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藝緣 孫雯
摘 要 安徽省第九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努力打造“生態強省”的發展戰略,旨在推動科學發展,實現崛起,保障改善民生。煤炭對工業發展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煤炭的開采,環境問題,新產業的沖擊力等阻力逐漸凸顯。為推動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推進技術轉型、革新產業勢在必行。本文將以煤炭產業基地淮北市為例,從煤炭產業背景出發,提出轉型發展的必要性。其次,通過研究該市大中小型煤炭產業發展現狀,對實現煤炭產業轉型建設生態強省提出相關意見。
關鍵詞 資源環境壓力 煤炭產業轉型 生態強省建設 生態發展
一、前言
煤炭產業是工業發展的命脈,其可持續發展關乎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安徽省人均資源占有量較低,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尖銳。因此安徽省煤炭產業轉型發展是一個尤為重要的話題,它關系到安徽省煤炭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更好更快地建設生態安徽。
二、背景
自2012起,一股蕭條之風便逐漸籠罩起整個國內煤炭市場,淮北這座煤城也不例外。安徽省淮北市的經濟發展以煤炭工業為主導,是國家煤炭基地,煤炭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煤炭銷路廣,市場需求大。但是由于井下施工造成的采煤沉陷面積增加和大氣污染問題,加之國家對低碳經濟的倡導及新興產業的沖擊,使煤炭產業發展嚴重受阻。所以,分析該市煤炭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轉型方向,煤炭開采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環境治理現狀等問題對探索煤炭產業轉型打造安徽生態強省的意義重大。
三、淮北市大中小型煤炭企業生產概況與問題
(一)中小型煤炭企業——以淮北市圣火礦業有限公司為例
2014年1月課題組走訪淮北市圣火礦業有限公司的趙樓集煤礦:調研中發現,由于國家實行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小型煤炭企業處境日益艱難,很多已處于停產邊緣,原煤買賣市場行情頗為蕭條,多數中小型煤礦仍面臨產能過剩、收支虧損的困境。至于煤炭產業轉型問題,相關利益群體表示小型煤炭企業資金基礎薄弱,難以承受引進先進技術的投資與風險,產業升級困難重重。經過課題組成員的調查研究發現,由于國家對落后產能的淘汰等因素,圣火礦業的銷售額逐年下降,其中受2013年煤價驟跌的影響,銷售額下降比重較大。
通過對圣火礦業有限公司的走訪以及相關資料的查閱,對中小型煤炭企業生產概況與問題總結如下:
1.優勢:淮北市絕大部分煤炭企業以原煤生產為主,2001~2006年隨著煤電化工產業需求的擴大,產量逐年上升。中小型煤炭產業以其價格低廉,銷路靈活的特點而逐漸壯大。
2.劣勢:近年來伴隨著資源枯竭的出現,淮北市煤炭市場逐漸走向低谷,加上國家對高耗能產業的限制,更使中小型煤炭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2013年煤炭產業黃金時代的終結,徹底將該市中小型煤炭企業逼入嚴重虧損的境地。
(二)大型煤炭企業——主要以淮北市百善煤礦為例
2014年1月課題組走訪淮北市百善煤礦:課題組成員根據走訪結果得知,百善礦憑借得天獨厚的交通環境和優質的無煙煤資源自20世紀70年代中葉便開始籌建,開發歷史悠久,是國有重點煤礦。但伴隨著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問題的涌現,轉型改革迫在眉睫。通過課題組成員的走訪得知,2013年百善煤礦的銷售額較前兩年已經出現了明顯下降。尤其在下半年,伴隨煤炭市場蕭條現象的產生,百善煤礦月銷售額明顯低于了上半年。
在談及如何通過煤炭產業轉型建設生態強省問題時,負責人表示百善礦通過循環利用等方式減少水資源浪費污染,通過革新技術深化產品加工,建立無塵化礦井,契合生態發展道路,同時加強環境治理復墾采煤塌陷區。此外,與百善煤礦相似,同是大型煤炭企業的祁東煤礦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就。祁東煤礦現已建成了以采煤衍生的煤矸石、煤泥等廢物為原料的發電廠和制磚廠,在充分利用資源的同時創造了巨額財富。
通過對百善煤礦的走訪以及相關資料的查閱,對大型煤炭企業生產概況與問題總結如下:
1.優勢:根據低碳經濟政策,國家淘汰落后產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大型煤炭企業提高集中度,提高效益創造了條件。同時大型煤炭企業經過長期發展已經擁有了較為成熟的管理和技術基礎,并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引進先進技術,不斷創造財富。
2.劣勢:大型煤礦經長期開發均已步入資源枯竭的狀態,產業鏈短,新技術應用程度低,并且勞動成本不斷上升。2013年,安徽全省煤炭行業由上年的盈利轉為虧損,淮北市的大型煤炭企業同樣深受影響虧損嚴重。
四、淮北市大中小型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一)中小型煤炭產業
面對當前蕭條的煤炭市場,中小型煤炭產業普遍選擇關閉礦井,而另外一部分中小型煤炭企業,選擇被大型煤炭企業兼并或多家中小企業聯合重組,以提高生產集中度,提高經濟效益。
(二)大型煤炭產業
1.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煤層氣,實施瓦斯發電。祁東煤礦引進了國內先進的瓦斯發電技術,建設了安徽省首家瓦斯電廠;利用廢棄物,加工環保建材。祁東煤礦結合國家墻改政策建成了新型建材加工廠,實現銷售收入1300萬元。這些技術和設施有效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節約了生產成本,創造了收益。
2.延長產業鏈,擴大綜合效益。實施原煤精洗深加工,建設與礦井生產能力相匹配的選煤廠,提高煤炭附加值。祁東煤礦建成煤矸石發電廠,于2006年正式投產發電,以洗煤衍生品煤泥和煤矸石為原料,年發電量1.8億度,有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3.革新技術,用科技創造財富。百善礦與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合作,進行降低回采上限可行性研究。全礦從已經開采過的煤區回收煤炭340萬噸。并通過技術改革,每月實現節電6萬多度。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減少了資源浪費。
五、煤炭產業轉型打造生態強省的可行之策
基于前述問題,我通過文獻資料與課題組調研成果等分析總結,整理出三條煤炭產業轉型助力打造生態強省的可行之策。
(一)以煤炭城市的生態化帶動煤炭產業的生態化
用政策引導煤炭城市發展,樹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部門加強對環境的監察懲治力度,引起煤炭產業對生態文明的關注與重視,先維護生態效益,再創造經濟效益。
(二)以法律促生態,引導煤炭產業助力生態強省建設
目前我國以頒布“綠色礦山”的相關法律,引導煤炭產業生態發展。如《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土地復墾方案》等。但大部分煤炭產業仍舊缺乏生態環保方面的積極性,立法司法部門,應加緊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和執法隊伍,加大監察懲治力度,促進生態發展。
(三)治理污染,建設美麗環境
煤炭企業應因地制宜制定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嚴格執行環境治理的“三同時”制度,加強對各類污染源的治理,同時美化礦區環境,生態種植、生態恢復、植樹綠化,防塵減災建設綠色礦山。
(作者單位為安徽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楊建平,葛家祥.淮北礦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突出問題與對策[J] .煤炭經濟研究,2002(04):28.
[2] 劉飛.淮北礦區可持續發展的對策[J].安徽科技,2006(04):18.
[3] 常建飛.中國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問題[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z1):66.
[4] 李尊.淮北礦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能源環境保護,2011,25(5):12.
[5] 曲劍午.中國煤炭市場發展報告(2011年)[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