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梅
飲食控制對妊娠糖尿病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
●陳建梅
目的:探討飲食控制方法在妊娠糖尿病疾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所在醫院收治的68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據其護理方法進行分組,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模式進行疾病干預,觀察組患者采取積極的飲食控制,比較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2組患者均未出現母嬰近期和遠期并發癥,對照組7例患者出現羊水過多現象,觀察組無此現象,2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餐前30m in血糖達標率、餐后2h血糖達標率、零點血糖達標率分別為94.29%、94.12%、94.12%,對照組上述指標分別為32.35%、50.0%、38.24%,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妊娠糖尿病孕患者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少母嬰近遠期并發癥,對保證母嬰安全具有促進作用。
飲食控制;妊娠糖尿病;產前保健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的合并癥狀,對孕產婦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響。權威文獻報道表明,在我國,妊娠糖尿病發病率在1-5%之間,制約產婦分娩結局,因此要得到臨床的普遍重視[1]。對于糖尿病合并癥,在合理藥物控制的基礎上,為患者制定良好的飲食控制計劃,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本研究選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68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詳細說明,探討飲食控制的療效,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所在醫院收治的68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將其作為主要觀察對象,患者年齡24-38歲,孕周38-42周。根據護理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患者。其中,觀察組平均年齡(38.54±2.41)歲,平均孕周為(49.63±5.24)周。初產婦23例,經產婦11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8.56±2.48)歲,平均孕周為(49.02±5.13)周。初產婦24例,經產婦10例。2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等方面無顯著的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急性并發癥;(2)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3)心肺功能較差者;(4)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5)近期感染者;(6)精神疾病及無法定監護人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護理模式執行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實際病情, 給予對癥護理。同時,嚴格執行醫囑等相關規定,保證患者護理工作的安全性。觀察組患者接受嚴格的飲食控制,具體方法詳見下文:
(1)飲食控制原則:為充分配合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護理人員要講解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從而使患者和家屬了解疾病的危害性。同時,告知患者飲食看控制的主要原則:規范飲食、明確忌食(辛辣、油膩、葷腥)食物,清淡為主,配合低脂、低膽固醇、高鈣、高膳食纖維飲食。
(2)飲食控制方法:根據患者懷孕時間、體質量、血糖水平,制定每天總熱量攝入量。通常情況下總熱量(J)=30~40g★[身高(cm)-105],而糖、脂肪和蛋白質所含總熱量比例分別為50-0%、30-5%、15-0%。告知孕婦科學合理安排進餐次數,遵循“少量多餐”原則。
(3)健康知識宣教:根據患者自身的飲食結構,及時對方案進行調整,使其滿足患者治療所需。對患者開展針對性較強的健康宣教,指導患者開展血糖自我監控、檢查,并在此過程中做好充分記錄,定時交給臨床醫師,以此為根據做好全方位管理工作,促進患者良好預后。
1.4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近遠期并發癥及羊水情況,同時比較2組30m in血糖達標率、餐后2h血糖達標率、零點血糖達標率,并做好詳細記錄、統計和分析。
1.5 數據統計
文中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資料采用卡方(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 表示,資料采用t值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均未出現母嬰近期和遠期并發癥,對照組7例(20.59%)患者出現羊水過多現象,觀察組無此現象,2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餐前30m in血糖達標、餐后2h血糖達標、零點血糖達標例數分別為33例、32例、32例,占比分別為94.29%、94.12%、94.12%。對照組餐前30m in血糖達標、餐后2h血糖達標、零點血糖達標例數分別為11例、17例、13例,上述指標占比分別為32.35%、50.0%、38.24%,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糖達標情況比較(n/%)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的合并癥狀,是指妊娠期間出現的血糖水平異?,F象,但是排除妊娠前已經罹患糖尿病疾病者[2]。權威文獻報道表明,我國妊娠糖尿病發病率在1-5%之間,妊娠糖尿病,嚴重影響孕產婦身心健康,并對產婦分娩結局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因此臨床要加大對此類患者的重視程度[3]。
對于糖尿病合并癥,臨床主張積極采用藥物控制方法進行治療,在合理藥物控制的基礎上,為患者制定良好的飲食控制計劃,對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飲食結構調整能夠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在此前提下防止孕產婦發生低血糖癥狀,減少酮癥發生率,從而保證患者就診安全[4]。本研究觀察組患者采取飲食控制方法進行血糖控制,首先要對飲食控制方法的重要性及原則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屬,同時做好健康知識宣導工作,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嚴格的飲食計劃,控制糖、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比例。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均未出現母嬰近期和遠期并發癥,對照組7例(20.59%)患者出現羊水過多現象,觀察組無此現象,2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餐前30min血糖達標率、餐后2h血糖達標率、零點血糖達標率分別為94.29%、94.12%、94.12%,對照組上述指標分別為12.56%、50.0%、38.24%,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與權威文獻報道結果相符,說明對妊娠糖尿病孕患者開展合理的飲食控制,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減少母嬰近遠期并發癥,避免患者發生羊水過多現象,對保證母嬰安全能夠發揮較大的作用。
根據多年實際工作經驗,認為妊娠糖尿病發病機制比較復雜,且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及妊娠結局均有較大的影響。為此,在為妊娠糖尿病患者開展臨床護理時,要做好良好的護理配合,告知患者及家屬血糖控制、并發癥預防需長期堅持,方能達到預期效果。同時,做好家屬宣教工作,告知其密切配合患者治療工作,并給予患者最大支持。另外,在飲食控制的基礎上,要指導患者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進而不斷鞏固治療效果,為妊娠糖尿病的控制夯實基礎。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樣本容量比較少,可能無法發現危險性相對較低的因素,應適當增加樣本容量,保證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其二,本研究未對飲食控制是否能減少宮內感染率、剖宮產率及產后出血率進行研究。其三,本研究未對飲食控制是否能減少早產率及新生兒窒息率進行研究,應在日后相關研究中適當增加此部分內容。
總而言之,及時為妊娠糖尿病患者開展針對性較強的飲食控制,能夠使孕產婦、家屬掌握疾病危害性,并了解疾病預防、控制方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單位:大同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
[1]范小燕.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6):73-75.
[2]岳立穩.飲食控制及運動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分娩結局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15,24(4):421-422.
[3]李玲玲,嚴婷.飲食運動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研究[J].華西醫學,2014,29(11):2069-2072.
[4]馬靜波.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孕期管理及飲食控制的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1):3252-3253.
陳建梅,女,本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