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脈通
從臨床、組織學及CT特點診斷尋常型間質性肺炎(UIP)
來源:醫脈通
尋常型間質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ueumonia,UIP)是與IPF(特發性間質纖維化)最相關的病變類型。IPF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纖維化病變,而且是最常見的特發性間質性肺炎,占所有病例的50~60%.雖然IPF占UIP患者的大多數,但UIP病變也可與藥物或粉塵暴露,慢性過敏性肺炎,膠原血管疾病,石棉暴露等相關。因此,在診斷UIP為特發性類型時,需首先排除上述基礎疾病為原因所致的UIP,并以臨床病理診斷為準。
大多數IPF患者在診斷時年齡都超過50歲。臨床癥狀通常是漸進性的,表現為漸進性氣促,干咳,呼吸困難。其中男性患者更常見。在吸煙者中又更為常見;因此,吸煙似乎是罹患IPF的一項危險因素。臨床過程逐漸惡化。不同于其他類型間質性肺炎,皮質類固醇治療IPF無效,因此該病預后更差。從確診時開始,該病的平均生存時間約為2.5~3.5年。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彌漫性間質纖維化導致的呼吸衰竭和肺心病。與之相比較,很多研究顯示繼發性UIP,如并發于膠原血管疾病患者,預后較特發性UIP患者更佳。
UIP的組織學特征表現為間質性炎癥,成纖維細胞灶,纖維化,及蜂窩改變等多種病變并存,在同一個活檢組織標本中,上述各種改變中又夾雜著正常肺組織。這種短暫的病變多樣性是UIP的特征,反映纖維化的不同階段,包括舊的和活動的病灶 。肺外周和基底部是受累最嚴重的區域。UIP主要是一種纖維化過程,因此可以呈現輕到中度的間質性炎癥改變,包括淋巴細胞,漿細胞,組織細胞及增生的2型肺泡壁細胞。
與其他間質性肺炎不同,特發性UIP常可依靠高分辨CT特征作為診斷基礎。如果影像學發現與臨床表現相符,則不需要活檢。當然,對UIP作出準確的組織學診斷依然需要肺活檢,尤其臨床表現和影像學征象都不典型時。活檢的取樣部位應多于一個肺葉,特別是因為同一肺內可能有不同亞型的間質性肺炎同時存在。如果活檢標本提示UIP與其他間質性肺炎如NSIP同時存在,則默認的病理診斷為UIP,因為其預后與UIP更相似 。
UIP的CT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纖維化肺區域與正常肺區域混雜。UIP的CT特征包括網格狀影,蜂窩肺,及牽拉性支氣管擴張,病變主要位于基底部及外周帶,伴有下肺容積減少 (圖1A 和 1B)。如特發性UIP患者為吸煙者,則肺容積減少相比于繼發于并存肺氣腫的患者,要比估計的輕。UIP另一個常見表現為肺纖維化導致的肺結構變形 。在大多數UIP患者,蜂窩肺是最突出的表現 (圖2A 和 2B)。蜂窩囊大小從2~20mm不等,并通常隨病程進展而緩慢增大。通常不存在實變和結節。


圖1:63歲男性,患特發性肺纖維化及進行性呼吸困難。診斷基于高分辨CT的典型表現及臨床評估,患者無其他基礎病或其他病因暴露能對影像及臨床表現作出解釋。俯臥位左肺中部 (A)及下肺 (B)平掃,顯示肺外周帶蜂窩狀改變,在下肺蜂窩更大,伴有牽拉性支氣管擴張及散在周圍網格狀陰影。蜂窩狀改變是本病例的突出表現,是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典型征象。


圖2:66歲男性,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患者,出現氣促加重及咳嗽,無其他臨床性基礎疾病。診斷由活檢證實,但病變分布不典型。俯臥位高分辨增強CT掃描:(A)中肺,(B)上肺。顯示大量蜂窩狀改變,以上肺為主,外周分布散在的網格狀影。病變分布不對稱,夾雜在正常肺中間。上肺有些蜂窩囊至少達到2cm,隨病程進展而增大。本例患者,蜂窩肺為主要表現,但分布在上肺并非IPF的典型表現。
磨玻璃影也是特發性UIP常見的CT表現,但它們分布局限,不像網格狀影分布那么廣泛。磨玻璃影常位于結構變形的區域內,代表微纖維化改變而非炎癥 (圖3)。有時,磨玻璃影所在的肺野內沒有纖維化征象,則可能代表潛在的可逆性炎癥。特發性纖維化患者中,產生磨玻璃影的其他原因包括蜂窩肺的囊充滿分泌物,氣腔被巨噬細胞填充,或感染或藥物反應等其他合并癥。
圖3:58歲男性,有特發性肺纖維化,出現氣促和咳嗽。俯臥位高分辨CT顯示左下肺外周有蜂窩狀改變,網格狀影,和支氣管擴張,其中伴磨玻璃影。 磨玻璃影常見于IPF患者到,通常位于肺結構變形區域內,代表纖維化改變,而非炎癥表現。該患者最后由活檢確診。

其他有UIP表現的實體性疾病包括膠原血管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硬皮病,慢性過敏性肺炎,及石棉暴露。在這些患者中,其UIP的CT表現與特發性UIP類似,因此,其他的影像學征象和病變分布的不同有助于鑒別診斷。例如,在硬皮病患者中可見食管擴張;胸膜反應和肺實質帶狀改變及胸膜下線狀影可見于石棉肺;空氣潴留伴有馬賽克征及磨玻璃影可見于慢性過敏性肺炎,并常累及中上肺。此外,蜂窩改變在慢性過敏性肺炎和石棉肺的表現沒有那么明顯。
一些合并癥可能加速UIP患者疾病惡化。特點是在1個月內急性呼吸困難加重,影像學上出現無法解釋的新發雙側肺部陰影。據報道這種惡化的發病率,在病程超過2年的患者中為9.6%,病程超過3年的患者為57%。死亡率范圍從53%到78%。高分辨CT的典型表現為出現磨玻璃影或實變,病變可以是彌漫性,或多發性,或以外周為主。這些患者最常見的組織學改變是在UIP的基礎上合并彌漫性肺泡損害,或不太常見的機化性肺炎,或彌漫性成纖維細胞灶性改變。彌漫性肺泡損害的存在導致預后更差。
某些UIP患者可合并肺癌。肺癌發生率約10%~15%,通常發生在下肺葉。
UIP患者常見縱隔淋巴結輕度腫大,通常累及一或二組淋巴結,短軸直徑小于15mm。隨著病變進展,縱隔淋巴結有增大的傾向,推測為慢性炎癥導致的反應性增生。這種改變是UIP病變發展的一部分,并見于無其他感染或惡性腫瘤的患者。

進入秋季后,餐桌上的大魚大肉增多。現在的孩子大多喜歡吃肉,而孩子的胃腸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如果一次吃太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積食、胃脹等問題。寶寶們如果一次進食魚肉太多,就會造成消化不良。
對孩子來說,好消化的食物應該作為首選,魚肉不可一次吃太多,油炸、煎炒的食物也應控制。專家建議,寶寶們的飲食宜清淡,可以多為他們做一些湯類食物。
孩子消化不良,一個重要誘因是孩子攝入太多零食和飲料。不論是飯前還是飯后吃,零食都容易讓孩子吃撐吃“雜”,因此要少吃或不吃。
成功的家長會花時間培養孩子吃飯的樂趣與興趣。專家建議,孩子的吃飯時間應該固定,盡量不讓孩子在就餐時間玩玩具、看電視或從事其他活動,追著給孩子喂飯也不值得提倡。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飯,家長可讓寶寶自己參與,捧飯碗、拿小勺,挑選自己愛吃的食物,這樣孩子既學會了吃飯,又培養了對吃飯的興趣。同時,家長營造一個愉快的吃飯氛圍也很重要,盡量不要在飯桌上斥責寶寶,以免影響孩子就餐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