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津強
摘 要 近年來,在多方共同配合與努力下,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日益完善,多層次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也在逐漸形成,但是由于各方面限制性因素的存在,我國社會現行養老保險制度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忽視了發揮以大數法則為基礎的共濟性,以至于過分依賴財政資金補貼,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受到嚴重威脅。下面,筆者將分析當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而后在遵循大數法則等的基礎上對養老保險制度設計必須堅持的若干原則進行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 養老保險 制度設計基礎 大數法則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與落實,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越來越嚴峻,這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險金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養老保險制度設計基礎工作迫在眉睫。相關部門必須在精確計算的基礎上,在遵循大數法則等的前提下,合理設定養老保險待遇,并完善制度的相關內容,保證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
一、當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在日益完善,但是,必須承認,由于各種主客觀限制性因素的影響,養老保險制度在實踐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沒有堅持以大數法則為基礎的共濟性。我國的養老保險是建立在社會共濟性基礎上的,所以必須遵循大數法則等原則。有學者以風險的確定性以及“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是“有效抵御風險”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來否定遵循大數法則原則的必要性,導致了認識上的混亂,加重了實際工作中各有關部門和機構對財政補貼的依賴性。其次,個人賬戶制度設計不合理,不能充分體現效率與公平的原則。從結構上看,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中統籌繳納部分與個人繳納的基金所占比例并不合理,統賬不分,也無法充分體現個人賬戶的法律主體地位。第三,養老保險制度的總體設計不夠合理,國家并沒有將機關、事業單位等納入社會統籌范圍之中,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仍然是由國家財政統一承包。也就是說,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并沒有嚴格遵循“大數法則”,也沒有充分體現出其分擔社會風險的基本功能,制度不公平嚴重影響了我國勞動力資源的流動與配置,也不利于推動我國經濟的順利發展。第四,我國養老保險稅費與社會平均工資之間的差別較大,不利于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也影響了社會公平。稅費不統一也使得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基礎平臺扭曲,這也就無法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應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服務,必須努力化解各種保險風險。而風險是不可預測的,要規避風險,就要合理推測風險的發生概率。“大數法則”就是在該基礎上出現的。對于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基礎的頂層設計來說,大數法則是十分重要的。當保險標的數量足夠大,我們就能夠根據以往的數據推算某種損失發生的估計概率,從而以此為基礎計算繳費率。在養老保險基金的征收過程中,還必須根據以往年度保險金的發放情況,分析每年需要發放的保險金的額度,在保證經濟發展合理的情況下,為老年人口發放合理的保險金。但是,當前就很多地區來說,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并沒有充分遵循“大數法則”,無法預測未來保險金的發放額度,無法與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相一致,也難以滿足我國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養老保險制度基礎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一)大數法則
所謂大數法則也被稱為風險大量原則、平均定律等,主要是為了表達隨機現象中的大量重復現象往往存在很多必然的規律。就我國保險行業來說,只要承保大量的風險單位,大數法則的作用才能夠充分顯現出來。風險單位數量愈多,實際虧損的結果也就會愈接近預期結果。由此,工作人員就可以在保險期限內收取合理的保險費,從而維持費用收支平衡。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也是如此,要在遵循大數法則的基礎上做好制度設計工作。與商業保險不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風險性相對較小。從總體上來說,人的一生是一個周期性變動的過程,人口年齡結構及變動趨勢相對明顯,某一年度領取養老保險金的人數及給付總額也相對固定。但是,為了保持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相關部門要對近年來基金管理構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對歷史數據構建模型進行精算,從而找到其中存在的收支平衡規律,進而保證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設計的科學合理和可持續性。
(二)公平公正原則
就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來說,不公平現象十分嚴重。而這種不公平性也帶有明顯的政策及制度因素,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相對狹窄和制度的執行過程中帶有濃厚的身份色彩。國內百分之六七十左右的勞動者仍然沒有獲得基本養老保險,老年生活面臨一定的困境。同時,與城市相比,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村人口并沒有建立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很多農村居民仍然游離在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之外。總之,我國城鄉養老保險發展極不平衡,農村地區相對滯后,保障力較弱,也就形成了城鄉二元化的格局。為此,政府相關部門一定要從社會保障權的基本精神出發,以大數法則為基礎,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并實現政策向農村傾斜,實現全社會范圍的養老保險的公平公正。
(三)效率原則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遵循“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也是如此。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設計要遵循效率原則,就必須用最經濟、最合理的辦法分配養老保險基金,并把這些基金分配到最需要的群體手中,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個人的勞動能力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應該享受的養老金也應該有所差異。這種設計思路也是為了調動廣大勞動者繳納養老保險費的積極性,從而確保養老保險金的順利籌集。另外,作為國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設定必須與當前我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國民收入水平提高,養老保險的保障能力也要隨之提升。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必須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從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出發,在遵循大數法則、公平公正與效率的原則上,完善各項規范內容,從而促使養老保險制度發揮更大的作用,以應對我國愈來愈嚴重的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
三、結語
做好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工作,充分體現大數法則、公平公正以及效率的原則是政府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要做好以往養老保險金繳納和發放的統計工作,根據人口普查的結果進行必要的精算,分析每年社會養老保險金的征收及發放額度,從而做出合理的統籌安排,滿足各方面的利益需求。要充分整合現有的養老保險資源,并完善信息處理系統,提高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運營效率。只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持大數法則等制度構建的基本原則,不走過分依賴財政資金的彎路,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一定會更為堅實,可持續性一定會大大加強,老年人口的基本權益就能夠得到更好的維護和保障,可以有力地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進程。
(作者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參考文獻
[1] 李俊.城鎮化、老齡化背景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財務狀況研究:2011年~2050年
[J].保險研究,2012(05).
[2] 許佳佳,劉鑫橋.中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及問題研究評述[J].商業經濟,2012(06).
[3] 郝曉娟.萊蕪市城鄉一體化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優化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