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莉
摘要:新課程標準是當前教育教學的各學科教學標準。他體現了教育觀念的更新,擺脫陳舊教學模式的束縛,應用于現代教育手段和最科學的教育方法,極大的挖掘學生的潛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最終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21-01
1.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熱情
教育家呂叔湘告訴我們:"我們做事情要感到有樂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臉地在那兒教,愁眉苦臉地在那兒學,效果就決不會好。"愛因斯坦也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往今來,許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和激發、利用。興趣對于我們的學習,能使無效的變為有效的,能化低效的為高效的。由此可見,興趣的內驅作用是多么神奇??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都足于說明興趣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懂得激"趣",并能夠以趣激"情"。
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時時刻刻隱藏著一種感情色彩。如果是一位新教師,上的又是第一節課,那么學生對這節課一定會有太多太多的心理期待:教師的形象怎么樣?教師的談吐如何?教師的舉止怎樣?是男老師還是女老師?教學的方式是否受歡迎……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發現:學生對某位教師的教學方法喜歡,就喜歡某位教師;對某個學科的教師喜歡,某個學科的內容就學得好;對某一小節的內容喜歡,某一小節的內容就學得好。這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愛屋及烏"。事實也正是這樣,學生一旦有自己喜歡的教師;一旦有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一旦有自己喜歡并適應的那種能夠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都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投入,因而,他們的學習思維就一定會與教師的教學保持著和諧、完美的統一。在這種情形下,學生就會從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和實踐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進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所以,每一位數學教師要想讓學生饒有興趣地學習自己所教的課程,就應該把學生的這種心理傾向當做一門學問認真細致地研究,以便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發現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我們的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2.課堂教學要吸引學生
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也是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渠道。我們每項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教學內容要吸引每一個學生。只有吸引住學生,才能把知識傳授給他們。怎樣才能吸引學生認真聽課、積極參與呢?
2.1課堂教學要"生活化"。每節課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是為生活服務的,使學生把自己和數學都與生活聯系起來。
2.2課堂教學要"活動化"。新時代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即"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方式,把學習數學的主動權交于學生,激勵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親自實踐,大膽創新。如在學習"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時,就讓學生用折紙的方法折出這三條線。
2.3課堂教學要"情感化"。情感是連接世界上一切心靈的紐帶。教師要尊重學生,民主教學,與學生情感共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回答的問題,不管正確與否,都要給予恰當的評價,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3.因材施教要針對學生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都有其個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地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針對其特點進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必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一個優秀的教師,會用一千種方法教育一個學生;一個笨拙的教師,只會用一種方法去教育一千個學生。"確實,一個優秀的老師,會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手段去教導學生。班里的幾十個學生是一個差異較大的群體。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尤其是對后進生。后進生因知識基礎較差,他們會自暴自棄,老師要常鼓勵他們,使他們對自己增強信心。教育學生時,教師要和藹可親、孜孜不倦、循循善誘。
4.重新定位師生關系,共同學習
在教學中,不應讓每個學習者去等待知識的傳授,而應讓他們基于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通過告之他A以修正自己的認知經驗。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和完成的實踐活動,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雙向作用過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過程,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豐要反映在教學的全過程,如精心設計導人,安排好教學的層次,糖心挑選訓練題進行小結,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舟等。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客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要敢于"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牛析,小結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于提出質疑。決定學的結果如何,學生的作用是內困,教師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科學的思維和積極的創新,才能使知識內化和升華為個人的質。在教學中,實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營造充滿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求異創新、敢丁提問,允許有不同的答察。教師應改變傳統的一問一答模武。避免學生的思想處于"等待解答"狀態,達到"發現——創新"的目的。
5.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教育
數學這門學問是完美而井然有序的理論體系,這一體系并非一開始就是那么完美無缺的,為了創建這個體系很多先哲進行了大量的努力,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歷經了千辛萬苦,另一方面,在這個進程中也感受到在很多發現和發明中的無窮樂趣,所以在學習數學中,也追蹤一下相同的過程,學習數學文化,使我們一開始就能夠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數學是一門趣味性很深的學問。在數學課堂上無目標地灌知識,不會產生學習的激情,而適當地滲透一些數學文化,將使數學課堂不再像嚼沙子一樣枯燥無味。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許多尖端的科技都是從自然界中得到啟發,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生態平衡,滲透從自然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的思想。
6.設計開放性試題,采用開放動態評價
傳統的評價方法往往以紙筆考試為主,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過分注重分數,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而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忽略了對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考查。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立足于全面啟迪學生的隱性智力潛力與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理念,通過積極主動的探索與思考,初步采用一種開放動態的數學學習評價新模式。相對于傳統評價方法的單一性與組織形式的封閉性,在探索新的評價模式過程中,多嘗試采用操作題、口試題、創意設計、課題報告等靈活多樣、開放的評價手段與方法,來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狀況,具體直觀地描述學生發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減輕學生的壓力,突顯其學習和發展的過程,突顯評價的激勵作用,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評價,力爭全ff描述學生的發展狀況。在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的新課程理念下,數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習應用數學的能力,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