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蘭
0.2%絡合碘在新生兒紅臀護理中的療效觀察
●郝俊蘭
目的:就0.2%絡合碘在新生兒紅臀護理中的療效進行觀察。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100例紅臀新生兒,全部患兒在無菌操作環境下行新生兒常規護理,基于隨機數字法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甘油制劑,觀察組采用濃度為0.2% 的絡合碘作為消毒劑。結果:觀察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84.00%,觀察組患兒的護理效果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兩組患兒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0.2%絡合碘在新生兒紅臀護理中的臨床療效較佳,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絡合碘;新生兒;紅臀;護理干預
新生兒由于還沒有發育成熟,嚴重缺乏抗細菌定植能力,較易出現紅臀現象,務必要在護理基礎上加以相應措施,如采用甘油制劑等,但甘油制劑的效果并不等。臨床實踐證明:0.2%絡合碘在新生兒紅臀護理中的臨床療效較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發生的100例紅臀新生兒,男62例,女38例,出生體重>250g,均為足月兒,平均日齡(17.21±7.85 ) d,最大日齡28 d,最小日齡1日。其中,20例為重度紅臀,80例為中度紅臀。基于隨機數字法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是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平均日齡(17.00±6.98 ) d,最大日齡26 d,最小日齡1日,10例為重度紅臀,40例為中度紅臀;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平均日齡( 17.56±7.54 ) d,最大日齡28 d,最小日齡3日,10例為重度紅臀,40例為中度紅臀。兩組的年齡、病情程度等均不存在著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全部患兒在無菌操作環境下行新生兒常規護理,包括營造優質護理的住院環境、基本護理措施、對癥護理等,對照組采用甘油制劑,觀察組采用濃度為0.2% 的絡合碘。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第3日,查看各自的臨床療效。
1.4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患兒病損處皮膚不再出現滲出、糜爛的現象,全部恢復到正常狀態;顯效:患兒病損處皮膚有一半以上不再出現滲出、糜爛的現象;有效:患兒病損處皮膚的滲出、糜爛明顯減輕,有25%以上病損皮膚愈合;無效:患兒病損處皮膚沒有得到好轉,甚至還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100.00%,其中,痊愈15例,顯效23例,有效2例,無效0例;對照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84.00%,其中,痊愈7例,顯效26例,有效8例,無效9例。觀察組患兒的護理效果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兩組患兒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兒護理效果比較 (%)
新生兒紅臀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皮膚損害性疾病,也被稱為“尿布皮炎”、或“尿布疹”。臨床上多認為糞便刺激、酸性尿液、不及時更換尿布等原因而導致出現新生兒紅臀。新生兒紅臀還與護理不當、新生兒抵抗力差、皮膚嬌嫩等因素有關。據統計,大概有14.1%的新生兒會出現紅臀現象,臨床表現為:有邊緣清楚的紅斑出現在新生兒尿布與皮膚相互接觸之處,甚至還會出現糜爛、水皰、丘疹等現象。紅臀新生兒一旦合并感染,那么就較易得以治愈,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全身性感染的現象,這樣一來,既會給新生兒帶來較多的痛苦,也會導致出現醫患糾紛。
絡合碘是一種典型的不穩定化合物,由表面活性劑與碘結合而成的;碘在表面活性劑的影響下能夠有更加穩定的性質,能夠有更大的水溶解度,也不會在皮膚表面沉淀。因此,在對紅臀新生兒進行消毒的過程中,既不需脫碘,也不會對新生兒皮膚造成過大的腐蝕及刺激作用。與此同時,碘能夠殺滅多種微生物(如芽孢、孢子、真菌等),還能夠在患兒病損處皮膚形成極薄的殺菌膜,這樣有利于確保該處始終保持在清潔、干爽的狀態,有利于促進病損處皮膚快速恢復到正常狀態,還可達到消炎消腫的效果。而甘油制劑為油劑,透氣性較差,若與糞便混合在一起,較易出現毛孔堵塞,較易導致新生兒出現紅疹現象,且每次在新生兒便后都需要局部按摩1分鐘,給醫護人員會帶來較多的不便。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84.00%,觀察組患兒的護理效果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兩組患兒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之,0.2%絡合碘在新生兒紅臀護理中的臨床療效較佳,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第三醫院產科)
[1]馮麗琪,李小薇,江瑜茵,等.新生兒紅臀不同治療方法效果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4,7(13):154-158.
[2]章慧燕,高錦華,賈志偉. 輻射保暖臺在新生兒紅臀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醫學工程. 2011,16(06):109-114.
[3]潘紅波,黃紅英,徐凌燕,等.不同濃度碘伏對新生兒臍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6(01) : 91.
[4]劉玉華.康臍寶與傳統新生兒臍部護理在新生兒臍部護理的應用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12. 39 (14):32-34.
[5]馬艷,張歡,李芳,等.新生兒臍部感染細菌定植的臨床分析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2(08) : 2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