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旭
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的臨床治療及有效性探究
●嚴旭
目的:分析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的有效治療方式例,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40例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病人,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微創清除血腫組組和開顱血腫清除組,每組20例,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性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微創清除血腫組20例患者臨床治療有效性、并發癥發生率與開顱血腫清除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給予積極的微創血腫清除治療,對提升救治有效性具有積極意義,臨床應用推廣價值顯著。
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治療方案;臨床效果
腦外傷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造成的損傷。伴隨社會活動多元化發展,高能量創傷的發生比例不斷增加,腦外傷就是高能量創傷的常見類型之一,包括顱骨損傷、顱內血腫、腦挫裂傷等[1]。腦外傷的發生可導致硬膜外血腫的出現,其中顱骨損傷與硬膜外血腫形成關系密切。顱骨與硬腦膜分離,使部分小血管受損,也是導致硬膜外血腫形成的因素之一[2]。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的發生,對患者生命構成嚴重威脅,及時有效的進行血腫清除是改善病人預后的關鍵。為了探討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的有效治療方式,給予40例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病人不同治療方案,現將相關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40例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病人,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微創清除血腫組和開顱血腫清除組,每組各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的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對診療措施知情同意,入選患者腦外傷硬膜外血腫均經CT檢查證實。微創清除血腫組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22-68歲,中位年齡(45.7±2.1)歲,其中車禍傷7例,高處墜落傷5例,打擊傷5例,其他3例;入院時清醒狀態7例,朦朧狀態7例,昏迷狀態6例。開顱血腫清除組2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齡25-69歲,中位年齡(43.9±2.6)歲,其中車禍傷5例,高處墜落傷7例,打擊傷3例,其他5例;入院時清醒狀態10例,朦朧狀態5例,昏迷狀態5例。排除合并其他內科惡性腫瘤病例、合并嚴重感染病例、合并語言障礙或精神障礙病例、無監護人無家屬病例。兩組患者在上述材料的對比上無顯著差異,p>0.05。
(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內科保守治療,按照病人病情給予對癥治療,同時給予病人持續性顱內壓監護,根據病人生命體征變化對診療方案及時進行調整。微創血腫清除組20例患者給予微創硬膜外血腫清除術,術前明確病人血腫位置,行局部麻醉,依據CT檢查結果應用一次性顱內血腫穿刺針精確定位血腫位置,標靶中心為血腫部位,于顱骨處垂直進針,慢慢進入血腫腔室,通過側孔引流血腫液,血腫沖洗液沖洗固態血腫,直至沖洗液清亮,血腫液注射入血腫部位,溶解固態血腫,實施開放引流,術后沖洗血腫腔,3-4次/d。
開顱血腫清除組20例患者術前明確病人血腫位置,行氣管插管全麻,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宜切口,嚴格限定切口寬度,以保障患者頭皮正常血運。骨瓣或皮瓣方式開顱,切除血腫后,腦壓板處理血腫,吸引器吸出,如患者出血嚴重則行電凝止血處理。懸吊硬腦膜,消滅死腔,出血時可用海綿止血。手術結束前置入引流管,復位患者骨瓣,縫合切口,如患者合并腦疝形成則行去除骨瓣操作。
(3)觀察指標。應用GCS評分對患者臨床搶救情況進行評價,包括痊愈、輕殘、中殘、重殘、植物、死亡,其中痊愈、輕殘、中殘計入臨床搶救有效率的計算[3]。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4)統計學處理。本組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治療有效率
微創血腫清除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0.0%,死亡率為5.0%,開顱血腫清除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70.0%,死亡率為10.0%,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與死亡率對比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表1 微創血腫清除組和開顱血腫清除組的治療情況對照
2.2 不良反應
微創血腫清除組20例患者術后發生感染1例,未見呼吸障礙和膿腫并發癥的發生,并發癥發生率為5.0%;開顱血腫清除組術后發生感染3例,發生呼吸障礙1例,未見膿腫并發癥發生,并發癥發生率為20.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明顯,p<0.05。
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腦外傷發生后應及時對患者的神經癥狀進行準確判斷。臨床研究表明對CT檢查幕上血腫>30m L,幕下血腫>10m L或伴隨意識不清、昏迷患者應及時給予手術治療。硬膜外血腫清除術能夠緩解患者顱內高壓,對血管受阻情況進行干預,還能夠減少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患者的傷殘率和死亡率,提高臨床搶救水平,并且在患者預后中發揮重要作用。
腦外傷硬膜外血腫臨床治療的關鍵在于早期診斷和積極迅速的治療,開顱血腫清除術是硬膜外血腫沿用已久的治療方法,包括骨窗開顱術、骨瓣開顱術,其優勢在于可以徹底清除血腫、充分止血,必要情況下還可以進行硬膜下探查。但是開顱血腫清除術對患者創傷較大、治療費用高、患者實施全麻對循環功能影響較大,術前準備時間長易延誤患者治療時機,術后感染發生率較高。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迅速發展,微創血腫清除術越來越受到臨床關注。微創血腫清除術是一種精細的手術方法,該術式的應用能夠降低患者顱內壓、解除患者顱內血管受阻情況,顯著降低血腫的危險性,且對患者創傷時間小、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即可,術前準備時間短,為特急性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患者的進一步治療贏得時間,手術操作簡單易行,一般在15-40m in時間內完成,能夠及時清除血腫部位,促進患者康復。
本組研究中,微創血腫清除組2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0.0%,顯著高于開顱血腫清除組(70..0%);微創血腫清除組死亡率為5.0%,明顯低于高于開顱血腫清除組(10.0%);微創血腫清除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0%,顯著低于開顱血腫清除組(20.0%)。
綜上所述,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的臨床治療,應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為原則,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手段,為患者爭取治療時間,使其在最佳時機接受治療。微創血腫清除術的應用可使患者預后獲得明顯改善,降低患者死亡率,保障患者安全。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患者硬膜外血腫情況,治療后及時復查CT,確定良好治療措施,以免延誤病情,對預后產生消極影響。
。(作者單位:江蘇盛澤醫院)
[1] 腦外傷非手術治療進展研究[J]. 馮澤全.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04(01):120-123.
[2] 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對輕中度腦外傷臨床療效影響[J]. 劉平,丁忠陽. 山西醫藥雜志. 2017,07(02):198-201.
[3] 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減壓術后對側進展性硬腦膜外血腫的早期診治[J]. 徐立,唐超,陳磊,曹鋮,丁圣豪,高國一,包映暉,潘耀華,梁玉敏,江基堯.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2,11(06):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