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秋
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世界聞名,我們在語文課上也學習過《絲綢之路》這篇文章。但是,你知道嗎?絲綢之路的前身,其實是一條“玉石之路”,它將我國新疆和田一帶的優質玉石,源源不斷地送往我國中原地區以及西方國家。
玉以其溫潤凝膩的質感、純凈晶瑩的靈氣、堅密難折的韌性以及或艷麗或素雅的色彩,深受國人的喜愛和推崇。借由這條“玉石之路”,中國也成為享譽世界的“玉石之國”。
今天,我們在形容一個人既具有外在形象之美,又擁有內在氣質和修養時,仍然會用到“溫潤如玉”這個詞語。那么,玉到底是怎樣一種材質?為什么它會有這種溫潤的質地?快到文章中尋找答案吧!
玉的身份標識
中國的用玉歷史漫長而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北方紅山文化以及距今約4500年前的南方良渚文化遺存中,已各自出土了百余件精美的玉器。中國古代主要從外觀特征上對玉進行限定,比如,具備溫潤、細膩、致密、堅韌、潔凈等特征的美石即為玉。人們常常愛用玉來自比,以彰顯君子應具有的仁、義、智、勇、潔等高尚品格。
而今天,我們對玉的科學定義為:玉是自然界產出的美觀、耐久且稀少的,可以加工成工藝品的礦物集合體或非晶質體。即玉是達到寶石級應用的天然巖石或玻璃體,不包括單晶寶石(如鉆石、水晶)和那些形成與生命活動有關的有機寶石,如珍珠、琥珀。
按照現代科學的概念,玉的品種有很多,如軟玉、翡翠、蛇紋石玉、獨山玉、綠松石、青金石、孔雀石、瑪瑙等。其中,最受大家喜愛的,應屬軟玉和翡翠。
從石器時代走來
軟玉是中國傳統的名玉品種,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成為玉器制作的主流玉材。軟玉是以透閃石和陽起石為主要礦物的隱晶集合體,具有纖維交織結構,常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狀,有玻璃光澤或油脂光澤。軟玉追求微透明的溫潤凝膩感,因軟玉的顏色柔和、純正、均勻,且有白、灰白、黃、褐、綠、黑等多種顏色,人們曾用白如截脂、黃如蒸栗、青如苔蘚、綠如翠羽、黑如純漆來極盡贊美它們。
軟玉的極品應屬塊度較大、溫潤凝膩、無瑕無裂的羊脂白玉。全球多個國家有軟玉產出,如俄羅斯、韓國、加拿大、新西蘭等。我國更是有多處產地,如新疆“和田-于田-且末-若羌”一帶、遼寧岫巖、青海格爾木等地,其中,我國出產的品質最好的軟玉當屬和田玉。
后起之秀
翡翠的發現和應用歷史雖不及和田玉長,但一經問世,就迅速與和田玉比肩,深受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喜愛。多數翡翠以硬玉為主要組成礦物,也有部分翡翠的主要組成礦物不是硬玉,如油青種翡翠的主要礦物是綠輝石,而干青種翡翠的主要礦物是鈉鉻輝石。硬玉、綠輝石、鈉鉻輝石……這些都是輝石族的礦物,因此,翡翠也被稱為“輝石玉”。翡翠的色彩豐富,具有玻璃光澤,少數呈油脂光澤,常呈亞透明至不透明狀,具細粒柱狀結構或細晶至隱晶的纖維交織結構。我國不產翡翠,世界95%以上的商業翡翠來自緬甸北部克欽邦西部與實皆省毗鄰的帕敢一帶。
軟玉和硬玉有什么區別?
看過軟玉和翡翠的介紹,許多朋友一定要問了:專家口中的軟玉和硬玉,究竟有什么區別?需要指出的是,兩者的硬度差異其實微乎其微。那么,“傻傻分不清楚”的“玉石小白”如何去區分它們呢?
首先,從科學實驗的角度,由于軟玉和翡翠是組成礦物不同的兩種玉石,人們通過紅外光譜或X射線衍射分析,可以確定其礦物相,從而明確區分兩種玉石。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辨別呢?實際上,由于組成礦物以及結構的不同,兩者的密度、折射率的差異也比較明顯,通過簡單的密度或折射率測試,也可以對兩者進行有效區分。
此外,這兩者在顏色、光澤、透明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異,如軟玉多微透明,具油脂光澤,多見白、灰白、灰、暗綠色,且顏色較均勻;而翡翠常見半透明甚至亞透明,具玻璃光澤,多見鮮艷的綠色、白色,顏色常不均勻。有經驗的人通過外觀觀察,也可進行一定程度的區分。
玉為什么這么細膩?
玉深受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溫潤凝膩的質感,也有人干脆直接簡化,稱之為“玉感”。那么,要具備這樣的質感,首先,組成礦物的顆粒要細小,最好肉眼觀察無顆粒感,也就是地質上所稱的“隱晶質”,用數據說話,就是礦物粒徑小于0.02毫米。其次,顆粒結合要緊密,即無間隙地緊密接觸。此外,還需要盡可能均勻且純凈,雜質或裂紋無或極少。正因為這樣,玉就有了很好的細膩度。
與光的傳播有關
玉的溫潤感與光在其中的傳播有關。就軟玉來說,這種溫潤感主要取決于合適的透明度和油脂光澤。
讀者朋友們試想一下,假如過于透明,光線在玉中的傳播幾乎無損失,就不會顯出油脂光澤,只是看上去晶瑩剔透。而油脂光澤的出現,需要玉石的結構能對入射光產生漫反射。軟玉的典型結構為纖維交織結構,即其中的透閃石(或陽起石)呈纖維狀無定向地隨機交織在一起,這樣,入射光在顆粒之間的接觸界面上,就會產生折射和反射。正是因為玉石中無數這樣方向隨機的小界面,一方面阻礙了光線的順利透射,同時又產生了良好的漫反射,才使得玉石看上去如脂肪般柔和凝潤。
玉是如何形成的?
不同品種的玉石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成因,形成于不同的地質作用類型。以軟玉為例,軟玉的形成與變質作用有關,其前身有兩種巖石類型,一是鈣鎂碳酸鹽巖,如白云巖、白云質大理巖等,二是超基性巖,如橄欖巖等。在變質作用過程中,鈣鎂碳酸鹽巖的主要礦物,如白云石與含SiO2的熱液發生交代反應,可形成透閃石,即組成軟玉的主要礦物;而橄欖巖中的橄欖石在強烈自變質的過程中,經富含Ca、Si的熱液交代,可形成組成軟玉的透閃石或陽起石。
知 識 鏈 接
和田玉有哪些產出狀態?
和田玉按產出狀態分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和戈壁料四種類型。其中、山料是指原生礦脈開采出的玉料,也稱原生料,呈不規則塊狀、棱角分明,基本無風化色皮。山流水料、戈壁料和籽料都是經過了風化作用的次生料,風化作用會分解、破壞玉料中不致密、有瑕疵的部分,能夠保留下來的都是致密堅韌、少瑕無裂的部分,因此,這些次生料通常品質更好,尤其是籽料,往往品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