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勝希(中共鎮沅縣委黨校 )
鎮沅縣順意茶葉專業合作社體現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價值作用
文/馬勝希(中共鎮沅縣委黨校 )
鎮沅縣樟盆村順意茶葉專業合作社在縣茶業局、縣供銷社的正確指導下,在者東鎮黨委政府、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及相關部門的有力支持下,于2010年6月成立,并于2010年11月19日召開了第一次茶葉專業合作社成立大會,參加會議的茶農176人,首次入社茶農196人(戶),入社茶園面積2700畝。合作社以“支部+公司+茶農+基地+股東”的模式組建,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章程規范運作。合作社于2010年12月15日完成各項注冊登記工作,注冊資金203萬元,注冊商標為“云鎮順意”,產品統一為順意標識。順意就是“順應形勢發展、意同民眾要求”。順意合作社建設的目的:設定致富這一愿望并實現這個愿望,結合自身條件和客觀的環境現狀,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帶動社員、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積極、主動參與社會服務。
發展方式:黨員帶頭、社員帶動、共同參與、整體發展。
發展模式: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基地。
發展理念:依靠政策、生態立社、以人為本、共同富裕。
發展目標:樹立信心、克服困難、下定決心、積眾人之力努力實現年產干茶300噸,產值1500萬元,可分配盈余200萬元,實現稅利80萬元,提供村組集體資金10萬元。
目前,合作社制度健全、配置完善、分工明確、運作規范。合作社設由7人組成理事會1個、5人組成監事會1個、黨支部1個,有黨員32名。轄兩村8個村民小組312戶401人,自有茶園面積4325畝,分5個片區7個專業隊,有9個管理人員、2名財務、12個加工人員(其中有9人簽訂勞動合同,繳4險設1獎),設專銷點3個、代銷店50余處,專業銷售員6人,配置銷售服務車5輛。合作社擁有茶葉初制所1個,初、精一體化綜合加工廠1個,擁有加工、銷售、管理等固定資產565多萬元。
合作社于2012年獲得“全國工業生產許可證”,“省級示范社”、普洱市“生態茶園建設先進社”、鎮沅縣“生態茶園建設先進單位”、者東鎮“生態茶園建設第一名”等證書及榮譽。2013年獲得“市級示范社”和“縣級示范社”稱號;完成“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申報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社)”。2014年獲得“國家示范社”和“國家級加工示范社”稱號;“全國優質標準茶園建設示范社”,茶園通過有機認證轉換期。當前,合作社已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正在實現“社員增收、企業增效、財稅增長、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發揮“造福一方、帶動一片”的作用。
(一)合作社建設背景及過程。由于低收賤賣的生產經營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群眾的需求,自2008年以來,沒有優勢的中低檔茶葉價格逐步跌落,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在提高。樟盆村茶農對茶葉種植基本失去信心,2010年全村5212畝茶園已沒有任何一戶茶農按要求進行管理,甚至有3700多畝茶園已經被放棄管理和采摘,全部雜草長成牧場。在新形勢下,通過縣茶業局的引導及技術員的多次深入調研后,與村組干部及茶葉加工廠負責人認真分析情況,并與茶農座談、交流,結合樟盆村茶產業發展具有的資源優勢和存在的困難,最終確定以專業合作化道路來重拯茶葉產業的發展,因此,組建了順意茶葉專業合作社。順意茶葉專業合作社組建后,存在“三有三無”,“三有”:有一塊牌、兩個證(名稱牌、工商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三無”:無資金、無人才、無場所。但是無論多難,理事會班子樹立信心、下定決心,通過充分發揮黨支部黨員作用,三年多的時間終于把合作社推入建設和發展的軌道。
(二)順意茶葉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自合作社組建成立以來,理事會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樟盆村順意茶葉專業合作社章程》等法規管理運行,結合建設綠色、生態、高產、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和《普洱市加快生態茶園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及時開展了社員茶園面積核對造冊、基地地理名稱標志申請登記、茶葉加工廠選址建設和各種證照申請辦理等工作。
合作社堅持從5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進一步打好群眾基礎,主動做好交流、溝通、宣傳、培訓等工作。盡量答復群眾提出的疑問,解決社員存在的困難。在半年的時間里入戶830多人次,召開群眾及社員會議21次,邀請專家講座舉辦百人以上培訓6次。二是正確引導,堅持生態立社理念、樹立合作共贏信心。2011年合作社從做得好的社員中選出30戶代表5個示范樣板園,樹樣板、做示范、帶頭干、領著干。確定示范社員55戶,示范戶掛牌做表率,接受監督。共表彰60名優秀社員;表彰30戶先進社員戶。三是加快茶葉加工廠建設,2011年2月9日合作社邀請縣質量監督局技術員對初制所建設進行勘察選址。幾經波折初制所于2011年3月18日破土動工,2012年3月9日投入生產。四是創新立社模式:黨員帶頭、理事督促、隊長帶領、社員帶動;獎勵先進、鞭策后進、做事公正、紀律嚴密。從而達到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采購、統一指導、統一培訓、統一銷售;分戶生產、分戶收購、分戶核算;茶園出資、資金投資和專業互助的“六統三分兩出資一互助”的運行機制。按照標準化、規范化、民主化、集約化管理運行。五是嚴格分派比例。合作社盈利分配比例情況是:60:30:9:1,即:社員分紅60%,公積金30%,公益金9%,提交村組用于壯大集體經濟金1%。

考察茶樹長勢
目前,合作社標準化茶葉加工廠已投入使用,并取得全國工業生產許可證,“順意”產品分別在鎮沅、普洱、昆明、昭通等地建立了銷售網點。合作社有了固定的生產場所和辦公場所。統一商標;獲得國家、省、市、縣級示范社、國家級農特產品加工示范社;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通過全國優質茶園標準園建設;茶園通過有機轉換期。2014年新入社茶農116戶,達312戶401人;入社茶園1625畝,總面積達4325畝。2014年全社生產茶葉793000公斤,銷售740000公斤,待銷53000公斤。實現產值510萬元,社員可分配資金額預計在360萬元以上。全村人均純收入5900元,茶農人均純收入8400元,順意社員人均純收入9600元。收納社員會費4901元。在資金注入上,得到茶業局初制所建設扶持項目資金30萬元、有機茶園轉換獎補金23萬元、社員培訓室建設補助10萬元;農業、農經中央財政扶持資金200000元、省級財政扶持資金80000元;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獎補10萬元。2012年得到市茶業局獎勵金50000元,縣級獎勵金20000元,鎮黨委獎勵2000元;2013年市茶業局獎勵金50000元。
五年多來,政府相關部門引導、支持、組織開展管理人員及加工人員培訓、學習200余人次,委派到國家、省、市、縣參加各種培訓30余人次。政府及相關部門主動垂詢合作社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正確指導政策優勢,共同研討解決方法,對順意合作社的發展壯大給予有力的幫助。
在生態茶園建設中,順意茶葉合作社自覺承擔起實施主體作用。在專業隊的帶領下,積極組織開挖覆蔭樹種植塘,運送苗木和肥料。主動承擔村組集體社會事業建設和開展文體活動、保護生態建設。集資開挖茶園區生產道路5.8公里,義務維修老路9.3公里,投入義務工日910個。配合村組組建一支樟盆村苦聰文藝宣傳隊;自覺踐行生態茶園建設、管理要求,開展植樹綠化,為打造生態、安全、綠色、有機、高效的茶葉品牌提供了堅強的保證,為建設清純樟盆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五年多的建設、運行,合作社的發展有起色,但是離社員和市場的要求差距很大、困難很多。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本地是一個新鮮事物,由于建社時間較短,沒有模式可學,沒有充實的經濟能力,所以存在的困難很多。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
1. 合作社在本地沒有模式可學,無法借鑒和參考,所以開辦初期組織精密度不夠,進程遲緩。茶產業在本地沒有名、特、優等優勢,突出不了亮點。所以難以得到當地高度重視和市場認可,發展中困難重重。
2. 由于合作社是農民在政策允許下自發組合的獨立核算的民間經濟組織,政府沒有在人才上進行配置,沒有在資金上給予預算。合作社沒有專業人才,管理上還是摸石頭過河,技術上學一點用一點。
3. 管理人員和合作社社員、茶農整體意識和普遍素質不高,茶園管理和加工技術需要進一步提高。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加強學習和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人員整體素質。
4. 由于樟盆村自然條件差、合作社建設難度大,底子薄、欠賬多,投入成本過高。在很多方面都因資金籌措困難而顯得被動,所以建設和發展速度比較緩慢。
5. 茶園茶樹長勢參差不一,老化園、低產園比較多,有60%以上近3200多畝低產茶園急需改造。
6. 產品沒有形成優勢,市場打不開,銷售渠道狹窄,產品陳架多銷售少。合作社仍然在負債經營中,提質增效、盈利增收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
(一)合作社發展理念和目標。發展理念:優勢源于自然、品種出自專業,選擇走專業合作化道路的正確性。設定致富愿望,結合現有的自然條件和客觀的環境現狀,有效利用自然優勢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樹立信心、下定決心、積眾人之力克服困難,謀求整體發展。
建設目標:到2016年底,努力實現年產干茶300噸以上,實現產值1500萬元,可分配盈余達200萬元以上。帶領樟盆村民共同創造一個民主、穩定、和諧、富裕的自然生存環境。
(二)具體的工作計劃和打算。1、結合生存環境和區位情況,做好生態茶園建設和茶園管理,毫不松懈地引導和教育社員及茶農走自然、綠色、生態的專業合作化道路。鞏固全國優質標準園建設,到2017年完成全部老茶園改造,建成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高效化的有機茶園基地。
2、想盡辦法,多方籌措資金,努力把合作社培訓室作用發揮好,逐步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茶農整體素質。
3、努力在2016年10月底把茶葉初制所建設的項目內容全部實施完,并且把攤青室擴建和曬場建設作為重要項目做好。把合作社、茶葉加工廠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莊園區,把企業、合作、休閑、歸屬融為一體。
4、堅持依靠政策、合作并進、服務整體、科學發展的路子。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加強茶園管理、精心加工、提高產品質量、拓寬銷售市場。
5、以人為本,凝聚力量。把握政策,緊密聯系社員,堅決不把政策用偏,不讓社員利益受損失,不讓茶農受冷落,不讓職工失信心。充分發揮理事會、監事會、黨支部和社員作用,堅持按照《章程》辦事,民主管理,規范運行,定時公開社務、財務,堅決不讓資產和資金流失;堅持按照上級相關部門要求,加強學習、虛心上進;堅持采納大多數社員合理意見,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強化合作社執行力和落實力;樹立社興我榮、社敗我恥的群團理念,全力推動合作社建設再上新水平。

合作社茶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