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本杰 宋學良
基于復雜系統脆性理論的財務危機預警研究
文/辛本杰 宋學良
將復雜系統的脆性理論引入到公司體系,從系統的觀點對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進行了探究。文章將企業的脆性定義為財務危機,針對已有財務危機預警研究的缺陷,從企業的脆性因子、脆性過程和脆性結構等方面對企業的脆性機理做了分析,并根據企業的脆性行為刻畫出財務危機的預警機制,將定性預警和定量預警相結合,構建了針對企業脆性因子、脆性過程的預警理論體系。
脆性理論; 財務危機; 財務困境; 風險控制
眾所周知,風險預警是風險管理的關鍵議題和核心任務,但財務危機預警是公司的薄弱環節,從而影響了企業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財務危機預警的目的是找出財務危機的作用機理,以預測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而采取措施避免企業財務狀況繼續惡化。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其風險主要來自于與市場進行物質和信息的交換過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曾指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此次市場化改革預示著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機制以及與之相應的經濟增長方式將發生深刻的變化,企業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從而更可能陷入財務困境。如何避免企業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陷入財務困境成為又一重要命題。筆者認為只有抓住影響財務危機的內、外部因素,認清財務危機的微觀機理,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才更有助于經營者防范財務危機,提高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
財務危機又稱財務困境,在我國通常將被“ST”的企業稱為陷入財務困境的企業。脆性是描述系統遭受外部干擾,使整個系統陷于困境、陷于癱瘓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的脆性即表明企業陷入財務危機。財務危機的發生同樣是由某一因素的干擾,波及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而引起財務狀況惡化,使整個公司陷入困境的過程。文章從脆性因子、脆性過程和脆性結構三個要素來研究企業的脆性風險。
(一)企業的脆性因子
脆性因子是引起系統發生脆性的因素,企業的脆性因子即引起企業財務危機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 根據熵理論,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不當,會增加企業內部的熵增引起的不確定性問題。該不確定性內涵的風險包括財務風險、稅收風險、戰略風險、法律風險、信用風險等。由于內部因素包含更多的不確定性,內部因素對財務風險的影響更大,但是由于內部因素帶來的風險大部分和管理層的治理、決策相關,而由管理層自身防范此類風險就比較困難,這就為企業的風險管理增加了難度。
(二)企業的脆性過程
從脆性源到脆性接受者具有某種關聯性,決定著脆性接受者的響應程度,而兩者之間的脆性關聯是通過脆性過程來完成的。企業作為一個開放系統,無論其復雜程度如何,它都一定有自己的輸入和輸出。輸入是系統的外部條件或內部條件,輸出是所想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目標。但由于各種原因,又使系統有時不會達到預期的目的,有時又由于外界的干擾或系統本身的原因,使得系統不堪負荷從而激發了系統本身的屬性——脆性。復雜系統通常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復雜行為,但它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隱含在這些現象背后的基本機制是不穩定性。
圖1 脆性過程、脆性源及脆性接受者的關系圖
1.外部脆性過程
外部脆性過程主要發生在復雜系統的子系統之間,一個已經崩潰的外部子系統對于和它有一定聯系的子系統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個影響的過程就稱為外部脆性過程。崩潰的子系統對于其他子系統能夠產生影響也是由于兩個子系統各自內部因素之間存在著聯系,通過這種聯系影響到其他子系統,而其他子系統則通過內部脆性過程決定是否接受這種影響。
2.內部脆性過程
一個子系統的崩潰也是由它內部的因素來表征的,而往往系統的崩潰都是由于內部一個小小的因素出現問題,由于系統內部之間是相互關聯的,這樣下去很有可能導致系統內部的其他子系統的崩潰,這樣系統內部的脆性過程就被完全的激發了。系統內部子系統之間的作用過程就被稱為內部脆性過程。
(三)企業的脆性結構
財務危機的發生,往往是由于外部和內部某一因素發生重大變化,將這一變化作為系統的輸入,一旦這些因素受到干擾,易對財務系統形成沖擊,發生脆性事件。這些脆性事件會波及到系統結構,破壞企業的經營穩態,進而出現財務危機。這個從脆性因子到脆性事件到影響系統結構直至引起財務危機的過程,就是公司財務危機的脆性風險結構(見下頁圖2)。脆性因子的確定是預防財務危機的關鍵,脆性因子引起的干擾,通過逐層傳遞,波及整個企業,是導致企業脆性的主要風險因素。脆性風險的傳遞路徑多樣,更像一個黑匣子,與企業管理層的決策息息相關,同一行業、規模相當、業務相近的企業,也會由于決策的不同產生截然不同的脆性風險。為了有效應對該脆性風險,企業應建立起針對企業的脆性因子、脆性過程的危機預警系統。
圖2 企業財務系統的脆性結構模型
(一)采用風險分析調查法和流程圖法進行事前預警
脆性因子是引發財務危機的主要因素,預警的關鍵是對脆性因子的識別,脆性因子的識別是指個體獲取、處理并解讀脆性因子的過程,先前知識經驗以及評價這些因子所表現出的認知特征會影響不同個體對因子的識別。另外,部分脆性因子包含于脆性事件中,是脆性環境的內在本質因素,在公司內部主要表現為各部門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選取戰略,相互競爭,存在非合作博弈,處理不當也會引發危機。為了有效識別可能導致本企業陷入危機的脆性因子,企業內部應成立獨立于管理層的風險管理小組,該小組成員不參與管理層決策,以保證風險管理小組成員對風險判斷的客觀性。著重強化小組成員的危機意識,提高對脆性因子的識別度,根據內、外部因素的變化,實時采集、捕捉所有可能的脆性因子。根據流程圖法和以往的經驗,繪制出可能的風險傳導路徑,做好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此評估可能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并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在風險評估報告中,詳細說明該因素可能導致的結果,考慮最壞的情況,使管理層在制定風險應對策略時,綜合考慮各種可能性,形成預警預案。預警方案中應明確預警擬達成的目標,具體的應對、執行計劃,預警點的信息等。
(二)采用非財務指標和財務指標相結合實時監控預警
財務指標、現金流指標和市場收益類指標,是最常用的財務危機預測變量,通過衡量公司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現金流量、資本構成等與企業財務危機的關系,判斷并預測企業是否陷入了財務危機。非財務指標是對單純依靠財務指標進行財務預警的重要和有益的補充,非財務指標預警更加關注可能影響企業經營的各項因子的情況。非財務因素更多的依靠管理層的經驗和職業判斷,可能比財務指標更能有效揭示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比如,企業的管理水平落后、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企業戰略不合理等非財務因素反映的信息都預示著企業有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而財務指標則不能夠準確的反映出這些信息。因此,在構建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時應該將非財務因素加入到模型的指標體系之中,這樣才能夠更加完整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增強預測的效度。
(三)采用風險擬合和再評估進行跟蹤預警
由于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引起的脆性過程不同,脆性風險在企業內部會產生不同的傳遞路徑,加大了風險監測的難度。企業在對脆性因子進行監測的過程中,應注意對該風險的應對效果進行實時評價,跟蹤風險的狀況,收集預警信息,將觀測到的最新信息與預定的企業目標計劃進行對比分析,評價風險應對與預期的擬合程度,進行差異分析,以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應對方案。跟蹤預警應注重提高預警方案的靈敏度,一方面,當評價的風險與企業預期偏離較大時,分析偏差的原因,并在該脆性因子所處的階段,再次進行風險評估,制定新的應對策略,并繼續監測、跟蹤。另一方面,對風險的評估效果較佳的風險因素繼續跟蹤評價,進行危機處理,直至危機消除。由此形成全過程預警的閉環系統。跟蹤預警強調在風險因子的存續期間內,實現動態監測和全過程預警。
(四)采用風險評價持續改進優化預警
企業根據整個預警過程中的經驗,對原因,處理過程等進行全民反思,總結整個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對歷史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組成脆性風險因素集,將其固化到企業的危機管理體系中,形成企業內部的危機管理數據庫,并運用數據處理、分析等手段,優化預警過程,形成優化預警方案。由于企業組織的復雜性,同一脆性因子可能有不同的風險傳導路徑,引起的風險水平也可能不一致。當企業再次面臨類似風險時,及時地給出決策參考方案,通過預先采取應對措施,提高危機應對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沖擊。
脆性是復雜系統的根本屬性。文章從系統論的角度,重新審視了財務危機的預警研究。根據企業財務危機的預警機制,針對事前、事中、事后預警,構建了財務危機預警的理論體系,并給出了有效的預警實施方案。但是預警系統有自身的局限性,受管理層能力的影響,想要發現所有的潛在風險是不可能的,預警的難點在于合理區分與判別脆性因子,并且管理層的決策能力不易被量化,各部門的關系也不易用數據反映,仍存在一些問題。復雜系統的脆性理論是比較新的理論,各領域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吳占篪,李曉龍.企業集團資金安全預警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13(2):63-68.
[2]于富生,張敏等.公司治理影響公司財務風險嗎?[J].會計研究,2008(10):52-59.
[3]祝志明等.企業戰略風險識別[J].科研管理,2005(11):1-6.
[4]吳超鵬,吳世農.基于價值創造和公司治理的財務狀態分析與預測模型研究[J].經濟研究,2005(11):99-110.
[5]Johnson. Ratio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irm Failur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70.25 (Dec):1166-1168.
[6]Fouad A A,ZHOU Qin,Vittal V.System vulnerability as a concept to asses power dynamic security.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1994,9(2):1009-1015.
[7] 金鴻章,韋琦等.復雜系統的脆性理論及應用[M].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4.
(作者單位:山東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