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蘭
【摘要】幼兒語言是在使用交流中形成發展的,要提高語言教育的效果,必須為幼兒創造多交流、多使用的機會。
【關鍵詞】語言;交往;提高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語言的一個最基本的屬性特征是人類交往所借助的工具,是一定信息意義的載體。幼兒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會運用語言工具與人交往,適應社會。而幼兒語言發展也正是通過自身與外界積極的語言交往而獲得的,幼兒學好語言并運用語言進行交流,既能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又能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和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促進幼兒和諧、健康、全面的發展。
幼兒語言是在使用交流中形成發展的,要提高語言教育的效果,必須為幼兒創造多交流、多使用的機會。
一、在游戲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游戲是幼兒主要的活動方式,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有效途徑。游戲制造了一種自在、有激發力的環境,在這樣的語言游戲中,不僅避免了機械單調的語言學習,而且幼兒在找尋答案或尋求結果時也沒有現實世界中的壓力,有利于他們玩味、感悟語言文字的意義。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小朋友扮演的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到隔壁的娃娃家去做客,孩子們通過表演的形式知道了如何做小主人招待客人,并學習了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你好、請進、請坐、謝謝、我和你一起玩,好嗎?再見,歡迎再來!”等禮貌用語,這個時候幼兒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們“說”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大大地激發出來,在自己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運用語言進行積極、主動的交往。在進行“超市”的游戲中,幼兒通過模仿“顧客”和“售貨員”的活動,不僅鞏固了一些禮貌用語,還能準確地使用“一條毛巾”“一瓶可樂”“一包糖果”等量詞。如:
二、在談話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親密的伙伴關系是促進幼兒交流溝通的前提,民主、愉快、寬松的活動氛圍是談話活動的有效的保證。我們要創設一個能使他們積極應答的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有話就說,為他們提供多層次、有趣的多樣化的談話材料,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把語言學習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幼兒談話和說話的興趣。教師應真誠平等地同孩子交流,耐心傾聽幼兒的每一句話,不斷鼓勵、支持幼兒,做幼兒的朋友,努力營造寬松氛圍。幼兒在民主、友愛的氛圍中無壓力、無拘束,自然就“有話敢說”。并利用晨間、課間、餐后、離園等自由活動時間與幼兒個別交談、讓幼兒與幼兒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閑聊中豐富詞匯,提高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平時在活動的組織中盡可能地創設兩兩交流、小組討論的機會,促進生生互動,讓那些不善于在集體面前表達的幼兒在小組中交流或與同伴交流。除此之外,我們還組織幼兒親近大自然,如春游、秋游等,利用戶外大自然引導幼兒講述,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活動后請孩子將收獲講給爸爸、媽媽聽,并將家長記錄的文字材料張貼出來。這類活動大大增加了幼兒個別交談的機會,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三、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要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良好傾聽習慣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設計了相關環節,以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如:美術活動中,請幼兒認真聽清老師提出的要求再開始畫畫;語言活動中,請幼兒回答老師的提問或講述相關的內容,其他幼兒仔細傾聽,發現有幼兒講錯的及時給予糾正;數學活動中,進行的“聽數字拍手”游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聽”的專注程度。
有了良好的傾聽習慣,幼兒的說話能力就會相應提高。教學活動中老師再加以引導,如:在學習小班故事“毛毛蟲”的時候,故事里出現了大量的數量詞,如:一個紅蘋果、兩根黃香蕉、三顆紫葡萄、四塊黑巧克力、五片綠樹葉,同時我采取了詞匯與動作結合的方法進行,孩子們在不斷的重復吃的動作過程中也輕松掌握這些數量詞。
四、在早期閱讀中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早期閱讀是增長幼兒知識、開闊眼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因此除了利用幼兒園里的閱覽室,我們還在班級里創設了閱讀區域,請孩子們自帶一些家庭中的圖書,和班內的幼兒一起交換著看,并和好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個故事、故事里的誰?幼兒在說的過程中,相互之間就有了交流,這時,我又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帶來的圖書都給誰看了?你看了別人的哪本書?自己的好朋友是誰?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慢慢地,小朋友學會和別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有了好朋友。經過老師地正確引導,幼兒都能大膽地與小伙伴進行語言交流。
語言是一種復雜的組織系統,每個幼兒都具有天賦的創造學習潛力。教師不僅要為幼兒積累了談話的經驗,更要讓幼兒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孩子們只要暢所欲言、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認可,才能從中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有了成功的喜悅,孩子們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語言交往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