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武/山東省無棣縣畜牧局
截胎術在肉牛難產中的應用
商學武/山東省無棣縣畜牧局

截胎術是牛難產中常用的救助手術。近幾年來臨床上牛難產有大幅上升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是養牛的以肉牛為目的,使役的減少造成運動不足;肉牛改良導致當地牛所懷的胎兒過大,再加上母牛產道的特殊生理結構以及胎兒胎位胎向不正等因素。因此,掌握截胎術在牛難產救助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筆者在長期的獸醫臨床實踐中,對傳統的截胎手術進行改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是從胎兒皮下抽出肢體,比傳統的截胎術效果更好。
(一)適應癥
1.胎死腹中。判斷方法:手臂消毒并涂液狀石蠟油后伸入母牛產道,輕壓胎兒眼球,感觸其有無眼球轉動;或將手指伸入胎兒口腔內,感觸其有無吸吮動作;或輕拉胎兒肢體,感觸其有無反應等。綜合判定胎兒的生存與否。
2.胎兒正生難產(即前肢先出)宜用此法。如倒生難產可以參照此法,但須注意胎兒的髖關節結合要比肩關節牢固的多,在拉出胎兒肢體時可用產科鑿鑿斷髖關節(本文以前肢先出為例)。
(二)手術器械
手術刀、剪,直徑0.8~1 cm尼龍繩,40~80 cm的竹片或產科鑿。
(三)手術步驟
1.術前消毒:術者手臂和產牛陰部及手術場地常規消毒。術者手臂和產牛陰部以及胎兒露出的肢體可用75%酒精或0.1%新潔爾滅溶液擦洗,手術場地可用0.1%碘潔溶液或1%煤酚皂溶液噴灑消毒。
2.拉緊胎肢:由助手用尼龍繩拴住胎兒預定截除胎肢的系部并向后拉緊,以便于術者施術。
3.皮膚切開:術者先在預定截除胎肢的球節上方,用手術刀做深入皮下的環狀切口,再用手術刀或隱刃刀沿該肢做30 cm左右的縱形切口,切開皮膚。
4.皮膚剝離:術者以竹片或產科鑿從切口伸至皮下,圍繞前肢剝離皮膚。用竹片或產科鑿沿該肢從皮下盡量前推,使皮膚剝離達胎兒肩關節處,并盡量剪斷前肢與胸壁相連的肌肉組織。
5.拉出肢體:在胎肢皮膚基本剝離后,術者用手頂住胎兒前胸,助手用力(或借助機械力)后拉尼龍繩,即可把整個前肢從胎兒皮下抽出。在采取同樣方法抽出另一前肢。
6.拉出胎兒:抽出胎兒兩前肢后,此時產道空間變大,術者摸到胎兒頭部,調正胎兒位置并將其拉出產道。如果拉出仍有困難,可在產牛的努責間隙,用力將胎兒推回宮內,再行調正,并用產科鉤鉤住胎兒眼眶,由術者用手護住鉤子以保護產道,助手用力外拉,即可將胎兒拉出產道。
(四)術后處理
為防止母牛產道感染,在手術結束并剝除胎盤后,可用10%的滅菌NaCI溶液做子宮沖洗,然后導凈洗液,向宮內投入適量抗生素,如青霉素400萬單位等,并視臨床需要配合全身治療和加強術后護理。
(五)注意事項
1.術前必須對產牛狀況、胎兒情況進行詳細檢查,擬定手術方案,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產牛的側臥姿勢并加以保定。
2.此手術必須判定胎兒確已死亡。如果胎兒尚活而又必須施行截肢取胎,可以先截斷胎兒臍帶或頸動脈致死胎兒后方可進行手術。
3.在栓系胎兒肢體時,應以尼龍繩多在系部纏繞幾圈 ,而且尼龍繩不能太細,以免將肢體從系部拉斷。
4.手術過程要快捷,嚴禁手臂在產道內頻繁出入,以免引起產道水腫而使手術無法順利進行。
(六)小結
此手術方法簡便、快捷,易于掌握,有效的縮短了手術時間。由于此截肢取胎法是從胎兒皮下抽出肢體,而且手術器械都是在胎兒皮下操作,避免了對母牛產道的損傷,從而保護了母牛的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