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盛鵬/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對我國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思考
辛盛鵬/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在《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中提出對于動物疫病的防治目標是:實施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的動物疫病防治策略,有計劃地控制、凈化和消滅嚴重危害畜牧業生產和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動物疫病。其中控制就是要降低某種動物疫病的流行率,凈化則是要清除認定區域內感染和病原,最終目標消滅,是要整個國家消滅病原實現無疫。而動物疫病凈化是實現疫病消滅的重要前提,也是疫病消滅于根除階段的重要措施,通過監測、檢驗檢疫、隔離、撲殺等一系列綜合措施,在特定區域或場所消滅和清除病原,從而達到并且維持在該范圍內動物個體不發病和無感染的狀態。
凈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技術體系:科學飼養、檢測、監測、預防、診療、消毒、隔離、無害化;設施設備體系:環境、結構布局、設施設備;管理體系:標準化、規范化、痕跡化;人才體系:管理、獸醫、育種、飼養。這些所有的因素綜合起來系統考慮才能夠達到凈化的效果。
國外動物疫病凈化已經有了很多的成功案例,比如:1961年美國開始全國消滅豬瘟計劃行動,1977年取得成功;德國1989年開展豬偽狂犬病凈化,2001年再無該病暴發,澳大利亞1970年至1993年消滅布魯氏桿菌病和結核病;巴西在20世紀50年代實施口蹄疫控制計劃,目前已成為OIE認可的無口蹄疫國家等等。
目前,我國動物疫病凈化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1956年消滅了牛瘟,2008年OIE通過了我國為無牛瘟國家的認可;1996年1月宣布“消滅牛肺疫”,2011年5月被OIE認可;也開展了無疫區建設、生物安全隔離區建設;制定了H7N9流感剔除計劃、小反芻獸疫消滅技術;開展規模化養殖場動物疫病凈化項目等等。
十八屆三中全會五大發展理念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里要求優先防治16種國內動物疫病,種畜禽場8種重點疫病達到凈化標準;農業部黨組提出:提質增效轉方式,穩定增收可持續。這些理念和計劃的提出或間接提出動物疾病要實現凈化。
畜牧業轉型、疫病防控新階段、養殖企業提質增效、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都需要疫病凈化。(1)現在我國畜牧業發展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轉型,國家六大畜種改良計劃: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2008—2020年)、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09—2020年)、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2011—2025年)、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2012—2025年)、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年)、全國肉羊遺傳改良計劃(2015—2025年),遺傳資源交流的主要障礙在于疫病,沒有健康無疫的種畜禽,現代畜牧業就不可能實現。(2)動物疫病防控進入新階段,隨著養殖密度不斷增大、活畜禽流通頻繁,同一場點多種病原并存、混合感染嚴重,畜禽頻繁接受免疫,健康狀態很難保證,《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中要求要實現重點疫病從有效控制到凈化消滅,具體要求控制重大動物疫病,控制主要人畜共患病,消滅馬鼻疽和馬傳染性貧血,凈化種畜禽重點疫病,防范外來動物疫病。(3)公共衛生安全保障,公眾需求是吃上肉、吃好肉、吃放心肉,而疫病凈化就能實現用藥減少,從而保證環境安全,進而保障食品安全。(4)美國經過30年商品豬出欄量從9 000萬頭上漲到12 000萬頭,增長了33.3%,每頭母豬年提供商品豬從14~16頭,到20~25頭,而我國每頭能繁母豬年平均出欄數量,最少的省份只有4.9頭,而且最好的也只有14.8頭。決定養殖企業效益的三個方面是:品種的生產性能、飼養管理及飼料配方和疫病控制,而最大的變數就是疫病控制。種豬場豬偽狂犬病凈化預期可使母豬流產率降低0.6%,仔豬死亡率降低1.6%,按全國種豬場存欄490萬頭能繁母豬計算,每年可多提供種豬160萬頭,減少種豬場直接經濟損失約40億元。
激活企業內動力,讓部分企業起示范帶動作用,然后行政推動,加上輿論鼓動,社會觸動,進而拉動市場,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動物凈化行列。鼓勵有條件有意愿的企業建立疫病凈化創建場,對已經實現凈化的示范場肯定做法與成績,然后調動地方政府力量積極推動凈化,建立疫病凈化示范區。對于有意愿的企業財政要激勵,讓他們自愿參與,凈化初期提供專項凈化資金,并與現行畜牧獸醫補貼政策相結合,凈化中期要規范制度,給企業無疫認證,劃定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等級,凈化后期要政府監督,建立凈化企業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疫情區域化管理制度。
要因地制宜的探索不同的凈化模式,一種是垂直凈化(種源正向凈化),從核心群到繁殖群再到生產群。適合垂直凈化的疾病包括: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雞白痢、禽白血病等。第二種是水平凈化,采用區域化管理,適合無有效疫苗的慢性動物疾病,如馬鼻疽、牛白血病、牛結核病等,還合適已用疫苗控制的烈性疫病,包括馬傳染性貧血、布氏桿菌病等。
還要開展凈化培訓,建立高素質的專業凈化隊伍,包括省疫控機構凈化負責人,對其培訓凈化相關方針政策、工作謀劃、機制建設等內容,側重于經驗交流和研討;培訓省疾控機構凈化聯系人,培訓凈化示范創建活動組織流程,包括“兩場”評估工作的組織和日常管理等內容;培訓凈化評估師,培訓其對最新修訂的凈化評估標準和流程進行宣貫,確保各位專家開展評估的規范性和一致性。培訓協作實驗室,培訓其對凈化相關疫病檢測技術標準、原理、研究進展及實驗室操作;培訓“兩場”一對一指導專家,培訓內容包括:疫病凈化技術、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養殖場疫病風險評估、凈化經濟效益評估等;培訓養殖企業管理人員及獸醫技術人員,培訓內容包括:養殖場日常管理、生物安全體系建設、疫病凈化技術措施等。
最后,要充分發揮專家的指導作用,專家就是起到一面“鏡子”的角色,告訴養殖場還存在哪些問題,通過照鏡子,養殖場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作出調整。另外,可以充分調動養殖場的凈化意愿,提高養殖場的凈化能力,幫助養殖場完善凈化階段目標,提升養殖場對疫病的應對能力。(本文根據會議錄音及資料整理,未經專家本人審閱,如有出入,以專家意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