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睿(整理)
8月新規
文/王睿(整理)

云南省電子運單制度將全面實施,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將實現安全閉環管理
8月,云南又有一批新規即將實施。云南將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全省13個州市推廣新型鄉村商業中心;運輸危險貨物要配“電子運單”……
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公安廳、省總工會等單位聯合召開的云南省《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云南省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已制定出臺6個方面共24條硬性措施,以保障和維護農民工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其中,全面實行工資按月支付和銀行代發工資制度、全面實行人工費用與其他工程款分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業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等管理制度令人矚目。
《實施意見》明確,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實行企業委托銀行代發農民工工資制度,鼓勵分包企業農民工工資委托施工總承包企業直接代發。具體要求為:企業負責為招用的農民工辦理實名制工資支付銀行卡,按月考核農民工工作量并編制工資支付表,經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后,委托銀行通過本企業農民工工資準備金賬戶將工資劃入農民工個人工資賬戶。
【點評】:農民工外出務工,關系一家人的生計。總有一些農民工返鄉之前,那點工錢總是遲遲拿不到手,討薪,甚至以命討薪屢有發生。積貧積弱的權利現狀,讓按勞取酬、按時領薪都成為一個風險性頗大的運氣活。《實施意見》的出臺,推進了企業工資支付誠信體系建設,遏制工資拖欠上升的勢頭,但隱藏的權利鴻溝仍亟待填平。
《云南省鄉村新型商業中心建設推廣工作實施方案》出爐。《方案》明確,年底前,在全省13個州市(怒江州、曲靖市、文山州除外)各建成1個鄉村新型商業中心。2017年起,由各地和實施主體結合實際自主推廣建設,力爭到2020年底實現全省縣(市)區全覆蓋。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要求,鄉村新型商業中心建設必須使用統一名稱、統一標識標牌和外觀主體顏色,實現標準化和品牌化。在建設模式上,要求鄉村新型商業中心選址、規劃、建設、運營、配送等由實施主體統一實施;實施主體自行融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點評】:讓農村居民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商品和服務,解決了云南省農村商業網點數量少、商品不豐富、難以便捷消費、生產性生活性服務匱乏、農村居民“買難”“賣難”等問題,打造了可持續發展的農村商貿流通新業態、新模式。
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省公安廳、省環境保護廳最近聯合印發了《云南省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電子運單使用管理規定》,《規定》的實施標志著云南省電子運單制度將全面實施,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將實現安全閉環管理,運輸企業和危險貨物充裝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將進一步落實。該規定將于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
據悉,《規定》從四個方面對實行電子運單制度作了具體要求:一是界定電子運單系統使用范圍;二是明確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企業和危險貨物充裝單位主體責任;三是明確交通運輸、安監、公安、環保部門職責;四是明確電子運單信息系統使用要求和使用流程。沒有電子運單或電子運單信息與實際不符的,充裝單位不予裝貨。根據《規定》,駕駛員需將裝卸貨等運輸任務執行進度,通過APP反饋至運輸企業,便于企業及時做好運力調配計劃。
【點評】:長期以來,危險貨物道路運輸托運環節安全監管相對比較薄弱。通過實施電子運單管理制度,進一步落實了試點企業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企業車輛動態監控主體責任,推進了云南省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閉環管理體系和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建設,為跨部門、跨地區協調聯動和應急處置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和決策支持,能夠有效解決企業對所屬車輛及人員“監而不控”、“掛而不管”的問題。
8月8日,云南省政府發布《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2017年1月1日起,將在全省范圍內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統一覆蓋范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基金管理,實現云南所有居民的同保同籌,醫保服務更加公平。
《意見》要求,將除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以外的其他所有城鄉居民納入到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參保范圍中。也就是說,參保居民將不再區分農村和城鎮居民、本地或外來人員,不受城鄉戶籍限制。
《意見》還要求,統一保障待遇,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保持在75%左右。統一籌資政策,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府補助標準人均提高到420元。
【點評】:目前,云南省已初步構建了包括職工基本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保、新農合為主體,大病保險為拓展,其他多種形式醫療保險為補充的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雖然已基本實現“全民醫保”,但其中仍存在著城鄉差別,促使鄉鎮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仍需付出更多努力。一個理想的醫療保障制度應該不區分就業情況,不區分城鄉,和民族、性別、年齡無關。
云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建立農業水權制度,實行農業水價分級管理,推行超定額(計劃)累進加價制度,力爭用8年左右的時間,實現農業水價改革目標。
在明確用8年時間實現改革目標的同時,《實施意見》還提出,高效節水項目建設區、大型灌區和有條件的中型灌區、國家現代農業建設示范區等重點地區要加快改革步伐,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節水和農田水利改革創新、與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率先實現改革目標。
在筑牢水價改革基礎方面,《實施意見》從完善供水計量設施、建立農業水權制度、創新終端用水管理方式、加快高原特色農業轉型升級4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方向。在建立農業水權制度方面,《實施意見》提出,要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
此外,《實施意見》還明確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根據節水量對采取節水措施、調整種植結構節水的規模經營主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和農戶給予獎勵,提高用水主體主動節水的意識和積極性。
【點評】: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任重而道遠。農業水價改革是水資源由低效益向高效益流轉的“倒逼”機制,為農業水權交易奠定了基礎,實現水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意見》的出臺,有利于促進云南省水資源更合理的配置、更高效的利用和更有效的保護,是云南省水權確權、農業水價改革穩步實施的重要保障,對于云南省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