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呼嘯山莊》是19世紀英國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說,也是探討情感世界的經典佳作。以往絕大數的研究多是用文學批評的相關理論來分析探究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之間的愛恨情仇及背后的成因。本文嘗試用一種新的角度,以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恨情仇為研究對象,探尋隱藏在該故事背后的“情感守恒定律”以及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內心世界,從而試圖歸還希斯克利夫一個普通的正常人的身份。
關鍵詞:《呼嘯山莊》;愛恨情仇;情感守恒定律
作者簡介:盧鳳花(1988.9-),女,漢族,山東省日照市人,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7--02
有“我們現代文學中的斯芬克斯”之稱的《呼嘯山莊》,是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留給我們的一部難以理解又極容易被誤解的作品。而對于有關希斯克利夫形象的研究,也多半認為希斯克利夫是一個殘忍的復仇惡魔,并用文學批評的相關理論來分析探究希斯克利夫扭曲的人格形象及這種扭曲的人格背后的成因。然而,本文卻嘗試從一種新的角度,即理性思維的角度來分析探究希斯克利夫感性的內心世界,從而試圖歸還希斯克利夫一個普通的正常人的身份。
一、情感的輸入
人很少會對素未相識的陌生人產生強烈的情感。情感是需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會產生的。希斯克利夫原來只是個漂泊的孤兒,居無定所,沒有固定的親人和朋友,并不會對某個人產生強烈的愛意或恨意。然而,隨著被老恩肖的收養進入到呼嘯山莊以后,一切都改變了。希斯克利夫曾經像白紙一樣的情感世界的色彩開始變得豐富且強烈起來。隨著老肖恩對他的收養,他有了一個固定的住處,有了老肖恩對他的照顧和愛護,盡管辛德雷對他懷有敵意并欺負他,但他卻有了他這一生中最寶貴的東西:凱瑟琳的陪伴。
盡管希斯克利夫剛來的時候,凱瑟琳對他“啐了一口”,但是沒過幾天便“跟他很親熱”。繼之,就簡直和他形影不離了。還是孩子的他們,心中根本不知道階級差異、財富和聲譽,對大自然的向往把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他們兩個都是野孩子,喜歡在曠野間自由的游蕩。他們骨子里的契合和對大自然的向往讓他們了解彼此甚至甚于了解自己。所以他們很快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凱瑟林喜歡與希斯克利夫站在一起:“她把她學到的東西教給希斯克利夫,同他一起在田間干活或游戲。”辛德雷把希斯克利夫鎖到閣樓里時,凱瑟林吃不下飯,眼淚奪眶而出。她順著屋脊從一個閣樓的天窗爬到另一個閣樓的天窗去安慰他……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與辛德雷的共同反抗中,在那狂風呼嘯的曠野荒原,在那野草叢生的石楠叢中,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之間萌發了真摯的愛情。他們的愛情既有本性契合的扎實的基礎,又有兩人共同成長起來的青梅竹馬的時間的洗禮。他們的愛是熱烈的甚至是瘋狂的,他們不是普通的愛人,而是靈魂的伴侶。“他們最大的樂趣就是兩人一塊兒一大早就奔跑到荒原上玩一整天,至于事后的懲罰無非是好笑的事兒罷了!……只要兩個人聚到一起,他們便立刻把什么都忘了……”他們作為對方的另一個自我而存在于生命的深層,一旦分離,自我便被驅逐,靈魂也將孤獨無依。
但是,在希斯克利夫的感情輸入過程中,不僅有老肖恩和凱瑟琳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等積極情感的輸入,也有來自于以辛德雷為代表的那個不平等社會的消極情感的輸入。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社會等級觀念森嚴,門第觀念嚴重,這都對青少年時期的希斯克利夫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而辛德雷更是覺得是希斯克里夫剝奪了他的父愛,從小就仇視和欺侮希斯克利夫,動輒侮辱打罵。老恩肖先生死后,辛德雷繼承了呼嘯山莊,他對希斯克利夫的虐待和侮辱更是變本加厲。他不僅剝奪了希斯克利夫受教育的權利,讓他淪為下人,更可怕的是他甚至不允許凱瑟琳繼續和希斯克利夫見面并千方百計要分開凱瑟琳和他之間的關系。曾經呼嘯山莊女管家奈麗這樣評價說道,“辛德雷對希斯克利夫的待遇足可以讓虔誠的信徒變成了地獄中的惡魔”。足以可見當時希斯克利夫的悲慘遭遇。
不僅是他在呼嘯山莊所受的待遇令人難以忍受,而且呼嘯山莊臨近的畫眉山莊里的人們也對他表現出了歧視與敵意,并用難聽的言辭來當面貶低他。這些外在的歧視,羞辱與壓迫在希斯克利夫的心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烙印般的創傷。盡管凱瑟琳對他真摯而熾熱的愛讓他把所有的屈辱隱忍了下來。但是,一旦那種刻骨銘心的愛情被從他的生命中抽離,曾經所受的屈辱和委屈將會如洪水般涌來,不可抗拒。
由此,我們看到,其實希斯克利夫的情感的輸入是不穩定的,是很脆弱的。他從小是個孤兒,凱瑟琳是他唯一的朋友兼戀人,他這輩子所有的愛幾乎都來自凱瑟琳一個人,沒有人能夠想象到這種愛到底會有多強烈。而一旦這種感情被從他的生活中全部抽離,沒有人可以想象接下來會發生多么可怕的事情。
二、情感的轉化和轉移
世間最殘忍的事也許不是得不到愛,而是得到徹底的愛以后又徹底的失去。如果沒有真正的愛過也許就不會真正地體會到恨。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之間的感情在凱瑟琳從畫眉山莊回來以后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畫眉山莊呆的那段時間是凱瑟琳第一次接觸呼嘯山莊以外的人。在那里,凱瑟琳被教導如何成為一個淑女,而她也漸漸習慣了貴族的生活。在凱瑟琳身上發生的最大的改變并不是舉止上的,而是觀念上的,階級差異的觀念開始在她的意識中生根。當她回到呼嘯山莊看到希斯克利夫后,她覺得他那么臟,并要他去洗干凈。凱瑟琳開始認為她應該嫁給一個與自己地位相當的有錢人,她也透露自己有點喜歡埃德加。
盡管希斯克利夫對凱瑟琳的一些變化感到不滿,但是由于他那么愛她,他還是盡力在改變自己。但是,當他聽到凱瑟琳說,“嫁給希斯克利夫就會降低我的身份”時,他內心的愛的世界徹底崩塌了。在這一刻,他內心的曾經無比強烈的愛被徹底轉化成似無底深淵的恨。并且,他帶著這種漫無邊際的恨絕望地離開了呼嘯山莊。
之后,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就徹底變成了恨的王國。對凱瑟琳的愛轉化成了可以吞噬世界的恨,再加之之前深埋在他心中的對辛德雷及那個不平等的社會的恨,希斯克利夫這個從小就缺乏關懷和愛的孤兒一下子沉浸到了漫無天日的仇恨中去了。人的感情都是需要發泄的,希斯克利夫也不另外。他把這種恨進而轉移到了包含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在內的所有人并對他們所有人進行了瘋狂地報復。
他首先采用誘導的辦法使得辛德雷身陷酗酒與賭博的漩渦,從而成功地讓辛德雷變得傾家蕩產,成為了呼嘯山莊的新主人。接下來為了報復埃德加,他選擇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作為犧牲品。他在成功地獲取了伊莎貝拉的芳心后與之私奔,但希斯克利夫并不愛伊莎貝拉,而僅僅把她作為一枚棋子,放在他與林頓之間,以繼續他偉大的復仇計劃。最后,伊莎貝拉不忍他的百般虐待,逃離了呼嘯山莊,結果客死他鄉。不僅如此,他還把惡魔爪牙伸向了無辜的下一代。他誘使辛德雷的兒子小哈里頓說粗話,罵他自己的父親,加深父子間的仇恨。而對于埃德加的女兒小凱瑟琳,希斯克利夫則更加殘忍。他不僅限制凱茜看望臨終的父親,而且在她試圖反抗時,對她的頭臉一陣暴雨似的狠打。他還強迫小凱瑟琳嫁給自己即將要死的兒子小林頓,最后成功地獲得了畫眉山莊。
每個人的外在行為都受自己內心想法和情感的支配。希斯克利夫也不例外。當他心中對這個世界滿懷恨意時,他瘋狂地報復了這個世界。沒有愛遏制的世界,恨被無限的放大和蔓延,對辛德雷和凱瑟琳的恨不僅被轉移到了他們這代人伊莎貝拉等人的身上,也被進一步轉移到了無辜的下一代身上。
三、情感的守恒
有很多論者認為希斯克利夫一生的悲劇歸根到底是源于當時的畸形社會污染的結果。但是,社會只是環境的一部分,只是外因。而希斯克利夫內心強烈的情感的轉化過程才是所有一切的內因和根本原因。無論在辛德雷的虐待下忍辱的生活還是后來的瘋狂的報復行為,都只不過是希斯克利夫內心愛或恨的外在表現形式罷了。
開始時,希斯克利夫心中擁有對老恩肖先生的感激和凱瑟琳的強烈的愛,所以盡管希斯克里夫受到了辛德雷的百般凌辱和虐待,但他并不感到孤獨沮喪,或有離開呼嘯山莊的想法。因為凱瑟琳始終和他一起,懂他愛他。只要和他愛的人在一起,一切不開心的經歷和所受到的虐待都不算什么,他可以和凱瑟琳分享自己的一切。但是隨著凱瑟琳的背叛,希斯克利夫強烈的愛徹底崩盤,那么之前他所忍受的屈辱一下子變得特別清晰且不可饒恕,而轉向毀滅性的恨,進而表現出一系列看似極致瘋狂的報復行為。但是當看到哈頓和小凱瑟琳這對表兄妹在經歷了陌生、蔑視、相熟到親密相愛的過程后,他在孩子們身上看到了自己和凱瑟琳的影子,他內心的愛被喚醒。所以他放棄了繼續對下一代進行報仇的想法。當他預感到他快要回到卡瑟琳(游魂)的身邊時,這虛無縹緲的愛的召喚使他一下子喪失了作惡的力量。這不是傳統道德意義上的棄邪歸正了;而是他那股洶涌的感情從恨又轉回到愛的外在表現。
在這整個過程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是守恒的。也就是說其實在很多的外在形式的外衣下,隱含著一條“情感守恒定律”。 所謂的“情感守恒定律”,是指情感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個體轉移到其他個體,而情感的總量保持不變,即情感是守恒的。希斯克利夫看似瘋狂的行為不過就是他內心洶涌澎湃的感情的外在表現罷了。
四、結論
愛的輸入點亮了希斯克利夫的整個人生。但愛的消失卻點燃了希斯克利夫恨的火把。且這個燃燒著的火焰進一步蔓延到了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中希斯克利夫這一代人和下一代無辜的人身上。在這些漫無邊際的火焰中,希斯克利夫既不是一個毫無人性的,殘忍至極的魔鬼,也不是一個為愛不顧一切的拜倫式英雄,他只是一個被自己內心的強烈情感所支配的普通人罷了。而在這種過程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是守恒的。
這其中蘊含的情感守恒定律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內心世界,對外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也具有重要意義。外語教學者應該引導學生建立積極的情緒,及時幫助學習者轉化消極情緒讓學習者保持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也幫助他們避免一些由情感宣泄不當引起的極端的事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 Yili: Yili Peoples Press, 2001.
[2]胡素情. 兩種生成觀:兼論《呼嘯山莊》中的女性歇斯底里[J]. 外國文學,2013,(4): 119-126.
[3]李丹. 荒野驕子的靈魂戲劇——評《呼嘯山莊》[J]. 前沿,2014,(9):186-187.
[4]宋波. 淺析《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厲夫的愛與恨[J]. 文學評論,2008,(1): 14-17.
[5]唐曉莉. 《呼嘯山莊》研究綜述[J].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8,(6): 35-37.
[6]王新建. 《呼嘯山莊》的情感解讀[J]. 語文建設,2015,(5): 69-70.
[7]尹曉東. 論《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厲夫扭曲性格的形成[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8,(1): 14-17.
[8]袁素華. 《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悲劇分析[J]. 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4): 55-58.
[9]張含. 《呼嘯山莊》中希斯科里夫的矛盾情感與人性扭曲[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4):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