業(yè)發(fā)布了15萬個實習職位,薪酬平均為95-135元/天,合計1900-2700元/月。月薪兩千多元尚不足以負擔北上廣地區(qū)的食宿等基本需求,即便在二三線城市也只能維持生計。讓實習生們再拿出20%的薪酬用以納稅,是否有失公平?進一步說,鑒于大學生實習報酬低、勞動強度大的現實,能否考慮不把實習、勤工儉學勞動報酬所得納入征稅范圍?
事實上,36年未調整起征點的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并非唯一的“古董”。與夜班津貼有關的政策法規(guī)也沉睡了長達20年之久。在一些地方,職工連續(xù)工作12小時,僅能拿到4.4元夜班費。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我認為,讓諸如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職工夜班津貼等與社會嚴重脫節(jié)的“古董”政策規(guī)定與時代同行、與民意呼應、與改革銜接,才能彰顯法治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當務之急,是各級立法機關要承擔起應有的職責,不僅要彌補現有法律體系的漏洞,還要喚醒沉睡的法律法規(guī),讓其及時更新,蘊含時代溫度,煥發(fā)出青春和動力。稅務部門應盡快深入基層調研,廣集民智民意,對起征點和征收范圍進行修訂,形成共識和草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
體現公平,激活靈活就業(yè)一池春水
于鋒(某中央金融企業(yè)人力資源部經理)
用人單位該如何回報實習生的勞動?
此前,在實際操作中,有的企業(yè)以勞務報酬名義發(fā)放實習生等靈活就業(yè)人員工資,理由是實習生并未與本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有的企業(yè)則要求實習生提供發(fā)票,以報銷的形式替代工資。各有不同。但也確實說明,對于依然在讀的實習生而言,現有政策法規(guī)存在被誤用、不好用或者管不著的情況。
2016年4月發(fā)布的五部委《職業(yè)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guī)定》,提出“實習報酬不得低于同崗位試用工資80%標準”等要求,說明管理層開始加強保障實習生權益。但是仍要注意到,五部委規(guī)定并未對實習生收入稅提出要求。
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起征點36年如一日,沉睡不醒,這一方面違背以稅收調節(jié)社會財富分配的初衷,另一方面也傷害了靈活就業(yè)人員的積極性。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就業(yè)壓力持續(xù)增大,鼓勵勞動者靈活就業(yè)、大學生帶薪實習、畢業(yè)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既是政府應盡之責,也是減輕就業(yè)壓力的重要舉措。
稅收制度的改革滯后于國家鼓勵靈活就業(yè)的需求。當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法律級次較高,需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才能生效。但是這絕不能成為個稅法與時俱進、修改完善的“擋箭牌”。科學的勞動報酬個人所得稅征收方案,應該既能體現公平的征稅原意,也能激活靈活就業(yè)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