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交匯已走到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人類危機呼喚人本主義在否定之否定意義上的繼承和發揚,呼喚一場新的文明復興。
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復雜、最微妙的雙邊關系之一,它的走向對世界的前途和命運有很大影響。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6日發表的題為《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而不懈努力》的講話,言簡意賅,擲地有聲。其中,有“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大氣胸襟,“海納百川容乃大”的寬廣氣度,“清風拂崗任他強”的平和心態,“大智若愚得天助”的睿智風度。
大國自有大氣象。這也是中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大國,必然快速發展、持續發展、和平發展的一個內生邏輯和重要理由。
大氣象,就要心系天下。大國的大氣象,來自對人類前途命運和時代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
進入新世紀以來,兩大全球性現象影響越來越廣泛和突出。一是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全球性危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二是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信息革命等深入發展,正引起國際格局的深刻調整,引發世界各國的復雜反應。世界在經歷時代性變革,人類何去何從?中國敏銳地看到世界越來越成為休戚相關、安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一個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特征的新文明正在母腹中躁動。習近平在一系列國際場合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強調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五個方面,形成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
大氣象,就要善解難題。大國的大氣象,來自對中美兩個大國關系戰略走向的準確把握,以及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堅定不移。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發展的要持續發展,發達的想繼續發達。都要“發”,是真的;都要“和”,也是必須的。如果中美雙方不能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世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無疑就是空談。
習近平強調,現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推進,各國利益緊密相連。零和博弈、沖突對抗早已不合時宜,同舟共濟、合作共贏成為時代要求。中美要防止浮云遮眼,避免戰略誤判,通過經常性溝通,積累戰略互信。要積極拓展兩國互利合作,秉持共贏理念,不斷提高合作水平。中美雙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雙方要努力解決或以務實和建設性的態度管控分歧。只要雙方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則,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中美兩國關系就能避免受到大的干擾。
大國自有大氣象。大氣象,就能有大作為——催生世界文明新氣象,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同一個地球,同樣的經歷、危機和挑戰,同樣的愿景——和平、發展、合作,共建、共享、共贏,人類必須走到一起。近代以來,將人與自然對立、使人類社會分裂和對抗的觀念主導世界數百年。這是當前一系列全球性危機的深刻根源,也是當前加強國際合作、化解全球性危機最大的思想文化障礙。
全球性危機揭示了舊文明的不可持續性;反思舊文明的弊端,摒棄過時的舊思維舊觀念,建設催生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成長的新文明,是當今世界思想文化建設頭等緊迫的歷史使命。
人類文明的交匯已走到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人類危機呼喚人本主義在否定之否定意義上的繼承和發揚,呼喚一場新的文明復興。它要繼續人的解放,但要把過度膨脹的人改變成和諧的人。它要繼續促進發展,但要實現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它要保障人類的安全,但應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
新的文明復興,必然要落實到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時代的共同要求,人類的共同關切。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因應著這個時代的要求。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避免人類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這種“獨特思維方法”,就是天人合一,允執厥中,仁者愛人,以和為貴,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和而不同,眾緣和合。其核心是“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這樣“斯為美”的文化,也能在今天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美美與共,催生和而不同、合作共贏的世界文明新氣象。(責任編輯/姚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