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瑤
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
熊 瑤
低碳經濟的特點主要在于其經濟發展模式處于可持續發展狀態中。就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而言,通過低碳經濟轉型的實現達到持續利用生態資源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從低碳經濟的概念入手,對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進行研究和分析。
低碳經濟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轉型
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對全球氣候產生了不良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發達國家通過低碳經濟的提出來改善這種現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溫室效應等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顯著。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結合自身的經濟發展特點,向低碳經濟轉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低碳經濟的概念
低碳經濟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基本的產業發展指導原則,利用開發新能源、應用創新技術等措施,降低高碳能源的消耗量,同時實現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兩方面的目標。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可以有效控制環境問題的惡化。[1]
(二)低碳經濟的特點
從整體角度來講,低碳經濟的特點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1.戰略性特點。低碳經濟的這種特點是指,由應用粗放型經濟管理模式引發的環境問題和氣候變化具有長遠性特點,這種特點表明上述問題的控制和處理難度相對較高。對此,低碳經濟的實現同樣具有長期性特點,其需要通過適宜發展戰略的應用促進經濟的良性發展。
2.綜合性特點。綜合性特點主要表現為低碳經濟涉及的方面較多,如環境因素、社會因素以及經濟因素等。這種特點使得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3.全球性特點。低碳經濟的全球性特點主要是由氣候變化的全球性特點引發的。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模式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產業結構分布問題
從低碳經濟的實現過程來看,其對產業結構分布的要求為均勻分布。而就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分布狀況而言,密集型資源產業以及勞動產業占據整個產業的比例較高。這種現象直接影響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進度和水平。
(二)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問題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在生態資源儲存量和種類方面的優勢較為明顯。這種現象導致我國以往的經濟發展目的是通過粗放型經濟管理模式實現的。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的提升,這種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應用使得我國剩余生態資源儲量嚴重降低,并引發了較為嚴重的能源浪費。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實現低碳經濟目標的過程會受到粗放型傳統模式的影響。[2]
(三)低碳節能技術問題
在實現低碳經濟目標的過程中,低碳節能技術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就我國工業領域而言,生產企業通常都會使用提升能源和資源用量的方式,實現增產目的。但這種方式會造成較多能源和資源的浪費。企業對低碳節能技術研發和應用的重視程度決定我國整體低碳經濟目標的實現受阻。
低碳經濟發展目標具有綜合性、整體性特點,區域低碳經濟是該目標的一個基礎部分。這里以我國某身份為例,對區域低碳經濟進行研究:
(一)該地區低碳經濟發展現狀
對于該地域而言,其發展低碳經濟目標存在的優勢和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1.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在該地區傳統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過程中,存在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低碳節能技術方面。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該地區的低碳技術、節能技術的發展水平相對較高。除此之外,該地區還通過對太陽能、風能等具有可再生、環保特點能源技術發展的重視,為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第二,物質方面。該地區政府對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視程度相對較高。為了實現該目的,該地區針對實際經濟發展狀況提出適宜的政策,并為新能源企業、低能耗技術等提供大量的財政補貼。[3]
2.發展低碳經濟的問題。就該地區而言,其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第一,產業結構問題。該地區重工產業和化工產業占據整個產業結構的比例較高,2015年,該地區化工產業和重工產業所消耗能源站能耗總量的70.13%。除此之外,該地區的第三產業發展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第二,該地區工業內部結構問題。從整體角度來講,目前該地區仍然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原材料產業、能源產業等產業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粗放型特點。這種現象不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順利進行。[4]
(二)影響該地區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對于該地區而言,碳排放量的影響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第一,經濟增長因素。2015年,該地區的經濟增長水平處于我國所有省份中的中間階段。第二,產業結構。以重工產業、化工產業為主的高碳消耗產業結構特點使得該地區的碳排放量相對較大。
(三)選擇適宜的區域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就該地區而言,適宜的區域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核心方面。就該地區而言,其區域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應該也節能減排為核心。為了實現節能減排目的,各大能耗企業首先要對自身的能源利用率進行提升。除此之外,還應該在維持重工產業、化工產業良性發展的基礎上,提升第三產業在該地區產業結構中占據的比例。第二,管理模式方面。低碳發展目標對該地區管理目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政府應該通過自身主導作用的有效發揮,保證整體目標發展方向的正確性。
從整體角度來講,中國實現低碳經濟目標的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一)提升對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重視
生態資源剩余量的大量減少、環境問題的凸顯以及資源浪費現象的頻發,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該在認清應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基礎上,增加對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重視。這種措施的應用是實現轉型目的的基礎。[5]
(二)調整傳統經濟發展理念
對于我國而言,粗放型經濟管理理念的應用雖然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經濟增長目的,但這種理念已經對環境、資源剩余量等方面產生了不良影響。這些弊端的存在阻礙了我國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因此,為了實現低碳發展目的,首先需要對傳統經濟發展理念進行調整。在促進企業實現節能減排生產的同時,提升全民對發展低碳經濟重要性的有效認知。除了個人及企業方面之外,為了保證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的快速實現,政府也需要從政策制定、問題解決等方面入手,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實現速度。[6]
(三)應用適宜的低碳經濟發展策略
低碳經濟發展策略是影響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此,在選擇發展策略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實際產業結構特點、經濟發展需求、區域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等因素的重視,從綜合角度提出適宜的低碳經濟發展策略。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中,粗放型經濟管理模式的應用暴露出了較多問題。為了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中國有必要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進行轉型。在轉型過程中,需要對傳統經濟發展理念進行調整,并對低碳經濟發展策略應用的恰當性加以重視。
(作者單位為武漢東湖學院)
[1] 譚飛燕.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模式轉型研究[D].湖南大學,2011.
[2] 張英.區域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3] 鄭佳佳.低碳經濟視角下中國發展模式轉型研究[J].經濟問題,2013(02):26-30.
[4] 李婧,朱承亮,安立仁.中國經濟低碳轉型績效的歷史變遷與地區差異[J].中國軟科學,2013(05):167-182.
[5] 范鈺婷,李明忠.低碳經濟與我國發展模式的轉型[J] .上海經濟研究,2010(02):30-35+53.
[6] 肖澤華.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探究[J].管理觀察,2016(2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