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躍偉
戰略管理會計應用推廣中的行業植根性研究
文/陳躍偉
從戰略管理會計的內涵出發,其在較長的時間跨度內為企業管理層提供財務決策信息,以及協同其它部門來完成市場信息分析,這些都決定了在推動東北制造業市場化運營的過程中,戰略管理會計將發揮整體視域下的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綜合作用。通過研究,其中的植根性措施包括:理清行業提高資本有機構成的目的、形成多部門協同作業資源配置模式、創業驅動下員工利益補償機制設計、建立起要素比價下的企業要素替代。
戰略管理會計;植根性;制造業;東北老工業基地
本課題組在對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模式進行研究時發現,由于行業不同便會導致主營業務類型和市場環境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這就意味著戰略管理會計在應用上的著力點會有不同。因此,研究行業植根性問題也就納入到了本課題的研究范疇。基于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現實需求,本文將在制造業行業內來進行植根性研究。從戰略管理會計的內涵出發,其在較長的時間跨度內為企業管理層提供財務決策信息,以及協同其它部門來完成市場信息分析,這些都決定了在推動東北制造業市場化運營的過程中,戰略管理會計將發揮整體視域下的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綜合作用。結合當前制造業發展的緊迫任務,以去產能和優化產能結構為主線,本文將聚焦行業的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趨勢來展開主題討論。
根據C/V這一公式可知,資本有機構提高可以理解為單位可變資本所能推動的不變資本的量在不斷提升,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單位生產效率的提高。但將這一公式植入到制造業現有的行業環境下,則需要對以下三個問題進行分析:
(一)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速度
從公式的邏輯關系中可以看出,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方式包括:V不變而單一增大C的存量,或者C不變而單一縮減V的存量,以及C與V之間發生動態同向或反向變化。但無論是C絕對增大還是相對增大,都需要考慮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速度問題。根據政治經濟學原理可知,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應與生產場地的空間范圍形成匹配性,并還需要考慮到其對企業資本循環所帶來的影響。
(二)要素間相替代的人員分流
勞動要素與資本要素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設施設備的操作難度也會不斷提升、設施設備的自動化水平也將逐步提高,所以V將出現絕對的縮減。因此,行業內部如何面對人員分流問題便是關鍵。李克強總理在考察武鋼之后指出,應做到人員的分流但不失業。可見,這就對行業的資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課題。
(三)資產專用形成的沉淀成本
沉淀成本又被稱作沉沒成本,其形成根源于資產專用性損失。盡管沉淀成本不屬于會計成本范疇,但其卻是產業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若是出現過大的沉淀成本,將直接影響到行業的轉型升級戰略的實施,而且也會使得行業資金配置出現低效的現象。由此,這也就成為了提高資本有機構成所需面對的問題。
在問題導向下,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識,戰略管理會計形成行業植根性的切入點。
(一)建立資本擴張的行業植根性
從制造業特別是東北地區的制造業行業發展現狀來看,消除過后產能和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成為了當前的工作重心。在政府主導下,許多國企在優化產能結構時往往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即未能考慮到企業內部傳統技術組織形態在調適中的過渡期問題,以及企業流通資金的有效配置問題。因此,戰略管理會計就需要針對以上誤區發揮建設性的糾偏作用。另外,形成資本擴張的行業植根性,還需要從行業經濟的視角來實施,所以分析和預測行業經濟前景也就成為了切入點。
(二)實現人員分流的行業植根性
從政治經濟學原理出發可知,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企業內部的生產效率也將得到不斷增強,進而多余的不變資本將會退出生產環節。但在現實中卻不難知曉,在國企范疇下來看待不變資本的退出,那便是部分員工將下崗分流。此時,便是考驗國企履行社會責任的時候了,而且政府部門也會對國企施加影響。為此,戰略管理會計需要在跨期的時間維度下,來考察企業組織資源的承受情況,進而為管理層解決分流人員的安置問題提供建議。
(三)控制沉淀成本的行業植根性
沉淀成本不可避免,而且在優化產能結構的長期趨勢下,無論是技術改造還是固定資產重置,都將在技術上鎖定企業乃至行業的發展路徑,進而其所帶來的沉淀成本是巨大的。因此,戰略管理會計還需要在控制沉淀成本上發揮建設性作用,并在結合技術組織形態優化的基礎上,來分析要素的比價問題。
具體而言,這里從三個方面提出思路:
(一)統籌企業組織資源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知,提高資本有機構成必須與企業的場地資源和資金資源相匹配。對于場地資源的拓展不僅依賴于資金資源來驅動,還需要與當前的技術組織形態和格局相適應。當然,對于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制造業而言,破解資金瓶頸是永恒的話題。這就要求,戰略管理會計應用在推廣中需要以統籌企業組織資源為推手,有效挖掘現有的組織資源。那么進一步在分析可知,統籌場地資源和資金資源則需要建立在多部門的協同之中。
(二)測算企業利益補償
解決下崗分流人員的安置問題不能按照上世紀90年代的做法,而是通過對分流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和創業輔助,來使他們獲得生活資料,甚至比在企業工作的回報更大。因此,這里的利益補償不是過去的那種“買斷工齡”,而是結合“互聯網+”的時代背景,投入資金來增強分流人員的市場意識和能力。如同武鋼職工從事“滴滴打車”運營那樣,使分流人員充分享受到當下共享經濟的實惠。因此,出于這樣的考慮戰略管理會計需要測算出企業利益補償數量。
(三)實施企業要素替代
在認識企業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趨勢時需要明確,這不是所謂的用機器來替代人工。根據馬克思所提到的機器化大生產的歷史演變,當前制造行業的資本有機構成突出在提升自動化控制和精密度等方面。因此,人工在生產中的作用仍無法被替代。這就決定了,戰略管理會計需要針對企業的要素替代,來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根據以上所述,實施措施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一)理清行業提高資本有機構成的目的
從近年來的媒體報道中也不難知曉,中央領導十分重視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轉型升級問題。但在破解這一問題時除了需要強化市場經濟意識外,還需要使企業管理層理清行業提高資本有機構成的目的。在歷史視域下來認識其中的目的,則主要包括:改造落后產能結構,并以現代信息化技術為提升重點,來推動行業生產與我國的后工業化時代制造業發展要求相契合。可見,C在這里便主要以信息化設施設備的物理形態而存在著。
(二)形成多部門協同作業資源配置模式
要使戰略管理會計能夠在整體上統籌企業的組織資源,則需要形成多部門相協作的模式來。從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所要求的場地資源和資金資源來看,應主要以企業基建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形成協作關系。前者主要從企業發展的基礎建設規劃中,來為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植入提供空間載體,后者則主要從項目預算的角度來驅動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植入。鑒于我國國企內控中的組織生態因素,這里還需要由企業管理層牽頭來實施。
(三)創業驅動下員工利益補償機制設計
按照李克強總理的要求,形成分流不失業的局面。其中的應對措施便是,在“互聯網+”時代的共享經濟下,為分流員工的創業提供培訓和輔助,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給予專項資金支持。為此,戰略管理會計需要為此進行補償機制設計。由于本文聚焦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推廣,所以這里主要從設定任務的形式來給予提出。本課題組認為,戰略管理會計在應用過程中需要追求人本原則,以及助力企業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義務。
(四)建立起要素比價下的企業要素替代
東北老工業基地在完成轉型升級時需要建立起時代主題意識,而不能一味的照搬國外和我國發達地區的做法。而是需要在后工業化時代的背景下,來完成自身的產能優化工作。因此,這里不僅需要發揮人的主體性作用,還應從要素比價的成本控制中來權衡各種要素的投入。為此,戰略管理會計需要為此做出量化測算,以及跨期過程中的技術組織形態和技術系數。
針對在職員工而言,需要在戰略管理會計下提升他們的崗位意識。為此,以下再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問題的拓展。
(一)激勵機制問題
建立以合約為約束、績效獎金為激勵的制度措施,在當前是較為可行的。具體來說,生產企業可以在全面預算管理上下放班組的財務權限,在不違背企業財務章程的情形下,班組成員在按合約按質、按量、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后,結余資金可按比例作為班組成員的績效獎金來發放。
(二)需求層次措施問題
企業管理者可以根據經驗得出班組成員的需求層次和需求內容,在此基礎上重點從物質激勵上做文章。除了以績效獎金作為主要激勵機制,還可以通過福利性實物發放來增強員工的企業歸屬感和崗位忠誠度。這里還可以細化班組成員的需求內容,為此可以借助跟蹤觀察和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取。
本文認為,從戰略管理會計的內涵出發,其在較長的時間跨度內為企業管理層提供財務決策信息,以及協同其它部門來完成市場信息分析,這些都決定了在推動東北制造業市場化運營的過程中。針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制造業行業,其中的植根性措施應圍繞著:理清行業提高資本有機構成的目的、形成多部門協同作業資源配置模式、創業驅動下員工利益補償機制設計、建立起要素比價下的企業要素替代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1]魏霞.淺議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J].經濟視角:中,2011(10):36-37.
[2]周建共.基層企業內控與風險管理的關系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2):148-149.
[3]李玉玲.企業內控面臨的問題與完善建議[J].中國經貿,2015(11):266-267.
[4]許曉玲.淺談企業內控失效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8):213-214.
[5]孔憲芳.企業內控信息化實施的規范化方法探究[J].會計師,2015(11):59-60.
(作者單位:黑龍江龍煤榮盛國際經貿有限公司)
本文屬黑龍江省會計學會2016年度會計立項科研課題《戰略管理會計工具應用創新研究》(黑會學字[2016]4號立項)的階段性研究成果。