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竹穎
摘 要:溥儀是數千年帝制君主的最后代表,胡適則是新式學者的代表人物,兩人間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在1922年的春夏之交,兩個人在紫禁城中進行了兩次極為難得的會面,為史冊畫上了具有紀念性意義的一筆。筆者就對溥儀與胡適的見面過程進行了回顧,并分析了溥儀與胡適見面的背景條件,探究了溥儀與胡適見面的意義。
關鍵詞:溥儀;胡適;見面
[中圖分類號]:K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7--01
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胡適與末代皇帝溥儀間存在著巨大的距離,兩人間的關系應該是水火不容且針鋒相對的,然而就在1922年受溥儀的邀請,胡適前往紫禁城與溥儀會面,兩個人在愉快的氛圍中交談了近二十分鐘。一位是新人物代表,一位是舊文化代表,兩人間的交往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引起了軒然大波,而今天我們重新回顧那段歷史,探究溥儀與胡適見面是極具積極意義的。
1、溥儀與胡適見面過程回顧
溥儀與胡適的見面是在1922年,那時的北京電話還很少,整個城市的用戶號碼都可以記錄在一個電話簿上,當時的皇宮剛剛裝上電話,17歲的少年皇帝溥儀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于是他拿起電話按照電話本上的電話號碼進行撥打。當時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與胡適有來往,受其英文老師莊士敦的影響,溥儀曾經瀏覽過胡適的新詩集《嘗試集》,因此,在撥打電話時,溥儀與胡適取得了聯系。溥儀在后來的回憶錄中記載了當時與胡適電話交流的場景:“你是胡博士???好極了,你猜我是誰?”胡適對這個聲音感到非常陌生,問道:“您是誰啊?怎么我聽不出來呢?”“哈哈,甭猜啦,我說吧,我是宣統啊!”“宣統?是皇上?”“對啦,我是皇上。你說話我聽見了,我還不知道你是什么樣兒。你有空到宮里來,叫我瞅瞅吧。”這一天是1922年5月17日,溥儀本是約胡適于次日見面,但胡適為了做好準備,將日期定在了宮中休息日即5月30日拜訪溥儀。為了這次見面,胡適先去拜訪了莊士敦以了解溥儀的情況。莊士敦向胡適簡要介紹了溥儀的行為作風,胡適在了解后對溥儀獨行其是的行為作風非常的贊賞。
5月30日,胡適如約來到紫禁城,見面時,溥儀先起立,胡適則以鞠躬禮回應而后便坐在了已準備好的大方凳子上[1]。兩人在會談間談論了白話詩的寫法以及出洋留學等問題,同時溥儀還向胡適袒露了自己想要獨立卻又不能獨立的不安與苦惱,胡適對此非常的同情。兩人的談話持續了近二十分鐘后胡適告辭。
2、溥儀與胡適見面的風波
溥儀與胡適的見面雖是一次普通的會面,但是會面的雙方卻并不普通,一位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一位是舊體制下的帝王,兩人的身份懸殊,因此,兩人的會面也引起了當時社會各界的關注,很多的新聞報紙都將此次會面夸張化,以“胡適為帝王師”、“胡適要求免跪拜”等為標題吸引眼球,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風波。
1922年正是多事之秋,是新舊之爭的激烈時期,溥儀聘任洋人莊士敦作為老師已經引起了守舊派的不滿,現又私自召見新人物,而胡適作為新文化的代表人物拜訪舊體制的皇帝,一時間宮內宮外議論紛紛,給胡適帶來了許多的麻煩。面對輿論,胡適不得已專門寫了文章《宣統與胡適》刊登在《努力》周刊上,敘述了與溥儀的會面經過并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此事件才得以平息。在胡適與溥儀會面后的一段時間里,胡適極為掛念溥儀,希望溥儀可以過上獨立自主的生活,然而這一切的期許都在世事變化中變得遙不可及。
3、對溥儀與胡適見面交往的思考
胡適接受溥儀邀請的原因
綜觀溥儀與胡適的見面與交往過程,我們可以發現溥儀與胡適的見面與胡適的思想行為還是相近的。胡適與溥儀的交流更多的是想要通過自己影響更多的人,他之所以接受溥儀的邀請進宮會面,一方面是出于禮儀上的考慮,一方面也是出于對溥儀、對紫禁城的好奇。溥儀雖是一位退位的皇帝,但他畢竟身處于宮中曾作為皇帝,而紫禁城作為帝王的象征,常人無法輕易進入,溥儀的邀請正契合了胡適對紫禁城、對清宮的好奇之心,因此,胡適欣然接受了溥儀的邀請入宮會面。在日記中,胡適詳細記錄了與溥儀見面的過程并詳細描述了宮中景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胡適與溥儀的見面更多的是出于好奇。
4、結語
回顧溥儀與胡適見面與交往的整個過程,我們可以發現時論對胡適言行的不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又是準確的。胡適從青年留學時就立志做“國民導師”,希望在思想理論上有所建樹。具有紳士風格的胡適主張寬容,在遇到不平事時會打抱不平,能夠為弱者發言,同時他崇尚思想獨立自由。胡適與溥儀的見面交往符合中國傳統文化處事待人的原則,但在文革期間,胡適與溥儀的見面與交往也給胡適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對胡適產生了誤解,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胡適的問題再度被提起澄清,在一定程度上也評定了因兩次見面而引起的風波。
參考文獻:
[1]王晴飛. 胡適進宮與溥儀的公眾形象建構[J].北京社會科學,2014,12:54-59.
[2]林建剛. 溥儀事件中的胡適形象[J]. 社會科學論壇,2015,12:149-162.
[3]張文祿.胡適與梁啟超精神交流的紐帶[J].文史博覽(理論),2011年07期.
[4]王昆.再談“問題與主義”之爭[J].黑龍江史志;2011年11期.
[5]陳紅民.蔣介石與胡適的首次見面——《蔣介石日記》解讀之九[J].世紀,2011年04期.
[6]末代皇帝溥儀別樣心境別樣情懷別樣感受參觀井岡山[J].中國地名,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