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勇琴
淺析“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俞勇琴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社會對于建筑行業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呼聲也隨著升高,“營改增”能夠健全我國稅制體系,此外還能夠消除重復計稅,進而減輕建筑行業的負擔,有
助于其進一步發展,釋放建筑企業的壓力能夠對我國經濟產業轉型以及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筑業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今我國建筑業總體規模繼續擴大,但是成長速度慢,建筑業營業稅征收模式已經成為建筑業發展的絆腳石。本文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建筑企業營改增現狀進行闡述,明確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進而分析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產生的影響,最后提出建筑企業應對營改增的對策和建議,對我國建筑企業轉型提供參考。
“營改增” 建筑企業 影響 應對措施
在2011年11月16日,我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文件——《〈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的通知》中提出“營改增”試點方案,并且與2012年1月1日率先在上海試點啟動。當前,“營改增”已經擴展到全國各地,其所覆蓋的行業也在不斷擴充。2016年3月,國務院出臺了建筑企業“營改增”政策執行的細則,確定將建筑企業納入“營改增”執行行業體系中。“營改增”對于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以及經營產生巨大影響,建筑企業應當充分考慮到稅制改革所帶來的影響,并且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
建筑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是與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密切相關的。建筑行業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我們平時所說的建筑業是狹義的建筑業,是建筑企業對建筑施工項目進行施工活動,而廣義的建筑業則是將生產建筑產品以及與建筑生產相關的所有內容都包含在內的,包括勘察、規劃、設計、生產加工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施工以及安裝,項目完工后的建筑周圍環境運營、維護和管理,以及與建筑物相關的中介服務和咨詢等方面,反映整個建筑業經濟活動的范圍。
建筑業擬征收增值稅的稅率為11%較原本3%的營業稅稅率有很大的提升,但建筑企業可以通過價格調整方式將增加的增值稅負轉移至下游。在成本方面,建筑業中比重較大的是人工費和材料費的支出,在實際運營中由于各種原因,有些企業難以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抵扣稅額,導致成本降低的幅度較小,從短期來看,營改增對于部分建筑企業而言,利潤會面臨壓力。
(一)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一是對分包抵扣的影響。根據相關規定,建筑施工企業應繳納的勞務分包款總額的3%作為營業稅,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人工費用大約能夠占到工程總成本的20%~30%,并且比例隨著建筑施工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高,當今建筑施工企業已經不再提供人工費,而是將此部分分包給具有資質的施工單位,總包方按照分包方提供的發票來抵扣營業稅,營改增之后,人工費用作為應該納稅的增值額,而不能進行稅額抵扣。建筑施工企業增值稅的稅率為11%,其中工人費用支出無法進行進項稅抵扣,與之前3%的營業稅相比,增加了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負擔。
二是施工材料費對稅負的影響。建筑施工企業稅負的增減變化主要取決于有無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及所扣除的進項稅稅額的大小。鋼筋是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能夠占到工程總費用的20%到30%,通常都需要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其稅率是17%,建筑施工企業的增值稅稅率是11%,低于鋼材的增值稅稅率,因此企業能夠獲得更高的增值稅抵扣,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是有利的。由于地材和零星材料多數是由個體戶供應的,且形成壟斷,雖然涉及金額不大,可以就地取材,但是企業無法獲得專用發票,同樣會增加建筑施工企業的稅負。預拌混凝土一般是由正規的材料公司經營的,因此不難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但是預拌混黏土的稅率是6%,低于建筑施工企業11%的稅率,因此增加了建筑施工企業的稅負。有些供應單位僅僅把專用發票直接提供給基建單位,而參與施工建設的企業則拿不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只能拿到結算清單,清單上標有材料及相應的數額,這樣參與施工建設的企業就不能進行稅額抵扣,進而增加了建筑施工單位的稅負。
三是機械設備的支出對稅負的影響。建筑施工企業的機械設備通常是通過外購或者租賃獲得,通過租賃的方式獲得大型機械設備的使用權,屬于有形動產租賃,在營改增之前這部分花費不能進行進項稅額抵扣,而營改增之后能夠通過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抵扣,稅率為17%,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能夠有效減少稅負。這僅僅是針對營改增之后購買機械設備而言,在營改增之前買進或者自制有行動產作為標的物提供的各種經營租賃服務,在營改增試點期間僅能用3%的稅率代替17%的稅率來交付增值稅,則會導致建筑施工企業的稅負。
(二)營改增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建筑行業實行增值稅之后,合同簽訂、材料采購、工程結算以及項目核算等方面,都與原先營業稅下的財務制度存在一定沖突,建筑企業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才能適應新的形式。增值稅是實行以票抵征管的方式,要求納稅企業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以及核算能力,能夠準確核算進項稅額以及銷項稅額,并且能夠對發票的開具實行有效管理,而建筑企業多數擁有許多分公司或者項目部,同時多數為跨地區經營,營改增后各地區見得增值稅涉稅票據的傳遞以及稅款的結算也將是一項十分繁重的工作。營改增對于企業資源配置以及現金流也同樣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企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改變原有的資金管理制度,以適應新的形勢,這些都會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帶來挑戰。
(三)營改增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一是會對建筑企業的財務人員產生一定的影響。當今建筑企業中,在長期的經營中始終交的是營業稅,增值稅與營業稅的確定、核算以及處理等方面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對于已經長期反復工作的財務人員,對增值稅的不熟悉,導致其在進行稅費核算以及扣除項目分析時,會有一定的困難,需要進行營改增知識的學習,以尋求日后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辦法。
二是會對建筑企業預算制定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國建筑企業多數沒有完整全面的預算編制體系,長期依靠經驗進行項目預算,對于之前含稅收入,這樣的制度模式上可以應對,但是營改增之后,增值稅是價外稅,應交稅費與銷售收入是分開來的,營改增之后不能清楚預算增值稅進項抵扣的比例以及金額,導致不能有效明確成本金額,很難確定投標價格,投標是建筑企業尋找項目的工作,有項目才能使建筑企業有效益,沒有合理的投標價格會影響預算方案的制定,沒有預算方案就無法競標,使建筑企業蒙受經濟損失。
三是會對建筑企業合同選定產生一定的影響。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在簽訂合同的工作中,需要盡可能地尋找能夠開具增值稅發票資質的承包商進行合作并簽訂施工合同,對于建筑企業的材料部來說,無論項目所在地使在多么偏遠的地方,都要盡力尋找能夠開具增值稅發票的材料供應商購買材料,只有這樣才能充實自身可抵扣條件,使得公司的經營成本提高。
(一)加強財務人員業務培訓
加強建筑企業財務人員的培訓以及素質培養,企業財務人員應當繼續加強會計基礎工作,保證納稅資料的完整,同時加強對增值稅專業知識的學習,需要對增值稅的基本內容、納稅環節以及納稅時間等方面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建筑企業通過培訓的方式加強財務人員對于增值稅知識的了解,鼓勵財務人員參加專業培訓、專業考試以及工作交流會,進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熟悉各種稅收制度以及征收辦法。營改增之后,建筑施工企業的稅負水平不再是固定不變,而是會與財務人員對政策的理解程度以及項目管理水平密不可分,因此財務人員不僅要對行業內稅務政策知曉之外還應當對項目工程所在地的稅收政策全面了解和認識。
(二)加強發票管理制度,重視稅收籌劃
建筑行業實行營改增之后,應當加強對增值稅發票的管理,保證增值稅發票的規范使用,唯此才能消除其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建筑企業對于增值稅發票的需求量十分大,專用發票的規范化管理,能夠實現營改增政策下相應稅款的抵扣,減輕建筑企業的稅收負擔。建筑企業在購買建筑材料、設備以及其他輔助材料時,應當首先考慮對方能否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及對方所提供的發票是否合法。因此要求建筑企業在尋找合作伙伴時,應當選擇具有納稅人資格的企業進行合作,建筑企業在進行勞動隊伍招標時,應當選擇規模較大,信用度高的具有納稅人資格的公司。總而言之,建筑企業加強發票管理是為了盡可能多的獲得可以用于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而減少公司的稅收負擔。
(三)運用現代化設備技術,降低人工成本
建筑行業實行營改增之后,對于人工費納稅的處理和核算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內部人工應當按照工資福利以及施工人員工資總額按照國家規定的比例進行薪酬核算,為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建筑企業可以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運用現代化設備技術進行施工,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營改增作為我國宏觀戰略的重大決策,是對完善我國稅制、規避重復計稅、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營改增對于建筑行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建筑業從自身發展考慮,必須正確認識營改增對其帶來的影響,并且找出一系列的應對措施,盡可能做到趨利避害。建筑企業應當將營改增看作是對自身管理水平提升以及加強管理的激勵,需要企業管理人員對營改增政策全面理解,統籌規劃,進而實現建筑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為江蘇南通三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 葉智勇.建筑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有關問題的分析和建議[J].財政監督,2012(7):11-12.
[2] 王麗萍.大型建筑施工企業營改增的思考[J].中國市場,2103(26):33-34.
[3] 王開洪.營業稅改增值稅對大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影響分析[J] .現代商貿工業,2013(2):89-90.
[4] 戴國華.建筑業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影響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2(3):55-56.
[5] 萬建國,韓菁.“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深刻影響和嚴峻考驗[J].建筑,2012(21):68-77.
[6] 陳瓊.建筑施工企業營改增面臨問題及應對策略[J].山西建筑,2013(08):37-42.
[7] 張景華.增值稅“擴圍”改革面臨的難題與對策研究[J].經濟與管理,2012(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