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
摘要:幼兒需要借助材料進行學習,是由其身心發展特點決定的,幼兒正是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斷發展的。因此,幼兒園教師只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水平和活動需要,合理安排活動美工區,設計空間布局,為幼兒投放適宜的材料,給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夠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關鍵詞:美工區;材料投放;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27-02
目前,在美工區活動材料的投放上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材料投放流于形式,固定的多、變化的少,有的甚至一成不變,不能讓幼兒感到新鮮、有趣;投放的材料只求多,而目的性和針對性不夠,缺乏層次性和動態性;對部分材料的教育價值挖掘不夠等等。作為幼兒教師,如何投放美工區活動中的相關材料,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求,是值得我們當前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那么幼兒園在投放美工區材料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根據幼兒能力不同,提供層次性與多樣化的材料
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必須考慮材料內容的深淺程度既要符合幼兒原有水平和基礎,又能促進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讓材料具有暗示性,推動孩子的發展。如:在動手區投放利用鞋材自制的各種形狀、顏色的輕泡材料,讓幼兒練習按規律排序。教師可以投放多種顏色的輕泡圖形讓幼兒自由選擇,可以是AB型,也可以是AAB型。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又如:教師為中班幼兒提供一個用皮革縫制的六面體,六面體分別釘有拉鏈、紐扣、子母扣、線繩等。這樣可以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材料,給他們提供不同的操作機會,使它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發展。再如:"學習10以內的數"這一活動,根據活動中的情況教師投放了"分類盒"和"給水果寶寶找朋友"兩件材料,其中"給水果寶寶找朋友"加深了些難度,適合已掌握的幼兒玩;在教學活動中沒有完全掌握的幼兒可以通過"分類盒"繼續鞏固,使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
2.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需求,保持材料投放的動態性
美工區材料是美工區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活動的工具,幼兒本身就是美工區環境中一個最大的動態因子,他們對于新鮮、好玩的操作材料往往興趣濃厚,但時間久了,他們的興趣就會逐漸減退,以至無人問津,這也失去了材料的價值功能。因此教師投放材料要有計劃、有目的,不能一下子投入進去,也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調整、補充,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動態性,以不斷吸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讓美工區永遠保持新鮮感。如小班的動手區,教師一開始為幼兒提供了各種顏色的小紙球和瓶口合適的瓶子,讓幼兒練習將小紙球投放進瓶中,以此鍛煉幼兒手眼的協調性。幾天后,教師發現大部分幼兒基本都能完成這一任務,于是增加了大小不一的紙球,幼兒必須選擇大小合適的紙球才能投進瓶中。隨后,教師又根據幼兒的掌握情況,將瓶口大小一樣的瓶子更換成瓶口大小不一的瓶子,幼兒必須要雙向選擇才能準確將紙球投進同樣大小的瓶子,促使他們不停探索。這樣分期分批的不斷更新材料,由易到難,始終能吸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使他們保持新鮮感,促使他們不停探索。
3.材料精美度并不等同于材料價值
活動美工區投放的材料應具有提高幼兒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價值,使幼兒在活動中有所收獲。但很多幼兒園購買的大量成品材料的精美度無可挑剔,但是,材料精美度并不等同于材料價值。材料精美細致能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活動興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材料投放的目的是為了給幼兒創設一個自主探索、自主操作、自主選擇的平臺,促進幼兒各個方面的發展。再精美的材料,如果不能提供給幼兒想象與創造的操作平臺,也就失去了材料投放的價值。所以,幼兒園教育工作者在材料投放時要更講究材料價值而非材料精美度。
4.材料的安全性和藝術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足以說明安全工作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樣,在美工區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應是第一位的。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時,應選擇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進行徹底地清潔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應注意包裝和制作的藝術性。對比較堅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裝盒,用彩紙、絲帶等輔助材料進行裝飾、改造,還可選用質地柔軟的絨布、包裝紙、美工紙等進行藝術加工。如動手區內練習系紐扣的活動材料,可為幼兒提供色彩鮮艷、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備教育功能的同時,充分將其藝術性展現出來,以吸引幼兒對活動材料充滿興趣,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利于美工區活動的順利開展。
5.幼兒活動材料的選擇應能激發其主動性
材料的趣味性、可變性以及可操作性對于幼兒活動參加的有效性有很重要的影響。在不同的活動美工區,材料的選擇應該符合所在活動美工區的特征。"科學區"的材料投放需要能夠反映科學知識的教具和玩具,如多棱鏡、磁石、沙漏、天平、奇妙的轉盤等。在"美工區",材料的選擇要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如大班中的材料大部分為未加工的物品,難度較大,需要幼兒親自動手;而對于中班的學生,材料選擇則更多為"半成品",目的是降低難度,讓幼兒稍作加工即可完成。由于活動材料的操作方法很多,即便是一個簡單的游戲,當其內涵被擴展后,便含了認知、計算以及生活等眾多內容,就能極大地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
在美工區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活動材料確實是美工區活動實施和開展的核心,它既是幼兒形成能力、積累經驗的載體,又是教育目標與幼兒自身互動的中介,因此,作為教師在活動中要做個細心的觀察者,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