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昊
摘 ? 要: 知識經濟作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人才素質內涵的時代要求愈來愈側重對其知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業已成為國內外創新教育研究的實際問題。創新始于問題,大量研究表明,問題解決教學法(簡稱問題教學、下同)是有效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切入口,那么,問題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呢?本文試圖對此作一初探。
關鍵詞:高中生;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9-0247-01
一、問題教學的界定
所謂問題解決,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面臨新情境,新課題,發現它與客觀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卻沒有現成對策時,所引起的尋求處理問題辦法的一種心理活動”。(邵瑞珍、1982),那么,依此問題解決教學可以界定為在師生依托教材圍繞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出真正有價值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最終由教師民主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換言之,就是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使教學過程發端于問題,推進于問題,歸宿于問題,其教學流程是:構建創造思維的基礎知識、設置問題情境、問題論證、交流提高。該教法為學生提供一個發現創新的環境和機會,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合作性和創造性。
二、創造思維的內涵
創造思維,又稱超常規思維或突破性思維,是指“突破原有的思維方式,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信息和素材等要素,在大腦思維反應場中超序激活后,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造出新思維成果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學習與創造性思維》、吳進國),依美國心理學吉爾福特研究,它有六大特征: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洞察性、再定義性。經過艱苦的探究,運用正確的方法,思維即有可能進入“一朝分娩”的頓悟階段,從而突破原有理論,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勢的束縛,提出新觀念,新方法。最后頓悟的產物須要接受檢驗和修正,方能免受錯誤之害,也只有通過驗證是正確的或有用的,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創造思維。
三、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般而言,創造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由多種思維類型的思維在創造活動中的一種有機結合,聚變式重構并產生突破性飛躍的思維新范式,在常見的思維樣式中,主要以發散思維,直覺思維為其依托。根據教學實踐,教學中進行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統一,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統一,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下面,就問題教學,結合有關學科,對此作一闡述。
問題教學是以問題解決的全過程為主線,基本包括問題的發現或提出,論證和解決等步驟,其程序操作策略如下:
1.構建創造思維的基礎知識。它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中的陳述性知識科學設計成復述——呈現型問題,并系統化、結構化地提出,要求學生通過課前自學將其掌握,并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問題教學的準備部分,其作用不僅在于為學生創造思維提供相關的知識經驗背景,同時,也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感性,發現或提出新的問題。
2.設置問題情境。它是指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合理取舍學生提出的問題,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好奇,質疑的具有教育價值的材料,從而創設出特定的問題情境。這是問題教學操作的基礎,其作用在于為創造思維的啟動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而任何新問題的提出又總是從對所觀察事物產生好奇或對現有理論懷疑開始的,這就決定了這些問題以探究——發現型問題為主。
3.問題論證。它是指教師在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對探究性問題進行創造想象,大膽假設,并擬定計劃進行推理,而后進行驗證。它是問題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實質部分。(1)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的統一。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的一種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圍,不因循傳統的思維方式”。(《智力的培養》,林崇德,辛濤),它具有流暢性的量指標和變通性,獨創性的質指標,依據吉爾福特的觀點,創造力作為一種心理能力,來源于發散思維。其基本原理是,運用辯證法的對立統一原理進行縱橫、正反、分合思維,突破思維定勢,進行靈活探索。教學中,運用發散思維的材料俯首即拾;(2)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統一。直覺思維,就是“大腦對于面對出現于眼前的事物或問題所給予的一種迅速的識別,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換而言之,就是直接領悟的思維或認知(《智力的培養》,林崇德,辛濤),與其它樣式的思維相比,它具有三大特征:思維發生的突發性、隨機性;思維進程的跳躍性、突變性;思維結果的突破性、超常性。具體表現為:對思維對象從整體上考察,調動自己的全部知識經驗,通過豐富的想象而作出敏銳的迅速的假設或判斷,它省略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間環節,“突如其來”地表現出思維者的靈感和頓悟。愛因斯坦認為在科學研究中“真正可貴的是直覺”,這說明在科研中,直覺思維的運用相當普遍。所以,要克服直覺的消極作用,必須與邏輯思維有機結合,遵循嚴密的邏輯規律,逐步推導,最后獲得符合邏輯的正確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結論。
四、結語
研究表明,各個階段,學生均有其心理特征和智力水平現狀。為此,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要以學生目前的心理特征和現有的智力水平為基礎,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循序漸近去不斷逼近學生思維能力的“最近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