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
摘 ?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科技創新能力在當今時代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校園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搖籃,大學教育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為社會提供一批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尤其是,現在國家實行“科教興國”戰略,老師們一定要把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本文旨在研究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在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過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則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必要性;“挑戰杯”競賽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9-0222-02
當今時代的競爭就是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認真研究歷史,我們會發現那些綜合國力較強的國家都是一些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國家,想要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就需要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社會需要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而高校教育是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徑,各學校需要認識到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創造力。那么,到底該怎樣在大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呢?筆者談一談看法。
一、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科技創新能力是時代的要求
現在已經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當今時代的競爭,已經變成了知識與創新人才的競爭,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時代對科技創新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我國實行了科教興國戰略,把科技創新能力擺在了教學優先發展的地位。這個時代很需要擁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大學教學便是為社會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大學老師身上肩負著很重要的使命。在大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可以幫助社會培養人才,增強國家的競爭力。
(二)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
我們都知道每個學生的潛力都是無限的,老師們的教學便是為了幫助學生挖掘潛能,在大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可以很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寶藏”,老師們的教學就是為了更好地開發這些“寶藏”,有很多調查報告顯示,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還可以加強學風建設,為學校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
二、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需要遵守的原則
(一)進步性原則
科技創新的成果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社會需要的科技創新成果都是先進的、有用的,我們都知道有知識的壞人更可怕,學校在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遵守進步性的原則,老師需要為社會培養出品德高尚、創新能力強的人才。在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時候需要先確認學生是否有正確的三觀,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將來能夠服務于社會,更好的推動經濟的發展。
(二)整體性原則
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它需要很長時間的一段時間,老師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并不是說老師通過某一門課程或者是開展某一教學活動,老師們需要從整體出發,從教學的各個環節來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首先,老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其次對教學內容、教學條件等進行改善,最后是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基礎進行認真地研究,需要從各個方面綜合來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另外,學校在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時候也要注意遵循整體性的原則,要從家庭、社會、個人的共同努力來幫助學生培養科技創新能力。學校在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時候還要注意堅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于一體。
(三)主體性原則
在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老師們需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踴躍地投入到科技創新研究中,學生需要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有一個準確的了解,在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做到查漏補缺,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和設計,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老師還要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引導學生不要成為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在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堅持主體性的原則,培養學生具有有頑強的毅力和獨特的個性。
(四)實踐性原則
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是泛泛而談,老師要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真真實實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讓學生自己去設計、策劃,遇到問題也要自己去查閱資料進行解決,只有自己親自動手實踐了,學生才能夠對科技創新能力有更深的感悟,也才能獲得實踐的快感,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一定要立足于社會實踐。如2015年廣東文藝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帶領團隊參加第十三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的創意是現代中式對傳統材料打破創新結合的探索,新材料對生活傳達一種寧靜,安雅品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在嶺南水墨中找尋云,水,山水,叢茂等自然元素,空間定位于新中式,發明的目的是在材料運用中,由材料熟悉的質感轉換成另一種陌生感,讓人產生熟悉的陌生感,既是對傳統材料的全新演繹又是對傳統的繼承,讓新舊材料互相搭配出不同視覺空間氛圍。
燈具采用檀香木為材料,通過燈泡的溫度,加快檀香木香味的散發,具有安心養神的作用等。山水部分用紡織品軟的性質轉換為硬的性質,讓材料的陌生感取代原有的熟悉感。讓紡織品這種容易損壞的缺陷在轉化后能夠永遠保存下來。項目旨在通過嶺南水墨畫的意境把傳統材料通過材料創新改變人的視覺沖擊力,傳統元素及材料創新后在現代空間中的應用,在軟裝家具市場中的發展前景非常大,讓使用者對物品、質量有一種追求幸福的態度” 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止是開闊了思維更是實踐得到很好的鍛煉。
三、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一支科技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
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學校都會有一些科技創新活動,也會有一些科技創新的成果,這些成果會參加全省、全國的比賽,想要在這些比賽中脫穎而出就需要我們有一支專業的隊伍。這個隊伍里面要有具備創新能力的老師和學生,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只有在一些專業的、水平高的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才能夠創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而學生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只有學生有開闊的思維、頑強的毅力、堅持的品格,才能夠創造出獨特的作品。學校想要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就需要建立一支科技創新能力很強的隊伍,在這個隊伍中,老師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生也擁有很好的學習條件,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進行有效地融合。
(二)營造好的學習風氣
? 一個學校的學習風氣、學習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僅是影響一個人,而是影響一群人,學校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風氣和教學環境。老師要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很多學生都會有很多很好的創意,老師們要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從中挖掘可以實施的部分,老師還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創造充滿信心和勇氣。我們都知道百家爭鳴時期的文化是非常繁榮的,這是因為在那個時代統治者對文化是非常推崇的,也信奉學術自由,這種精神在當今時代也是非常需要的,老師們要認真對待學生的想法和創意,對待學生的錯誤要寬容,并且跟學生一起從錯誤中總結經驗和教訓,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
(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想要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資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學校需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科研條件,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學生有好的想法,但是卻沒有機會將自己的想法實施,學校可以將學校的實驗室對學生開放,并且進行科研立項,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驗情況,提供必要的補貼和幫助。
四、結語
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是這個時代和社會所需要的,學校需要加大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力度,給學生營造好的學習風氣和學習環境,增加學校的科研建設投入,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洪珍,李茂蘭.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2]唐鐵軍,謝書山,李寅甲.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