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銳
作為一名農村金融機構領導干部,不忘初心,就是要帶領全省信合員工,堅持扎根“三農”,以農為本,支農助農,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為貴州脫貧攻堅助力,為貴州與全國實現同步小康作出貢獻。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八個字貫穿了黨的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連接起了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貫通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因此,這八個字是我們學習、領會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一條紅線、一把鑰匙。
作為一名農村金融機構領導干部,我認為不忘初心,就是要帶領全省信合員工,堅持扎根“三農”,以農為本,支農助農,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為貴州脫貧攻堅助力,為貴州與全國實現同步小康作出貢獻。
不忘初心:
我們為什么出發
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無論我們走到多么光輝的未來,都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縱觀農信社發展歷程,農信社因農而生,以農為本,為農而根深葉茂。上世紀50年代,農信社創立的任務就是幫助農民發展生產,解決生活的臨時困難,避免高利貸剝削。進入新世紀,農信社啟動新一輪改革前夕,朱镕基在江蘇考察時指出:“農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當前特別要重視和發揮農村信用社的重要作用,使農村信用社成為新形勢下農村金融的主力軍”“農村信用社貸款對象是農村、農業和農民”;2003年國務院15號文件也指出,農信社改革遵循的原則是“按照為三農服務的經營方向,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今天,無論是農信社,還是農商銀行,服務“三農”都是我們的經營宗旨。
六十多年來,我們一直走在支農的路上,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延伸金融服務觸角,目前全省農信社貸款余額3358.72億元,涉農貸款余額2581.11億元,占比76.85%,居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已創建756個信用鄉鎮、19個農村金融信用縣、1個農村金融信用市;在全省設立18466個“信合村村通”,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創新開辦“金融夜校”7萬余場次,培訓人數達344余萬人次;創新推出“特惠貸”產品,向68.2萬戶貧困戶發放貸款244億元,其中,累放“特惠貸”99億元,惠及30萬貧困戶……不忘初心,我們更快更好地把黨的普惠金融、富民惠農政策送到了農民身邊,落到了實處。
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根在農村、命在農業、情系農民”是我們的根本,“走千寨、進萬村、通信息、送資金”是我們的行動指南,我們走過的路,是一條與“三農”風雨同舟,同呼吸共命運之路;我們出發,是因為我們有一顆服務“三農”的拳拳赤子之心。
以農為本: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
歷史是奮斗者的坐標系。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在中國共產黨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披荊斬棘、跨越溝坎,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歷史貢獻,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95年的歷史向我們昭示:正是因為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有用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的領導,有先進政黨順應歷史潮流、勇擔歷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犧牲的實踐,中華民族才能徹底改變命運、煥發蓬勃生機。
而這些實踐,在農信社也一一體現。尤其2003年以來,貴州農信社在黨的領導下,沐浴著改革的春風,在深化改革的路上砥礪奮發,求索不懈,勵精圖治,闊步前行,實現了從突圍到崛起,從突破到跨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差到優的蛻變,由默默無聞的“草根”變成了引人注目的“大樹”。十三年來,貴州農信社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充分發揮黨在農信事業發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積極主動適應經濟金融新常態,著力實施“五動協同”,大力打造“五個金融”。各級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增強,全省農信社改革取得了跨越發展,成為我省地方經濟加快發展的助推器。截至2016年6月末,全省農信社資產總額6782.87億元,各項存款余額4721.13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358.72億元,發展速度高于全國農信系統、高于全省銀行業平均水平。存貸款市場份額連續8年位居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目前,已組建農商銀行37家,占法人機構的4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領先于西部省份。成功打造了“信用工程”“貴州農信村村通”“金融夜校”“農民工金融服務中心”“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等知名品牌,真正成為了貴州名副其實的金融主力軍。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黨把為“三農”服務確定為農信社的經營方向和宗旨,歷經時間沉淀,已證明這個決定經得起歷史檢驗,并取得了看得見的光輝成就。中國共產黨95年的發展歷程,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而貴州農信社在63年的實踐中,也在黨的光輝領導下奏響了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華麗樂章。
蹄疾步穩:
在支農助農的路上勇往直前
不忘初心,不等于停滯不前。繼續前行,方得始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我們要在支農助農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才能鑄就新的輝煌,走出一條更加寬廣的道路。
走好黨建引領之路。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強調,全黨必須始終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各級黨委要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不斷抓出新的成效。因此,我們要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持續推進貴州農信黨的建設。圍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刻領會精髓要義,準確把握核心要求,著力深化思想政治建設。努力發揮好黨建在推動改革、助推“三農”發展方面的政治引領作用,堅持“黨建引領”方略,把抓黨建與抓改革發展深度融合,既要用抓黨建帶動來引領業務發展,促進助農增收,又要用改革發展成果來印證黨建成效。
走好金融精準扶貧之路。到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作為支持“三農”發展的金融主力軍,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著力實施“三做實一保障”工程,將“產業引領、新型主體帶動、小額信貸助推”作為金融扶貧工作的著力點,重點完善金融扶貧項目與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利益聯結機制,深化打造全省脫貧攻堅的“金融樣板”。要在“五個精準發力”,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即在“黨建+農信+”上精準發力、在深化農村信用工程上精準發力、在全面實施“特惠貸”上精準發力、在創新支持農村“三變”改革和“三社”融合上精準發力、在全面實施普惠金融上精準發力。
走好發展創新之路。改革創新是解決前進中突出問題的治本之策,是激發改革發展活力的關鍵一招。我們要深入挖掘新的金融需求,立足縣域和社區,發揮信貸資源優勢,全面對接職業教育、醫療衛生、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生態經濟、易地扶貧搬遷等扶貧項目,大力支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四個輪子”一起轉,助推我省產業結構調高、調優、調輕。積極整合資金優先支持“三變”改革,盡快研發推廣“三變”改革配套的金融服務產品,大力扶持承接企業以及上下游關聯企業發展,為農業產業鏈提供優先優惠優質的金融服務。加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社“三社”融合力度,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社的契合度,充分發揮“三社”優勢,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領域。
走好綠色金融發展之路。大力支持以“五張名片”為代表的貴州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抓住機遇,重點支持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促進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集成、產業集群、要素集約,支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支持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和健康養老、休閑娛樂等生活服務業的發展,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態,變生態優勢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一如既往,做到“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作者系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 責任編輯/周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